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的伦理审视

2016-06-25 12:28邹中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恋爱婚恋观大学生

邹中革

摘 要 婚恋是一个人走向生活的重要一步,一步不慎就可能一生不幸。婚姻是不能冒险的,只有建立在真正彼此相爱的基础上,才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才能够真正同甘共苦,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一颗快乐的心。如今,传统的爱情婚姻观正在遭受强烈的冲击,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那种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这必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也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正确的婚恋观从萌发到确立的过程,也是建立思想品德修养的过程。长期以来,大学生恋爱问题是困扰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个问题,并寻求对策加以解决,是大多数高校德育教师们不容回避的课题。婚恋观积极与否,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学业成功与否等问题,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 大学生 婚恋观 恋爱

中图分类号:G647.9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婚恋观的概述和现状

爱情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间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专一和稳定的盛情。婚恋观是人们的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如今,传统的爱情婚姻观正在遭受强烈的冲击,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那种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这必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也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正确的婚恋观从萌发到确立的过程,也是建立思想品德修养的过程。

1.1婚恋观的定义和大学生拥有正确婚恋观的重要性

婚恋观就是人们的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如今,传统的爱情婚 姻观正在遭受强烈的冲击,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那种婚姻价值判断体系和婚姻行为的相对稳定性。这必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也是考察社会变化的主要角度之一。他们的婚恋观积极与否,合理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学业成功与否等问题,而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预示着中国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影响着未来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1.2研究大学生婚恋观的意义

婚恋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待爱情、婚姻和性等问题的基本态度。当代大学生处于新时代思想阵地的前沿,其婚恋观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中面临着激烈的价值冲突。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与其心理健康、人格成长及品格培养切切相关,而且预示着中国社会情爱道德的发展态势,因此,对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说,它有助于丰富伦理学的研究。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的研究是伦理学中一项尚未深入展开的课题,但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伦理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从伦理学的学科视野,对大学生情爱道德观价值冲突进行深入与系统地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与价值,可以弥补目前伦理学研究的不足。从现实意义上说,一方面,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克服情感上的迷茫和困惑,规范异性之间的交往,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当前大学生婚恋观中价值冲突的现状及其变化态势,反思目前教育体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建立有效的大学生情爱道德教育体系,制定实施相关的教育措施提供参考。

1.3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及特点

大学校园历来都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在恋爱观上更有革故求新的特殊条件。莘莘学子,正值青春妙龄,其生理早已成熟,一旦进入大学校门,心理上立即萌生势不可挡的生机盎然的爱情意识,这就使大学生追求自由与爱情成为校园永恒的话题。随着我国大学依法治校的理念逐步形成,谈恋爱也是大学生的基本权利,本应无可非议。但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不少年轻人受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观念判断出现混乱,导致思想迷茫,使爱情观发生偏差,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可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点:

(1)恋爱比例大,公开且主动性强。有调查显示,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比例竟达到60%以上。一些新生在入学之初,便得到老生的面授技艺:恋爱是大学的必修课,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就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义无返顾的投身于恋爱的洪流中去。在恋爱中,一些学生也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令人生厌。这种表现在师生中间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出现了“恋爱专业户”。

(3)恋爱动机的多样化。据调查统计,以“建立家庭”为恋爱目的的大学生越来越少,现在更多是以“丰富生活”、“摆脱孤独寂寞”为目的,也有为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的。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走出了“交往——恋爱——结婚”的传统爱情三步曲,认为恋爱不必托付终身。因此出现了“契约式恋爱”,在校时卿卿我我,心理上相互填补空白,毕业时就分道扬镳。

(4)恋爱悲剧增多。有部分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整天忙于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厌学、早退、旷课现象增多,甚至造成多门课不及格,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令人痛心。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期望值又高,容易冲动。一旦失恋,往往造成伤害对方、自杀、精神分裂、厌恶俗世、破罐破摔等爱情悲剧。

根据可靠调查,尽管70%的大学生认为“只有在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和理想志向上取得了和谐才能产生出爱情”,但还是有6%的大学生把物质利益等同于爱情,12%的大学生把物质利益凌驾于爱情之上;有的大学生认为“爱情虚无缥缈,还是讲物质利益比较实在”、“爱情无所谓承诺,只是一场征服与被征服的游戏”等,表现出了爱情功利主义和金钱、物质崇拜倾向以及对待爱情不认真的游戏心态;而在性和爱情的关系上,4%和46%的大学生分别持有“只要是性,有没有爱无所谓”、“爱情与性无关”的观点;在对待性关系的态度上,依然有25%的大学生坚持“个人自由,与道德无关”的观点,8%的大学生则认为性关系“不需要责任意识”,这些充分表明了部分大学生对性关系的随意和不负责态度。

2大学生在选择情侣时的标准

男生女生在选择情侣时的标准差别很大。根据调查结果,按选择的先后轻重来排序,男生更注重对方外貌、身材,其次是内美善良,温柔体贴。女生则更偏重男生才华和能力,身材和外貌排在最后。不过,他们都选择了对方必须内美善良,这也说明心灵美仍然是人们心目中觉得最可贵的。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物质泛滥,人们也变得越来越现实,选择爱情婚姻时往往更多的考虑金钱地位,所以,内美善良,心灵美丽纯朴就显得更为重要。

3大学生情侣恋爱中对双方关系的看法

根据调查学生对爱情、婚姻、家庭和性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关于恋爱中双方的关系,很多大学生从自我感受的角度对各种社会情爱道德现象进行道德评价,决定情爱道德行动,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自主性倾向。在爱情上,关于恋爱中双方的关系,74%的大学生主张男女地位平等,同样的,当社会一般性观念与大学生个体性观念不一致时,大部分大学生(51%)认为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感受。

(1)选择“为了爱情而离婚”的大学生比例为48%,“为了孩子维系无爱的婚姻”占33%,“为了生存维系无爱的婚姻”占9%,“为了社会舆论、亲友压力而维系无爱的婚姻”占10%,反映了大学生不同群体之间在婚姻和家庭道德观念上的分歧甚至冲突。当被问及“你觉得目前社会一般的性道德观念符合你的理想状态吗?”时,有30%的大学生认为不符合,这反映了相当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性道德观念的冲突,思想处于矛盾的状态中。

(2)持有“基于爱情的就可以”的观点16%;认为“是不道德的,不能接受”的学生为总人数的14%;“如果打算结婚就可以”的学生占了半数以上,比例为52%;主张“无所谓,只要双方愿意”的学生占18%。这四种态度不只是涉及到各大学生群体在婚外性行为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更进一步反映出不同大学生主体的价值理想、信念等深层次差异。持有“是不道德的,应受谴责”观点的大学生会坚持道德对婚前性行为的约束,“无所谓,只要双方愿意”的大学生则坚守着性问题上的个人主义和自由理念。

4大学男女对网恋的观点及与网恋对象的交流方式

据调查显示,19%的人自报有过网恋经历。她们与网恋对象的交流方式一般有:上网聊天(57%)、通过电话或书信(34%)、直接见面(8%)等。大部分女生选择了相对较为安全的前两种交流方式,与恋爱对象展开“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但“网恋”对女生仍然有深深的诱惑力。在选择“直接见面”的女生中,有20%的人曾遭遇过“网恋男友”的不良企图。尽管如此,仍有29%的女生想“尝试一下”,9%的女生仍相信网恋的真实性和长久性。

5在爱情结束时与曾经相爱的人的相处问题

调查显示,80%大学生属于念旧的人,他们希望再成为朋友,陌生人是他们 最不想看到的结果。5%的人认为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与对方会坚决地成为陌生人,即使偶尔相遇也不会打招呼,他们会很快摆脱过去的感情阴影,开始一段全新的感情。剩下15%的人态度则相对缓和,选择不刻意回避对方,见面时还会与之聊上几句。该结果说明绝大多数校园分手情侣希望回到最初的起点,认为这种关系会比任何时候都相处得轻松愉快,他们对待昔日爱人的态度比较理性。

6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误区

从以上的调查中不难看出,大学情侣在谈恋爱中存在着一些错误观念和误区。

6.1以不尊重群体的心理和不合时宜的方式去表达爱情

爱情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 现在的校园提供了许多机会让学生更开放地表达自己,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校园的每一个地方,都成了恋人们缠绵的地方,他们不顾周围路过的同学,旁若无人地做着自认为很浪漫的事情。甚至有恋人在大白天许多人路过的校道旁开始自己的缠绵。马克思曾说过:“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虚,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过早的亲昵。”爱情是激情的涌动,是喜悦的流露,它需要传递与表达。但是爱情的表达要在尊重对方意愿的基础上,尊重群体的心理时宜和合乎场合的。爱情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代、观念、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当今的大学生应当学会采取合适的爱情表达方式,避免粗俗的不合时宜的表达方式。

6.2恋爱观不纯正,最重外表和金钱地位

有的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对于另一半的经济条件和工作岗位很是看重,如果男方经济条件不好那就一律免谈。在以上的调查中20%的大学生就存在这样的想法。他们在恋爱中向对方提出过多的物质要求,这不但给对方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也亵渎了爱情的纯洁美好。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有的女生便产生了一傍大款二傍高官的念头,至于这些男士的其他条件则可以降低。恋爱在他们眼中纯粹是交易,他们逐渐成为金钱和权势的奴隶,虽然在物质上相对富足,但精神空虚,很少有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6.3由于缺乏理智过早发生越轨行为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在踏上社会之前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人的身心还没有完全成熟,情感及职业等方面还极不稳定,因此恋爱的成功率并不高,如果恋爱中的男女由于缺乏理智而出现越轨行为,而恋爱关系又不能走向婚姻,一旦处理不好将对以后的情感和家庭生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故不宜过早发生性行为。当代学生受西方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对性行为持较为开放的态度的人数有上升趋势,校园恋爱、同居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更有甚者对性行为持不严肃态度,在。

6.4把恋爱当成生活的全部而荒废学业

由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往往会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需求。一些大学生把恋爱视为生活的主要目标,于是花前月下、出双入对,对恋爱以外的事情不感兴趣,以至于荒废了学业,疏远了同学间的友谊。此类情况在海外学子中尤其普遍。在国内时在家长的约束下他们还是以学业为主,一旦出国念书,在“山高皇帝远”的情况下,他们就容易将学习抛诸脑后,恋爱和有娱乐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学业的荒废就不可避免。恋爱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还有更重要的目标和理想需要我们去追求。

6.5因为失恋而出现消极心理,做出偏激行为

从心理角度来看,失恋可以说是大学生求学期间最严重的挫折之一。失去了对方的爱情,而这种情感又无法替代,就容易使失恋者产生消极表现和做出偏激行为。主要体现在:

(1)自卑心理。失恋使大学生对自己的人际吸引力产生极大怀疑,怀疑自己没有能力再去爱人。有的学生因为失恋觉得没有面子,在同学、亲友面前无地自容,特别在异性面前失去自信,这表现出失恋大学生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出现偏差。

(2)绝望心理。这是失恋所带来的一种极端心理反应,尤其当处于热恋中,其中一方被另一方拒绝而分手时,这种心理表现得格外强烈。当事人很难心理平静,甚至可能发誓以后不再恋爱,对爱情绝望。

(3)报复心理。这是大学生激情犯罪的一个常见起因。失恋后,有的学生失去理智,把自己的痛苦全部归因于对方的抛弃,认为对方对不起自己,因此产生报复心理。特别是由于一方不道德而导致的失恋或恋爱进程明显受他人阻挠,更容易使当事人产生报复心理。这种心理带有破坏性。

(4)悲愤、渺茫消沉心理。有些学生一旦失恋,就学业、前途也不顾了,终日沉浸在极度痛苦中,变得性格古怪,使人难以接近;有的人选择对自己行为不加约束,放纵自己,借酒消愁,对他人的关心不予理解,冷漠、痛苦,严重的甚至导致精神分裂症;有的什么都不考虑,只感到一片渺茫,今后也不知怎么办。

(5)一了百了的自杀念头。当失恋者感到十分的痛苦而无法自拔的时候,他们会采取非常的做法,走上绝境,以死来求得痛苦的解脱。

7结语

婚恋观是指人们对恋爱、婚姻和性的问题的基本看法,受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影响其恋爱的动机、择偶的标准以及对恋爱、婚姻的观点、态度;一个人的恋爱经历、观念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又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校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的婚恋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着未来社会婚姻家庭的发展趋势。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大学生对婚恋的关注和对恋爱甚至性的尝试已成为其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此同时,大学生又迫切地希望了解恋爱、婚姻、性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这一时期,大学生要端正恋爱动机,树立正确的择偶标准,明确爱的责任,遵循爱的道德,从而减少恋爱中的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增强恋爱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恋爱观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爱情是人生中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从而摆正爱情的位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走好人生之路。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李薇菡,郑娟.开放地区大学生的爱情道德观现状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5.

[2] 雷湘竹.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婚姻教育的理性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

[3] 姚利民.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

猜你喜欢
恋爱婚恋观大学生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