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本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2016-06-24 17:45:20钱啸寅QianXiaoyin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付FuYi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上海城市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训建筑工程

文 钱啸寅 Qian Xiaoyin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付 奕 Fu Yi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高本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文 钱啸寅 Qian Xiaoyin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付 奕 Fu Yi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高本贯通

职业教育

应用型

人才培养

在当前产业面临转型升级、行业需求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形势下,做好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满足社会对较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积极探索“高职与本科贯通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积极探索以“建筑工程现场工程师”为职业导向的培养规格模式、以“工程师素养”“工匠精神”为导向的培养过程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实施模式,有助于凸显“应用型”技术技能教育的特色,有助于为高职院校“高本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职业教育,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在当前产业面临转型升级、行业需求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形势下,如何做好人才的“供给侧”改革,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尤为关键。在此背景下,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有益的教育创新,探索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贯通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搭建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平台。具体的培养模式为:面向高中阶段毕业生,通过普通高考和自主选拔,按照“3+2”共5年一体化贯通培养,突出应用型特色,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的优势。

一、“应用型”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建筑工程现场工程师”为职业导向的培养规格模式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今天,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转化,迫切需要一大批有较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而引起职业教育层次的多样性和人才规格的高移,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资料显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技能劳动力队伍呈现出“钻石型”结构,以德国为例,初级工一般仅占15%,中级工占50%,高级工占到35%甚至更高。而我国仍然是“金字塔型”结构,初级工比例最高。据统计,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总数约为7 000万,其中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6%左右,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急需大量高规格的技术技能人才。[1]

以本次试点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也从粗放型向高、精、尖发展,现代建设工程呈现出功能要求多样化,如城市建设立体化、交通工程快速化、工程设施大型化等发展趋势,要求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周边环境、结构布置与现代化设备相结合,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因而建筑工程技术已不能仅满足于土木工程提供的房屋骨架。同时,随着大量新技术、新材料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工程建设标准中对工程安全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保护环境、保障人身健康、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保障公众利益的规定越来越严格,这势必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更高水平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此,具有现场施工管理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加大。

在“高本贯通”的专业探索过程中,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注意到了行业的发展,同时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特色,将“高本贯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定位为建设工程现场工程师,以“工程安全与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岗位为主,兼顾其他工程岗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理论,能够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一线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施工安全、质量验收、材料检测等方面业务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以“工程师素养”、“工匠精神”为导向的培养过程模式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依据《课程标准》《职业岗位能力标准》,本着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从“职业信念、素养与精神”、“知识与能力”、“实习实践”三个维度进行课程设置,突出培养工程师的职业素养。[2]贴近职业要求,统整改造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以开放的课程视角,开发和建设适应工程师素养发展的大课程体系。充分发挥高本院校各自的专业优势,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未来施工现场工程师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课程菜单。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学校和上海建筑企业的龙头——上海建工集团合作,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本院校与企业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制订专业课程标准,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共同组织专业教育教学。企业方上海建工集团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教学过程及考核标准的制定,参与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的评价,支持学生进行主要岗位的轮岗培训、顶岗实习。由于人才培养尊重行业、企业的需求,因此最大程度发挥了市场在教学培养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得高本贯通培养的学生具有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的优势,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育过程,成为具有施工项目工程师水平的应用技术性人才。

(三)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实施模式

依据建筑类企业现场工程师、项目工程师的真实工作任务和生涯发展路径出发,按照“3+2”共5年一体化贯通培养的思路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利用职业递进的课程内容实施高本贯通一体化教学,课程设计按照真实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贯穿高职专科、本科阶段,实现“纵向贯通”;在不同阶段中,依据真实的工作任务设计等级不同的学习任务模块,将三类课程有机融合,实现“横向衔接”。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术含量高、复合要求高、技能训练周期长的要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向施工现场,根据岗位需求,重视工学结合,把工程知识技能的训练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有课程内的实验、实习、实训(力学、建筑材料实验实训),有工程专项技能训练(工程测量技能训练、工程绘图技能训练,工程计量计价技能训练、工程质量验收技能训练等),有针对综合工程项目的综合实训(施工组织实训、钢筋工程实训、模板工程实训、砌筑工程实训等),有企业顶岗实习并鼓励学生一专多能、考取职业技能证书。为创建良好的学风,学校定期开展专业认知、专家讲座、工地参观实习、实训基地实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连续5年不间断的、递进式的职业技能训练,学生得以扎实掌握职业综合技能。

二、以人才职业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方式

(一)配备较强的师资管理队伍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高本贯通专业的建设,选择上海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试点专业。该专业2010年被确定为上海市扶强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上海市085重点专业。在抽调专业精干力量专门组建“高本贯通”的专业团队中,100%的教师具备“双师”资质,部分教师拥有多项职业资格证书,为落实人才培养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建设严密的教学保障体系

由高职和本科两所院校的教务负责同志牵头,制定高本贯通教学保障体系,从学生的招生安排、学籍管理、课程考核方法、实践考核方法、毕业证书的获得标准、学位的获得标准、学生档案工作都做了统一的安排部署,以“高本贯通”教学一体化为切入点,教学采取多方位的监督指导,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日常信息汇集,以及定期情况汇报,方便快捷地获取专业贯通试点的运行信息,有助于及时总结经验进行分类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三、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企业深度参与共建专业、共育人才已形成长效机制,使“高本贯通”专业能够实现校内校外双导师制、企业订单化培养,[3]但对“现代学徒制”的可行性和实施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此外,为保障高本贯通专业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高本院校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总体领导、招生、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明确了工作内容和相应职责,并就“贯通人才培养”形成协调机制,但院校之间教学资源的梳理与整合并非一蹴而就,还需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来解决贯通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高本贯通”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种教育创新,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搭建了现代职教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因此,从高职院校到本科院校再到企业,从教师到学生,还要与时俱进地突破传统陈旧的育人理念,使连续5年的贯通培养切实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更符合行业用人要求的毕业生。

说明:本文系上海高职教育质量提升决策咨询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课题“应用型人才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研究”。

[1]刘志选.现代职教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2014年职业教育10件大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

[3]张园,李玲.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4).

■责任编辑:张 炜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llege to University Way of Appplied Talent Cultivation

10.3969/j.issn.1674-7739.2016.03.020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训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