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

2016-06-25 21:38王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5期

王彧

摘 要 伴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改革,口语课来到我们的课堂。现阶段许多教师因大量的读写任务而重视读写教学忽视了口语交际的训练造成许多小学生只会当一名机械的聆听者或简单地回答问题的“应声虫”,不愿意自主倾听、表达、交流、更不用说乐于表达交流和善于表达交流了。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课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发挥了它多少本应该具有的功能呢?笔者就这一专题——“怎样使学生有序表达、倾听,实施口语交际”进行了专题研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流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活动中还与教科室共同研修,在研修课例中反复的交流碰撞中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有如下四个误区导致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缺陷。

1口语交际课的重视,忽略了语文学习的环节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应贯穿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还要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并且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教师曾精心准备口语交际课,但非口语交际课预设交际环节的就少了,致使出现未上口语交际课而上口语交际课,这样逐日就丧失了诸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素养和良好契机。

2重说的环节,轻听、评的细节

作为语文教师,每一次口语交际课都会进行认真的设计,提前对学生进行任务布置并予以指导,让学生课前认真收集、准备交际材料,其出发点是为学生说准备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课堂上也给足展示的时间,但往往不能说的精彩究其原因缺少交际的说话是失真的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巧妙、机智地使用听评的细节,让学生点评或是让学生提问,比如听了该学生的交流你还想知道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常常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记得我们学校杨志国老师执教的一节《教你学一招》的口语交际课上,一学生介绍自己的绝招是做饭,待学生介绍完之后杨老师机智地问道:“听了他的介绍你们有什么问题吗”立刻有两个学生站起来发问:“我想知道他是怎样做饭的?”“我想知道他的绝招‘绝在哪里”。这两个同学的问题正切中了该同学交际的“要害”没有完成必要的交流没有把话说清楚有了这两个同学的点评与追问,该同学明白了自己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可见有效的点评能促进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

3重学生的演说,轻教师的示范引导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作为教师每一次口语交际课都给学生十足的准备时间。在口语交际展示环节也是尽可能让学生展示,让其充分表演与表达。某老师组织学生口语交际课先是让学生读教材中的要求,在再小组内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提出要求予以指导组织学生对说的好的同学进行“掌声式”评价整节课就这样在学生的演说中结束。试问学生收获多少?是否达成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着实有探究的空间。教师在组织口语交际课时要能在课前或课中突破难点时以身示范,恰到好处择时机地示范交际甚至在示范交际展示后要求学生提问,以促进学生思维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针对上述误区导致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削弱化,我们语文教师要读课标、思方法、去激活口语交际课堂努力打造有效的口语交际课。究竟怎样才能上好有效口语交际课呢?本文结合教研室活动作了如下肤浅思考:

3.1准备要精心、搭建口语交际平台

在上课时不仅是学生的准备,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深入到学生中去,为学生搜集材料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了解学生在准备中搜集了哪些材料,并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的形式。譬如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四单元《感谢和安慰》的口语交际训练时教师应课前指导学生搜集“关心、鼓励、帮助、安慰”的图文资料活动方式包括询问、阅读、收看影视、网上查询等然后以记忆、剪贴、绘画、抄写等形式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好准备在班上交流。

3.2创情景、营造交际氛围

“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这是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口语交际教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听话”、“说话”练习而是师生心灵间的对话与交流。只有营造轻松自如的交际氛围学生才能迫不及待地打开“话匣子”。杨志国老师执教的一节《身边的垃圾》的口语交际课就很好地使用了这个策略。他在课前将本校整洁、脏乱两个方面的图片拍下来制成幻灯片课上伴随问题创设情景予以展示当问及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个个抢着说,当展示整洁画面问及垃圾哪儿去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教师引导完成了交际任务,整个过程显得轻松自如、水到渠成。

3.3多媒体手段、打造有效口语交际课堂

(1)先看后说用多媒体图片想象说。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能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生动材料。有的口语交际内容配有插图。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进行交际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抓住事物本质的习惯,又可以发挥学生想象能力。

(2)先想后说,用思维有序地说。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还未形成他们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善于思考,东一句、西一句杂乱无章。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先想后说的习惯,做到说话有条理、以理服人。

(3)边说边演,形象绘声地说。缺乏具体情境的口语交际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因地制宜创设具体的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进入角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加之小学生天性好动、善于表现自己,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得到角色体验,通过自己的表演或看表演,对人和事有了直观的印象就有了说话的题材,说起来会更有兴趣,更有表达力、更清楚。

参考文献

[1] 娄扎根.教师的角色定位对口语交际教学实效性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8(02).

[2] 徐冰鸥,朱晓民.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及特征[J].语文建设,2006(09).

[3] 曹志耘.汉语方言:一体化还是多样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01).

[4] 陈新民.口语交际教学当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