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仁武,李中安,易泽林,张建奎,傅大雄,胡 丹,刘星贝
(1.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2.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重庆 400712)
隐性核不育杂交小麦新品种西南11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阮仁武1,李中安2,易泽林1,张建奎1,傅大雄1,胡 丹1,刘星贝1
(1.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6;2.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重庆 400712)
摘要西南112是利用小麦隐性核型不育系2011Z1(08L5070)与恢复系K152-2配制的杂交组合(11S12),参加重庆市2011~2012、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和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结果表明:3 a平均产量为4 167.5 kg/hm2,比对照渝麦7号增产10.5%;千粒重45.8 g,比对照重1.7 g;穗粒数39.3粒,比对照多1.6粒。2 a品质测定结果:西南112的容重811 g/L、降落数值353 s、粗蛋白(干基)15.15%、湿面筋31.2%、吸水量62.9 mL/100 g、形成时间5.5 min、稳定时间6.5 min、弱化度90 F.U.、粉质质量系数96 mm,是高产高蛋白质的中筋小麦品种。2015年经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西南112,适宜于在重庆市及气候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关键词西南112;核不育;杂交小麦
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外科学家相继建立的一系列杂交小麦育种系统中,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1]、化学杀雄[2]、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统[3]在生产上都取得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因而未能实现产业化。核型不育系统(GMS)是用标记性状来分离保持系和不育系,我国先后建立了蓝标型[4]、VE型[5]、4E-ms型[6]和蓝粒两系法[7]杂交小麦系统,前3种由于存在不育系败育不彻底等问题因而未能应用。蓝粒两系法杂交小麦是以蓝粒作标记来分离保持系和不育系,可发挥不育系选育简单、快捷、易恢复且繁殖系数高等优点。
近年来,杂交小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有部分杂种组合通过了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在北京地区审定有京麦6号、京麦7号、京麦8号、京麦9号等系列品种,在四川审定了绵阳32、绵杂麦168、绵杂麦512等系列品种,在云南审定了云杂3号、云杂5号、云杂6号等系列品种;化学杀雄通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的杂种组合,有川麦59、西杂3号、西杂5号等系列品种。这些审定的品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杂交小麦的研究,但未实现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原因是制种产量较低[8-9]、杂交种的种植成本较高,降低了推广价值。蓝粒两系法杂交小麦系统在提高杂交小麦不育系选育效率和制种产量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利用小麦隐性核不育系2011Z1(08L5070)与恢复系K152-2配制的杂交组合(11S12),通过了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定名为西南112,为第1个通过重庆市审定的隐性核型不育系杂交种,表明隐性核型不育系杂交种逐步开始在生产上应用,笔者对西南112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等进行介绍。
1品种选育
1.1母本2011Z1(08L5070)的选育通过新型蓝粒两系法杂交小麦系统培育而成,选用蓝粒两用系02CL4042和周88114进行杂交,在陕西进行系统选育,2008年育成稳定品系,编号为08L5070,2009年引进、系统选育,进行杂交小麦制种、测配。2011年进行大面积制种,代号为2011Z1(08L5070)。
1.2父本K152-2的选育2001年用绵角质与绵阳26进行杂交,经夏繁加代,采用系统选育法,2006年育成稳定品系,代号K152-2,2007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产量高、株型好。
1.3西南112的选育2009年以不育系2011Z1(08L5070)为母本、K152-2为父本,配制杂交种,表现杂交一代种产量高,株型紧凑,2011年筛选出杂交小麦组合11S12,于2012、2013年度参加重庆市区域试验,2014年度参加生产试验。2015年6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西南112。
2西南112的产量表现及主要特征特性
2.1产量表现由表1可知,西南112参加2011~2012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850.2 kg/hm2,比对照增产9.4%;2012~2013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 271.6 kg/hm2,比对照增产12.7%。2 a平均产量4 560.9 kg/hm2,比对照增产11.3%。2013~201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380.7 kg/hm2,平均增产8.5%。3 a平均产量4 167.5 kg/hm2,比对照增产10.5%。
表1 西南112的产量表现及农艺性状
2.2农艺性状西南112幼苗深绿色、直立,叶片较短,分蘖较强,生长势强;成株叶片微披,全株13片叶左右,叶片无茸毛,茎、叶、穗无蜡质,株型紧凑,穗多结实好,植株整齐,株高86 cm,比对照高6 cm;生育期177 d左右,与对照相当;结实小穗数20个左右,穗长10 cm左右,小穗着生密度中等;籽粒角质,白皮,长卵圆形,腹沟浅,整齐,饱满。西南112有效穗比对照多0.8万/hm2;千粒重45.8 g,比对照重1.7 g;穗粒数39.3粒,比对照多1.6粒。
2.3品质与抗性西南112的品质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哈尔滨)测定,2013年测定结果为容重831 g/L、降落数值446 s、粗蛋白(干基)13.75%、湿面筋30.2%、吸水量63.8 mL/100g、形成时间4.9 min、稳定时间5.6 min、弱化度107 F.U.、粉质质量系数85 mm;2014年测定结果为容重790 g/L、降落数值260 s、粗蛋白(干基)16.55%、湿面筋32.1%、吸水量61.9 mL/100 g、形成时间6.0 min、稳定时间7.4 min、弱化度73 F.U.、粉质质量系数107 mm。2 a测定结果为容重811 g/L、降落数值353 s、粗蛋白(干基)15.15%、湿面筋31.2%、吸水量62.9 mL/100 g、形成时间5.5 min、稳定时间6.5 min、弱化度90 F.U.、粉质质量系数96 mm,是高产高蛋白质的中筋小麦品种。西南112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哈尔滨)进行转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抗病性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3父母本繁殖及制种技术要点
3.1母本2011Z1(08L5070)的繁殖技术要点严格隔离,以自然隔离条件好。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5月上旬收种,母本种植密度为180万~210万株/hm2。在中等肥力土壤施过磷酸钙450~750 kg/hm2、尿素150~225 kg/hm2,分别在苗期和花期集中防治病虫害。
3.2父本K152-2的繁殖技术要点严格隔离,以自然隔离条件好。11月上中旬播种,5月上旬收种,父本种植密度为180万~210万株/hm2。在中等肥力土壤施过磷酸钙450~750 kg/hm2、尿素150~225 kg/hm2,分别在苗期和花期集中防治病虫害。
3.3西南112的制种技术要点将制种区隔离,空间距离50 m以上。父本比母本晚播种7~10 d,父母本行比1∶(2~3),种植密度为180万~210万株/hm2。栽培管理措施按当地习惯进行。父母本种植时在中等肥力土壤施过磷酸钙450~750 kg/hm2、尿素150~225 kg/hm2,分别在苗期和花期集中防治病虫害,在拔节前父本再施75 kg/hm2左右尿素。母本开花期有花药伸出小花并开裂时为杂株,严格去杂,并将杂株运出制种区处理。在盛花期,人工辅助授粉3~4 d。成熟前3~5 d先割父本,并运出制种区处理。收获时对收打、晾晒及储藏工具等进行有序处理,避免机械混杂。
4西南112的栽培技术要点及收获
4.1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在重庆市及气候条件相似地区适宜播期为11月5~15日,播种方式采用窝播、条播均可,用种量105~120 kg/hm2,确保180万~210万苗/hm2。
4.2施肥和田间管理中等肥力以上田块,在适当施用有机肥前提下,全生育期增施尿素150~225 kg/hm2、过磷酸钙375~750 kg/hm2,采取“重底早追”的施肥原则。播种期做好灭鼠、防雀,苗期做好田间除草,穗期应及时防治蚜虫1~2次,在白粉病重发年务必于2月中旬和3月上旬用托布津、粉锈宁防治1~2次。
4.3收获与储藏在成熟期及时除杂保纯、抢收抢晒,以利于保证种子质量和籽粒加工品质。
5结语
杂交小麦新品种西南112是第1个通过重庆市审定的隐性核型不育杂交种,不育系选择容易,易于制种,适宜在重庆市及气候条件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参考文献
[1] 石晓艺,胡甘,蒙立颖,等.5种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败育过程中活性氧代谢保护酶的响应[J].麦类作物学报,2014(12):1656-1660.
[2] 郑建敏,李浦,廖晓虹,等.化控两系杂交小麦:川麦59产量、品质、抗病性等特征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029-2032.
[3] 谭昌华,余国东,杨沛丰,等.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性研究初报[J].西南农业学报,1992,5(4):1-5.
[4] 黄寿松,李万隆,徐洁,等.蓝标型小麦核雄性不育、保持系的选育研究[J].作物学报,1991(2):81-87.
[5] 王鹏科,侯文胜,杨智全.VE型小麦不育-保持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9(4):648-653.
[6] 袁明璐,王世红,周宽基.甘肃省春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科技,2007(7):32-35.
[7] 李中安.一种以蓝粒为标记性状的两系法杂交小麦的选育方法:中国,200610042629.8[P].2006-09-06.
[8] 庞启华,黄光永,彭慧儒,等.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MS1及其高产制种技术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2,11(1):37-40.
[9] 周维,张改生,刘宏伟,等.杂种小麦“西杂一号”高效制种技术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2,11(1):41-43.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Recess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Hybrid Wheat New Variety Xinan 112
RUAN Ren-wu1, LI Zhong-an2, YI Ze-lin1et al
(1.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2. Institute of Citru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2)
AbstractXinan 112 is the hybrid combination(11S12) by wheat recess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line 2011Z1 (08L5070) and restoring line K152-2, particpating in the regional test of 2011-2012, 2012-2013 and production test of 2013-2014 in Chongq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 years average yield was 4 167.5 kg/hm2, which was increased 10.5% compared with CK Yumai 7; 1 000-grain weight was 45.8 g, which was heavier than the control 1.7 g; grain number per ear was 39.3, more than 1.6 grains compared with CK. The results of 2 years quality determination were: bulk density 811 g/L, falling number 353 s, crude protein 15.15%, wet gluten 31.2%, water adsorption 62.9 ml/100g, formation time 5.5 min, stable time 6.5 min, softening degree 90 F.U., powder quality coefficient 96 mm, which is a high yield and high protein gluten wheat variety and is suitable for cultivated in Chongqing and climate contion similar areas.
Key wordsXinan 112; Genic male sterility; Hybrid wheat
基金项目重庆市应用开发重点项目(cstc2013yykfB80012)。
作者简介阮仁武(1964- ),男,重庆人,副研究员,从事麦类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01
中图分类号S 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1-0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