刘慧霞
【摘要】八珍汤是传统中医经典名方,治气血两虚证的要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傅金英教授运用八珍汤加减治疗女性的经、孕、产、乳等症,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八珍汤;气血两虚;妇产科疾病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051-02
八珍汤是传统中医流传下来的药方,首载于元代沙图穆苏的《瑞竹堂经验方》,因其中八味药皆乃益气补血药中珍贵之品,故名八珍。至明代,大医家薛己在其著作《正体类要》中将此方(《瑞竹堂经验方》中八珍汤)药物剂量略微调整后,常用于治疗外伤失血过多所致气血皆虚者[1]。该方由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8味中药组成,是四物汤和四君子汤的复方,方中八味药是益气补血不可或缺的常用药,全身各系统很多急、慢性疾病所致的气血两虚之证,应用本方均可达到气血双疗的效果。临床上常用于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祖国医学认为: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赖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周流,气血“和调五脏,洒陈六腑”、“灌溉一身”,只有气血充盈,才能保证机体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2]。八珍汤是女性调养身体的美容圣品。笔者导师傅金英教授从事妇产科临床、教育及科研工作多年,擅长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妇科肿瘤等疾病,在妇科经、孕、产、乳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学术见解。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导师常用八珍汤治疗女性经、孕、产、乳诸多疾病,现介绍如下。
1药物组成
八珍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现常用党参代之)、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
2病案举例
21月经后期病患者宋某,女,27岁,职员,已婚,未孕。2015年11月初诊。自诉月经2月余未来潮,患者平素月经不规律,周期1~2月,经期5~7天,量少,色暗,有少量小血块,无痛经史,自觉乏力。患者面色萎黄,精神欠佳,体态微胖,舌淡,苔白,脉沉细滑。测妊娠试验阴性;血红蛋白含量为113g/L;盆腔彩超提示:右侧卵巢似多囊样改变,内膜厚约10mm;内分泌检查示:LH/FSH=26,T、E2未见异常。辨证属:脾虚湿盛之月经后期病。嘱其中药治疗。给予处方:党参20g,白术15g,黄芪30g,茯苓15g,生薏苡仁30g,黄芩15g,丹参20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枸杞15g,黄精20g,木香10g,水煎适量,分早晚空腹温服,每日1剂。其服用近5个月,定期复查,随证加减,自述现月经周期35天左右,已孕,别无明显不适。
按语:患者妊娠试验阴性,排除与妊娠相关的疾病;血红蛋白含量113g/L,排除贫血;彩超和内分泌结果提示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自觉乏力,体态微胖,面色萎黄,精神欠佳,舌淡苔白,脉沉细提示脾虚湿盛;以八珍汤为基础,加丹参活血调经,加枸杞、黄精健脾益肾,补气养血。
22异位妊娠患者刘某某,女,24岁,职员,未婚,有性生活史。2015年8月初诊。主诉:停经42天,左下腹隐痛3天,干呕1天。自诉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0天,经期5~7天,量中等,色暗,有少量小血块,无痛经史,乏力嗜睡。患者面色萎黄无华,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舌淡苔白,脉弦滑。测妊娠试验弱阳性;血β-HCG:1562 IU/L;盆腔彩超提示:宫内未见妊娠囊,左侧附件区可见一大小约3cm混合性包块,告知患者目前病情,建议其住院治疗,患者表示理解,因恐惧手术,要求先期中药治疗,并定期监测。辨证为:异位妊娠,未破损期(脾胃虚弱,瘀血内阻),给予处方:黄芪50g,党参30g,白术炭15g,茯苓15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益母草30g,姜黄20g,天花粉50g,紫草30g,蜈蚣2条,木香10g,厚朴12g,白芷12g,黄芩15g。水煎适量,分早晚温服,每日1剂,定期复查。自诉服上药10余剂后,血β-HCG下降,乏力明显好转,嘱定期复查血β-HCG、盆腔彩超,至血β-HCG<5IU/L,盆腔彩超示包块变小至消失。服药近3月,病情好转。
按语:患者停经42天,妊娠试验弱阳性,血β-HCG高于正常,提示妊娠相关疾病;宫内未见妊娠囊,附件区有包块,警惕异位妊娠;异位妊娠包块<4cm,血β-HCG<2000IU/L,有压痛,无反跳痛提示可以先保守药物治疗,但需严密监测病情;患者面色萎黄无华,乏力嗜睡,提示气血虚弱,故以八珍汤补益气血为基础,加用临床经验药姜黄、天花粉、紫草以杀胚,益母草、蜈蚣以活血化瘀,助包块吸收、消散、排出。
23产后身痛患者杨某某,女,31岁,待业,已婚。2015年9月初诊。主诉:产后50余天,遍身酸楚疼痛1周。自诉平素月经规律,2013年人流1次。三产程进展顺利,产时出血较多,现乏力、畏寒肢冷、头晕、心悸、乳汁较少。患者面色无华,精神差,舌淡苔薄,脉细弱,测血红蛋白含量为102g/L。辨证为:气血两虚型产后身痛。给予处方: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白芍15g,北沙参15g,肉桂6g,淫羊藿30g,巴戟天15g,黄芪50g,甘草6g,炒山楂15g,鸡内金15g,羌活15g,独活15g。水煎适量,分早晚温服,每日1剂,嘱其2周后复查,自诉服上药后,身痛减轻,精神好转,乳量亦略有增加,暂拒复查血红蛋白。
按语:血红蛋白含量为102g/L,提示轻度贫血;患者有失血病史,乏力、头晕、心悸、乳汁较少、面色无华,精神差,舌淡苔薄,脉细弱提示气血两虚;遍身酸楚疼痛,畏寒肢冷,提示痹症兼阳虚;故以八珍汤为基础补益气血,加温补肾阳之肉桂、淫羊藿、巴戟天;健脾消食之山楂、鸡内金;痹症经验药羌活、独活等以补气血、温肾阳、通经络。
24缺乳患者魏某某,女,28岁,待业,2015年12月初诊。主诉:产后1月余,乳汁量少10天,气短、乏力,偶头晕。自诉孕期常有呕吐,厌食油腻,产后身困、乏力,食欲欠佳,乳汁量少,稀薄。患者面色苍白无华,精神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两乳房柔软。辨证为:气血两虚型缺乳。给予处方:党参15g,黄芪30g,熟地15g,当归12g,丝瓜络12g,通草10g,路路通12g,川芎10g,鹿角霜10g,炙甘草10g,桂枝10g,穿山甲6g冲服,炒王不留12g,青皮12g,陈皮12g。水煎适量,分早晚温服,每日1剂,连服7剂。复诊时,患者自诉食量增加,乳量亦有增加,其余无明显不适。
按语:患者乳汁量少、稀薄,面色苍白无华,气短、乏力,食欲欠佳,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提示气血两虚,处方以八珍汤为基础补益气血,加入通乳经验药穿山甲、王不留行;活血通络之丝瓜络、通草、路路通;理气健脾之陈皮、青皮;温阳之鹿角霜、桂枝,以温阳健脾,补益气血,通络下乳。
3讨论
八珍汤的功用为气血双补,主治气血两虚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减退,舌淡苔薄白,脉细虚[3]。本文所举4例病案均辨为气血两虚之证,皆属八珍汤之主治。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和动力,藉经络运行周身,循环不息,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祖国医学认为:气和血关系密切,气为血之帅,血赖气之推动以周流;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4]。八珍汤所治之病,其病在心、肝、脾三脏。心主血,肝藏血,心肝血虚,故见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故肢倦、气短、食欲欠佳。治宜气血双补,气血并重。导师经验:熟地黄,性甘温,过于滋腻,易困脾土,忌用于脾胃虚弱者。甘草长期服用,易引起水钠潴留,故应酌情使用。黄芪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古人云: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故导师习惯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常规加入黄芪30g。此外,根据导师经验,八珍汤加减还适用于子宫肌瘤、经行头晕、痛经、慢性盆腔炎、月经过少病、月经先后无定期等多种妇科常见病。故临床上应进一步研究探讨八珍汤加减在妇产科经、孕、产、乳各个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黄茜.八珍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77.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
[3]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66-168.
[4]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1-92.
(收稿日期:2016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