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媛+李建民
摘 要 当前我国篮球运动水平不断下降,篮球人才匮乏。而后备人才不足则是制约我国篮球运动发展的关键原因。因此,如何有效解决我国篮球后备人才不足是各级职能部门最重要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以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为研究对象,根据对体教结合模式下我国学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以得出最适合我国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
关键词 篮球 后备人才 培养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世界篮球运动水平的飞速发展及国内篮球运动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篮球运动市场也表现出红红火火的强劲势头。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好好审视下我国的篮球现状时,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面前,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匮乏。因此,明确我国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现状,解决后备人才间断培养问题,调整和改变现行的管理制度和训练体制以及后备人才在培养、输送、建设等方面问题,是当前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的篮球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为研究对象,以各中小学篮球传统学校、各级业余体校、各级体育运动学校、拥有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的高校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大量阅读了体育比较学的专著,从中了解比较体育学的一些原则和方法;阅读了原国家体委关于加强后备人才建设方面的多份文件及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选材学、运动训练学等10余本专著。通过网络获得与本研究相关的各种资料。
1.2.2专家访谈法
与本研究相关领域的学科专家(包括:一线教练员、裁判员、学校分管领导、中体协、篮协工作人员及科研人员)进行访谈,主要就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影响因素、困境等方面广泛听取了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
1.2.3逻辑分析法
本研究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逻辑学方法,并结合运动训练学、管理学、体育理论等学科理论,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进行深入综合分析与探讨。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经过查阅相关文件及咨询相关篮球专家学者,将影响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发展的因素初步确定为以下18项:(1)各地区的招生制度;(2)地区篮球运动的普及程度;(3)学校对体育(篮球队)的资金投入;(4)学校的招生条件;(5)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6)学校篮球运动开展情况;(7)组织管理者的才能;(8)高校本身的经济水平;(9)高校的训练条件;(10)高校的训练学时安排;(11)篮球教练员的训练指导水平;(12)篮球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13)篮球教练员的工资待遇;(14)篮球后备人才比赛的赛制;(15)管理者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16)篮球运动的普及程度;(17)培养体制对篮球运动的影响;(18)篮球队员的来源。
2.2培养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对现有的体制带来的冲击,使得目前的举国体制下,“业余体校一市体校一省体校一省青年队一省队一国家队”的培养方式已日渐萎缩。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后备人才,政府号召教育系统广泛开展课余训练,近年来成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也开始培养后备人才。当前,这一体制正处于变革之中,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以及对原有体制的依赖,改革停留在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阶段,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其基本特征没有改变,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体制。
2.3训练体制
中国大学生CUBA前8届冠亚军球队的情况,大部分学校篮球队训练只是安排在课余时间,学校领导对篮球比较重视和有条件的学校也只能是半天学习半天训练。大学篮球队在训练上要受到文化考试的影响,如期中考和期末考影响训练的连续性;其二,学生运动员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队伍人员不齐,篮球是集体运动项目,队伍不整齐训练质量难以保证,也就很难做到科学化与系统化的训练。学生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紧张,就导致训练质量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体力下降等。所以寒暑假成为高校球队训练宝贵的时间;其三,由于学生运动员只是梦想上大学打篮球,对持续发展要求不高,训练目标仅仅是为了打CUBA,没有想到更高的发展要求。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有待改善。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是从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即以当时的体委负责下的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为基层单位来培养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青少年运动员,并完成向上一级机构输送人才的任务。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篮球项目未能及时转变培养体制和机制,造成目前我国篮球运动员资格混乱,省市级专业队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争夺运动员,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实质上多数是一些退役或没有发展前途被淘汰的专业队运动员等种种不合理现象。
(2)青少年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突出。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水平较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很长时间都没有解决好。各级体校为了出成绩,争取更多的地方财政拨款,在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安排上不太重视。中国应加强“体、教结合”,降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门槛”,政府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形成大、中、小学对口衔接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对中、小学传统项目学校进行滚动评估,对合格的学校加大资助力度,真正调动起传统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积极性。
3.2结论
(1)完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借鉴国外经验要理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首先要由过去单一的国家培养体制,变为由国家(体育和教育两大系统)、社会共同培养的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制。既要根据篮球运动特点,又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有计划的进行长期培养。
(2)扩大青少年篮球人口。在世界竞技体育的竞争中,谁拥有雄厚的、高质量的竞技后备人才,谁就能称霸于世界竞技体坛,这己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近几年受奥运战略和全运会金牌战略的影响,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扶持自己的优势项目。篮球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能够给以政策引导和财力支持,那么篮球人才匾乏、后备力量不足的局面会迅速得到扭转。
(3)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篮球运动管理新模式。大力扶植职业篮球俱乐部,理顺管理层次职能,明晰产权,支持俱乐部自我造血功能,扩大自主经营权,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职业俱乐部模式,促进篮球运动市场的发展和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赵映辉.我国篮球职业俱乐部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8(2).
[2] 杨桦.现代篮球运动战术的特征与功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7(3).
[3] 邓秋霞.中国篮球现状与后备力量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7(4).
[4] 何红霞.对我国篮球的困境与发展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