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积累,促写作

2016-06-24 13:19王丽勤
考试周刊 2016年45期
关键词:集子小蜜蜂作文

王丽勤

作文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会写;有的学生大脑一片空白,无从下手不想写;有的学生写得平平淡淡、干干巴巴;有的学生谈作文色变……如何把学生视为“苦差”的作文变成“乐事”呢?蜜蜂每酿一斤蜜,需飞行45万公里,要在100万朵鲜花上辛勤采蜜;提炼出人丹那么大的镭,需8吨重的矿石。同样的道理,要写出好作文,也如“采蜜”、“炼镭”一样,应掌握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采集原材料,建立自己的材料仓库。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深感大致有三种积累,都与提高作文质量密切相关:

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素材的常用方法。平时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生活设施的添置……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菜……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不仅关系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还关系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体。如进行写人作文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一时想不起来无从下笔。因此,写作前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夸XX”或“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有较多时间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从作文教学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我经常鼓励学生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实践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实践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二、博览群书,丰富语言仓

丰富学生语言的捷径是引导他们多看书、勤读报、欣赏有关电视节目,并注意积累。如精彩语句的积累,报纸内容的剪贴,电视新闻的记载等,结合阅读组织朗读比赛、故事会……把孩子的读书兴趣引向广阔天地。

因此,我每接手一个班,都组织学生参与“我有三个小伙伴”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备三本小集子。

1.《小蜜蜂》。

学生读课外书,大多是“用眼睛”阅读,印象不够深。如果要求学生像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广阔阅读并摘录佳句、格言在《小蜜蜂》集子上,并顺势表扬,既提高读书质量,又搜集作文素材。

2.《小剪刀》。

要求学生将课外看到的零碎的精彩文章、片断剪下来,分门别类地进行粘贴,并定期检查,交换浏览,这个小小的素材仓库里,东西积累多了,写作文时就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了。

3.《小浪花》。

这其实是个日记本:同学们将自己观察到的东西记下来,将耳闻目睹的新鲜事写下来,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出来,定期进行评比展览,互相学习,称之为“献蜜活动”。有时还可开展“拾宝贝”和“大扫除”活动,即把别人三本小集子中的“宝贝”拾回来,把别人文章中的“垃圾”清除掉。

这三本集子,同学们把它装饰得很漂亮,有的在面上贴着或画着许多小蜜蜂,有的添了不少美丽动人的想象画,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

三、勤于练笔,升华感悟

读书习惯和兴趣培养起来了,学生脑子里写作素材的积累自然就多了,可为写作能力培养和提高奠定坚实基础。很多学生感到作文难写,并不是方法问题,而是“腹内空空,无从下笔”。写作是一种创造,一个人的创造是“从有到新”的复杂加工过程。人类获得的信息量越多,创造可能性越大。学生在读书中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和写作方法,我适时增加各种读后练笔的机会,从而积累写作经验,让写作成为“有源之水”,自然喷涌而出。

小练笔是与阅读教学配合进行的,设计练笔时应针对课文内容的可挖掘性,抓准训练点,巩固写作方法,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

1.积累写作方法。

从课文中学习作文方法,这一点毋庸置疑。要让学生及时掌握、积累名家名篇的表现方法,随文练笔是最有效的训练方式。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在引导学生体会《威尼斯小艇》介绍船夫的驾驶技术时,紧紧围绕中心句,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令人读得如临其境。学完这一段,我再“照本”宣读一段话:“XX同学骑自行车的技术特别高……”然后,以“妈妈削平果真麻利”为开头让学生做一次练笔。

2.补白。

即把课文中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使文章内容更具体完整。让学生掌握、积累写作生动、具体的方法。如《金色的鱼钩》一文,老班长牺牲后,“我们”如何走出草地,如何把鱼钩送达革命圣地,作者留下了空白。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把这一情节补上,把“鱼钩”在途中的鼓舞作用表达出来。

3.详化。

课文中有些内容作者仅用简短词句带过,具体内容必须由读者领会。这时,可设计小练笔,让学生把该内容具体化。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时,引导学生说说陈赓“明白了”什么?他怎样想?并引导学生以《原来是这样》为题,写个小片断,刻画陈赓当时的心理。

4.延伸。

即对意犹未尽的文章进行续写,进一步深化主题。如引导学生学完《穷人》后,续编故事;学完《小狮子爱尔莎》后,写《爱尔莎回到大自然后》。

总之,这三种积累是互相交叉、彼此渗透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归结为“战略性积累”和“战术性积累”两大类,同“新大纲”注重的“感悟、积累和应用”密切相关。只有两者巧妙地结合、配合,才能深化语文教改,提高作文质量。

猜你喜欢
集子小蜜蜂作文
小蜜蜂嗡嗡嗡
我是勤劳的小蜜蜂
雅盗
小蜜蜂,对不起
书籍
小蜜蜂
《看澜集》自序
献给您一本《班排长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