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马
中国人讲究“吾日三省吾身”,说你每天没事的时候都要反省一下自己,今天什么事情做得不好了,什么话又说得不对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又讲“反求诸己”,事情搞砸了,要多想想是不是自己的原因,不能怪别人,怪就怪自己,要“引咎自责”,要“反躬自问”,要“闭门思过”,总之最后得出一个“都怪我都怪我”的结论就对了。
有人会说,如今哪还有这种“都怪我都怪我”的人啊,触目不都是那种“都怪你都怪你”型的?人人身上都长着芒刺,半句话不中听那刺儿不知从哪儿就冒出来扎人,哪还有什么“三省吾身”“反求诸己”,要真那样这个社会还用得着天天讲“和谐”么?
我得承认,如今的确是一个更崇尚“野蛮生长”的社会,用尽手段巧取豪夺,尽最大可能占有资源为己所用,先把自己喂饱喂大了再说,至于别人怎么着,有没有侵占别人的利益,有没有挤压别人的发展空间,那是没工夫去关心的。
但我恰恰要说的是,正是因为有太多人内省成癖,自我收缩,才给了别人“野蛮生长”的机会。
理性的自省是一种主动防御,失去边界的自省不唯是被动,恐怕都有割地赔偿、卖国求荣的意思了。后者在职业生涯上来说,是乱了阵脚,而在个体的自我建构上,则变成了对自身价值的抹杀。
那些职场上的失意人,生活中面容晦暗、委曲求全、隐忍不发的小人物,于是就越发地谨小慎微起来,将自我的边界无限收缩,谁都可以来踩几脚。
严重的内省癖患者,往往把自己想象为圣徒,怀着赎罪与消业的使命,拷问内心,努力鞭打出自己皮袍下面的“小”来。
这种道德的强迫症非但不会让人快乐,反而会使人压抑,无趣,难以接近。
自省本身已经是一种很低的生活姿态了;越是低到尘埃里的人,往往越有一种自我完善的偏执,格局越小,越愿意精雕细琢,最终变成一件精致而无用的小摆件,去装饰别人的世界——恐怕再没有比这更无趣的人生了吧。
自省作为人自我完善的必要步骤,一种修为,是没有错的,但自省也需要注意别踏入误区。
首先,自省要有边界。无边无际的自省是灾难,将事情不分外在环境和内在局限,大包大揽地自省和自责,伤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其他怀有善意的人们。
其次,自省不应放弃对外界的探索和占有。没有对外在的强烈好奇和赞美,再深刻的自省都是虚妄,都掩盖不住内心的荒芜。
最后,自省不过是一种反思和梳理的方法,切勿将方法变成目的。自省一旦成为目的,为了自省而自省,那就是一种自恋了,极有可能走向自我神圣化的不归路——中国有太多这种妄图“内圣外王”的怂包式妄想狂。
罗素有一个忠告: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也越多,而受命运摆布的可能性便愈少,因为他若不能享受某一种快乐,还可享受另一种。
我们都有内省癖的倾向,眼前无数有趣的事物不去欣赏,目光投向一无所有的内心;可是切勿以为,在内省癖的不快乐里有什么伟大之处。
(摘自《假如你没有机会加入黑手党》中华书局 图/胡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