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田园
摘 要 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作为其中之一的时基媒体艺术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艺术展览中。不同于装置、绘画等静态的艺术形式,时基媒体艺术是一种具有时间性的艺术形式,因此在策划这类艺术展览中,策展人和艺术家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时基媒体艺术的特点促成展览的最大化价值,以及提高观众的参与性。
关键词 策展 实际媒体 观众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一场展览从前期筹备到呈现在公众面前离不开策展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在中国,策展人的出现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也就是中国当代艺术萌芽发展之时,而后策展人在艺术舞台上的作用开始显现。正如我们生活在一个多样化信息化的时代,艺术家特别是当代艺术家也在不断实践多种表现手法,例如借助新媒体进行创作,时基媒体(time-based media)正是其中之一。正如伊珀利托(Ippolito)所言,他将新媒体艺术比作为了生存而不断前行的鲨鱼,这是因为新媒体艺术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紧密相关,科技的进步能够带动新媒体技术的创新。
根据字面意思理解,时基媒体艺术是一种通过时间设定和创作最后达到演示效果的艺术表达方式,时基媒体艺术包含多种形式,比如录像、电影和音频、行为艺术等。由于影像和音频在展览中具有时间性,因此策展人在尝试提高展览体验时或许会面临挑战。例如,在艺术馆或画廊观看一部影像的体验类似于在电影院观看影片,不同的是观众在电影院能够提前知晓电影的时长,而步入艺术馆或画廊的大多数参观者较难预测影像或音频的时长。
1996年,阿洛维(Alloway)认为策展人的工作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处理博物馆的日常事务,监管库存中的藏品以及展示馆内藏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公众品味的提升,策展人正在不断提高他们的策展实践,寻求多方合作和提高观众参与度成为策展人在面对时基媒体艺术时优先选择的方法。
中国目前有许多独立策展人,他们当中不乏是当代艺术家,艺术试验者或是前卫活动家的身份,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自主策展的艺术家们开始利用能够替代艺术馆的场地作为展示他们艺术创作的平台。鲁斯·克拉克斯顿(Ruth Claxton)表示,一个规划良好的、并有经验丰富的领导者的艺术馆通常是艺术家和策展人开办展览的首选之地;然而并不是所有展览都能在这样体面的艺术馆开办,事实上,有许多场所能够替代艺术馆。比如由一个官僚阶层划分不明显、工作人员高度协作的艺术空间,或是在艺术家工作室。尽管这类场所并不显得十分正式,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自主策展的艺术家对于展览的期望;同时,正因为这类组织或工作室由艺术家领导,因此互相更容易进行艺术的沟通并获得支持。在英国的纽卡斯尔,有一个名叫Star and Shadow Cinema的场所正如上文所描述,尽管被冠以影院(cinema)称号,实际上是由影院、画廊、工作室、艺术实验室、社交区域以及酒吧组成。最初人们因热爱电影而聚集于此,所有的工作人员皆为志愿者,预算由社区利益公司(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英国政府批准的一种新型社会企业)划拨。Star and Shadow Cinema如同一个时基媒体艺术的孵化器,艺术家们不仅可以在这里实践时基媒体艺术,这里也能够免费为这些自主策展的艺术家们提供展览场所。
由于时基媒体通常需要借助电脑完成,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策展人对展览地点的选择并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空间,将时基媒体艺术投放在网络上或许是一种值得策展人考虑的展览方式。过去,上流社会的人们通过举办私人沙龙进行艺术展览和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也可以步入博物馆和艺术馆欣赏艺术。现如今,时基媒体艺术并不同于其它静态的展览品,它是一种实时的展现,因此,策展人在着手策划这类展览时,需要更多的考虑技术的处理进程,多方的约定条款以及和观众的互动。策展人弗朗西斯·麦基(Fransis Mckee)提出一种“三角法”的策展方式,那就是将策展人、艺术家和观众处于同一级别,而不进行明显的身份划分,当时基媒体艺术被放置在网络上播放,这三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曾经有一个名为Infrastructure的艺术项目正是采用这种方法,这是一个在网络上进行实时播放的影像,观众能够在电脑面前随时点击观看。艺术家将机器的镜头放置在灌木丛中,观众能够看到风景、路面、漂浮的白云以及偶尔路过的行人。在这次展览中,艺术家进行制作影像,策展人提供网络技术支持以及对外宣传工作,投放在网络中的时基媒体艺术也使得观众的观看体验更加自由,因为他们能够在家中随时观看影像,而不必穿戴整齐地前往艺术馆。
格兰汉姆(Graham)认为网络有三种传播方式,第一类是中心化网络,第二类是去中心化网络,第三类是分散式网络。所谓中心化网络,即有一个明确的中心点,在此基础上向外部扩散;去中心化,意味着有数个中心点,围绕每个中心点分别向外扩散并各自形成网络;在分散式网络中,并没有明确的中心点,而是依靠诸多连接形成网络,这类网络形态类似于蜂巢一般。当人们把一个时基媒体艺术的展览设想为一个网络时,在去中心化和分散式网络中,策展人、艺术家和观众的身份界限相对模糊,甚至观众可以成为艺术经纪人,从而加强艺术活动的交互性,而这正是策展人的期望之一。在由荷兰媒体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名为One Day的影像展中,馆方鼓励每一位参观者从馆内收藏的影片中进行筛选,这些参观者筛选影片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策展人的部分职务,也使得这次展览获得了较高的参与度和知名度。尽管还有其它时基媒体艺术展采用类似于“观众即策展人”的策展理念,但这仍需要一个策展人、引导者或是特定组织完成最后的筛选工作,目的是保证展览的预期效果。
随着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进程,艺术依托新技术呈现出多样化形式,时基媒体艺术作为其中之一也为策展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中国当代艺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创造更好的展览体验,并维护艺术生态的良性发展或许是值得策展人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