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琨,肖光恩(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关于增强湖北省市场活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黄琨,肖光恩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既是湖北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湖北省委和省政府推动全省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而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关键是尽可能地解放市场经济主体的各种约束,合理地重建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增强湖北市场的活力。因此,增强市场活力,既是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深化经济开放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市场活力;开放型经济;湖北省
构建湖北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首先要树立市场经济的意识,破除对市场经济主体的各种约束,重塑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尊重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的活力,而市场功能发挥的前提条件是要对当前湖北市场活力的现状有客观地评价和清醒的认识。因此,合理并客观地评价湖北市场活力的现状,深刻地认识湖北市场活力存在的问题,是增强湖北市场活力的前提条件。
一是市场活力及其评价体系。
1.市场活力的含义。
所谓市场活力指的是市场实体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这里的实体指的是以最大经济利益为追求目标的法人机构(或企业),充满活力的各类市场实体是实现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根基。[1](p189)衡量市场活力的主要标志有:
(1)自我积累的能力。指的是身处于大环境中的市场主体能够维持稳定的发展步伐,积累资金并保证足够的发展后劲的能力。市场主体的综合的发展水平越高,也就越能促进整个市场经济不断地自我积累不断发展。
(2)自我改造的能力。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来说,政府的管制较松的时候,企业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也具有更大的自我改造的空间,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3)自我发展的能力。发展靠创新,在现在的时代,企业必须能够紧跟技术革命的步伐,积极主动地研究并将新技术应用到产品当中去,通过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来开拓新的市场,以此获取更高的市场利润。
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能否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2](p9-25)[3](p5-16)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职责分工明显不同。对政府而言,它应当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包括尊重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市场而言,则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支配性和决定性的功能,它是最有效率的市场运作规律。因此,合理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推行市场化改革和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总之,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应该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这支“有形的手”逐渐松开,转变为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持和监督,这也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十分重要且基础性的工作。
2.市场活力评价体系及其指标。
对于市场活力的判定和评价方法,目前学术界主要用如下指数体系来进行衡量。这个评价体系分别由三个方面的指数来构成,每个方面的指数各自反映市场活力水平的某一特定属性,即分别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水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4](p39-45)[5](27-31)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指数反映的是市场主体自我积累的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导向的非国有经济部门的迅速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化作出了最主要的贡献。因此,衡量各地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程度,对于各地市场活力水平的衡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指数反映的是市场主体自我改造的能力。市场化改革,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从主要由政府通过计划方式分配经济资源,逐步转向主要由市场来分配经济资源。政府对于市场的控制能力和影响能力越小,意味着市场主体更易于在市场中激发出自己的创造活力。
知识产权水平指数反映的是市场主体自我发展的能力。保护知识产权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条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高则意味着该市场具有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促进科技创新,进而提高整体上的市场活力水平。
对于每个方面的指数,它们又包含若干分项指数。具体而言,以非国有经济在工业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和非国有经济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中所占比重度量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以由政府分配的经济资源所占比重和政府规模度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专利申请与受理的分项指数度量知识产权水平的度量指标。
非国有经济在工业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主要指数反映市场中最具潜力的一部分主体,即非国有经济主体的发展状况,其近似表达式为“1-”;非国有经济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中所占比重可以弥补非国有经济在工业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指标的不足,从投入方面反映整个经济部门中非国有经济的进展状况,其计算方式为:“”;由政府分配的经济资源所占比重是指各地政府财政支出在当地GDP中所占的比重,据实际情况推测,财政支出比重越高意味着政府“有形的手”越有可能控制并抑制市场活力的激发;政府规模由以机关法人单位数占所有法人单位数的比例来体现,在合理界限范围内的政府机关单位是必要的,但超过了合理界限的政府规模就会导致对正常市场活动的不良影响;知识产权水平的度量指标则使用专利申请与受理的分项指数来综合描述,主要通过专利申请受理量与该地区科技人员数的比值反映地区研发创新型技术活跃度,以及通过专利申请批准量与该地区科技人员数的比值反映地区产出有价值创新型技术的综合水平。
3.市场活力评价体系的测算方法。
在市场活力评价体系中,我们对每一个单项指标进行如下处理,计算并得到对应的指标得分。设定各单项指标评分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0和0。然后根据每个省的指标值确定他们在0-10之间的得分,从而形成与该指标对应的单项指数。再由属于同一方面的几个指数按照一定的权重合成方面指数。最后由6个指数按照一定权重合成总指数。
根据指标数值大小与市场活力水平之间的理论关系,计算指标得分的公式可分为两大类。当指标的数值大小与市场活力水平正相关时,则这些指标的得分采用公式(1)计算。
其中,Vi是某个地区第i个指标的原始数据,Vmax是与所有省份第i个指标相对应的原始数据中数值最大的一个,Vmin则是最小的一个。
当指标的数值大小与市场活力水平负相关时,则这些指标的得分采用公式(2)计算。
经过上述处理后,各项指数得分(包括分项指数得分、三个方面指数得分以及总指数得分)均与市场活力水平正相关,以方便我们进行后续的分析与处理。
形成各项单项指数为合成市场化各方面指数和总指数提供了基础,而如何为各单项指数选取权重则是关键。一般而言,主要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算术平均法对指数进行计算。经过测算后发现,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各省份市场活力水平指数没有太大差异。因此,在接下来的指数计算中,采用算术平均法来计算方面指数以及总指数。
二是湖北市场活力现状的测算与评估。
为了对湖北市场活力进行合理的测算,我们使用的是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5》的31个省、市、自治区在2014年的数据,由于政府在西藏自治区上的财政投入比例远远大于其他省、市、自治区,因此为了使指数处于比较均衡的水平上,我们只研究了除西藏以外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根据以上的主体体系和指标,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我们得到如下的结果。
1.湖北省市场活力总体评价。
2014年,湖北省市场活力综合指数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15位,如图1所示,处于天津和河北之间,得分是6.13,超过了全国及中部地区的平均得分。相对来说,沿海省份的市场活力指数处于较高的水平上,如江苏、浙江等省份,而北京作为首都城市也具有较高的市场活力水平。湖北省的市场活力水平仍然有较大的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湖北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的评价。
在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水平指数中,如图2所示,湖北省在这一项的排名为第12位,得分为6.98,依然高于全国及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从全国来看,这一项指数表现比较突出的是山东、江苏、河南等省份,大部分地区依然国有经济占据着经济总体的很大一部分比重。尽管国有企业对于中国的经济而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适当地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加强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刺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6](p3-12)
图1 市场活力水平综合指数
图2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水平
图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湖北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评价。
而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2014年,湖北省在这一分项指标上的得分为8.49,位列全国省份第10名,超过了全国及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如图2所示。在这一项上,沿海城市的得分依然较高,这意味着对于沿海城市来说,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可能的干预程度更加小,因此他们会具有更高的市场活力水平。对于湖北省来说,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以更多地释放市场活力,通过激发市场和社会的创造力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4.湖北知识产权的评价。
在知识产权方面,如图4所示,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而湖北在这一项指数上位居第18位,得分为2.57,明显低于全国及中部地区的平均水平。其中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其知识产权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四川江苏等城市的知识产权水平也较高,这反映了他们潜在的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强。在这一方面上,湖北省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争取在创新技术水平上发挥出更多的优势,以便更长久地保持市场的活力。
图4 知识产权水平
近几年来,湖北开放型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2014年,我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7367.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同时外贸进出口也实现了全面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430.6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出口266.4亿美元,同比增长16.7%,进口164.2亿美元,同比增长21.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01个,全年外商实际使用金额79.3亿美元,增长15.1%。
湖北省在经济的市场化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体现在:
1.总体规模不大。
2014年湖北省出口居全国第16位,中部第4位,外贸依存度仅9.9%(全国超过45%);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在中部地区靠后;这与湖北省经济发展在全国的地位不相称。
2.竞争优势不强。
湖北省传统优势产业外向度低,规模以上工业外向度还不到5%,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占全省外贸进出口的比重较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强。2013年湖北省贸易竞争力指数仅为0.29。以去年为例,计算机集成、航空航天等高科技产品出口分别下降11.5%和5.1%。
3.发展后劲不足。
在工作力度上,片面理解“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放松了对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工作要求,对外开放的势头、招商引资的力度有所放松:外资方面,2014年湖北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01个,同比微增1.4%;外贸方面,重点骨干企业支撑力量下降,出口严重下滑。2014年,武钢国贸公司出口5.2亿美元,同比下降5.5%;冠捷科技出口2.96亿美元,同比下降29.3%;宜昌兴发股份出口1.82亿美元,同比下降4.8%;中石化长燃出口1.58亿美元,同比下降56.1%。以上这些都反映了后劲不足。
当前,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仍未完全解除,刺激经济政策措施发挥着日益明显的副作用,全球的贸易纠纷和摩擦进入高峰期,各国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但是这些情况都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到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日渐加深,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依赖继续加强,中国依然是世界产业和资本转移的主要目标国家之一。从国内的情况来看,在中国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下,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新的机遇仍然存在。[7](p106-110)[8](p8-17)立足于湖北省区位、交通、产业、科教、生态等各方面的综合优势,充分认识内外部形势,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湖北省市场活力,打造开放型的经济体系。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推动对内对外开放,重塑湖北省竞争新优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湖北省要想赢得更多的市场机遇,增添更多的市场活力,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促进国际国内要素的流通,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开放倒逼改革,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重新塑造湖北省未来的竞争新优势,因此要努力实现观念开放、区域开放、产业开放、市场开放和环境开放。
观念影响市场主体创业的动力和活力,如果观念不够开放,市场活动就不可能有质的发展,市场经济也得不到更大的进步。与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周边省份相比,湖北省的开放度仍然不高,而限制湖北省市场开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想观念的认识没有到位。湖北省因为受内陆思维的局限,开放意识并不是那么强烈,缺乏全球视野和开放型的战略思维。因此,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和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竞争力;充分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强扩大出口和对外投资结合度,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9](p12-120)[10](p197-220)
区域的经济发展是促进全国经济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推动力,区域之间的联动性和协调性的增加,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增长。正是基于这一点,国家提出了两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即以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的“两带一路”战略,这项战略有利于中西部产业升级、东中西平衡协调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梦的实现。湖北省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得中独厚,有着“九省通衢”的美誉,省会城市武汉更是长江中游的节点城市,地处“龙腰”。在长江沿线6省2市中,湖北拥有的长江通航里程1062公里,约占长江全长的38%,居各省市之首。面对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湖北省应利用好这些自身的优势,大力提升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发挥中部枢纽作用,加快形成对外经济走廊,积极融入“中四角”,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东盟等次区域经济合作,抓紧推进内陆自贸区建设,拓展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提高湖北省经济的开放度,为市场注入新活力。[11](p11-19)
湖北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没有为湖北省的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因此,应该加快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引导钢铁、水泥等过剩产能向外转移,积极培育开放型的市场主体支持相关行业企业和法人在境外投资建厂,积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另外,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举办各种经贸合作交流活动,推进贸易和投资项目的签约,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升级,充分发挥开发区的产业集聚和联动效应,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把跨国公司作为湖北省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以此来提高湖北省的国际影响力,为湖北省市场主体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搭建良好的机会平台。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行业协会、贸易促进机构相互结合,共同挖掘国际市场,对传统市场进行巩固,开拓新兴市场,经营潜在市场。积极进行“大通关、大通道、大平台”的建设工作,提高货物流通效率,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重点是要发展研发、咨询、律师、物流、金融、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会展等服务贸易,做大做强湖北省的服务外包。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促进有关领域的开放,放开有关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鼓励湖北省更多的企业走出去,也积极创造更有利的自身优势和条件将产业链条长、见效快、出口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外向型项目引进来,积极推动东湖高新区学习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工作。
与其他省份相比,湖北省的中介组织收费偏高,配套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商贸流通行业系统性不强等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市场效率和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各项设施,提高政府的执行效率和公信力。并且,还要从市场的角度培育和规范好中介组织,重点培育具有较高水准的自主经营市场的中介组织,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与所属中介组织的脱钩。加强农产品流通组织化建设,化解农产品难卖的现象。加强城市商业系统化建设,增强商业布局的系统性和指导性。通过上述措施,为湖北省的市场活力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湖北省市场运行效率。
立足于湖北省的具体情况,改革掉不符合市场化建设所需要的体制机制。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和各项体制机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将市场活力从不适宜的体制机制管理中解放出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也就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进一步简政放权,由市场竞争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效率的最优化。政府负责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职能,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维护市场的秩序,弥补市场失灵。
一方面,加强政府行为的自我约束和管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利制约和协调机制,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推进推进权力公开运行改革,目的就是要将权力的行使过程公之于众。这种举措,一方面让市场主体及普通群众了解法律法规规定公职人员应如何行使权力以及实际上如何行使权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得政府体系上下层级、各级政府之间事权划分泾渭分明,让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呈现在阳光下,有利于强化政府对自我行为约束和内部监督。
另一方面,加强政府对市场的服务与监管。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率先实行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以下称负面清单)是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湖北省的体制机制改革极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实际开展试点,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经验,这不仅是对市场准入方式进行改革,也是对政府管理经济方式进行重大变革,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刺激市场主体的活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由于中国(上海)自贸区得到全国人大授权,很多措施突破了国内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限制,而湖北省目前无法做到相关的突破,因此湖北省负面清单的制定可依法在某个领域对政府管理事项进行整合,再根据试点区域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具体如下:第一,要制定五个试点区域负面清单,促进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的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提档升级,神农架林区和洪湖市发展符合资源环境要求的特色产业,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产业扩张。第二,要建立准入“单一窗口”制度,将多个部门分别受理、分散管理变为一个窗口集中受理、集中管理,并推行线上线下结合和流程优化,建设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网上办理。第三,要对企业投资审批方式进行改革,对清单内的工业企业投资项目采取“联合审批”,对清单外的工业企业投资备案项目试行“承诺审批”。第四,要建立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配套制度,即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企业年报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健全建设项目全过程综合监管制度、健全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3.加强探索实践创新,增加湖北省市场主体动力。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要想做到与时俱进、保持生机和活力,必须进行创新,这也是促进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必须重视创新,在行动上主动探索,在实践中积极创新,以理念创新带动思路创新,以机制创新推进工作规范,以方法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为了通过创新来为市场主体增添动力,湖北省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组织工作:第一,对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进行先行先试的创新。湖北省更应该加速开展先行先试,推进示范区突破性进展。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加紧策划实施重大项目,支撑示范区快速发展。健全对外开放机制,推动示范区国际化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复制到“两副”和其他市州的国家级开发区。第二,健全物流网络体系,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古为“九省通衢”,今为“祖国立交桥”,可见湖北省的交通优势之明显。但是有了交通优势,并不代表有发展优势、经济优势。据湖北省发改委调研显示,湖北省企业各种过路过桥费和罚款费已高达企业运输费用的1/3,湖北省的物流成本畸高。究其根本,主要是公共配送体系未建立,直接拉高运输成本;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增加转运成本;信息不畅,增加空转成本;政策瓶颈,致使最后一公里成本激增。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快发展“铁水公空”多式联运,推进“汉新欧”班列常态化,着力开拓更多国际直达航线,加快各地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物流园区的构建。深化通关改革,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整顿和规范经营性服务收费,清理不合理的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构建物联网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北斗导航技术,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第三,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创新外贸发展方式。以建设“中部跨境电子商务中心”为发展目标,推动全省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推进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建设工程,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工程,推进网络零售扩展工程,推进电子商务创新工程,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工程。一是创新、完善跨境电商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快构建完善的湖北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公共平台,努力创新跨境电商的监管服务方式,研究推广东湖综保区跨境电商直邮进口模式,积极扩大跨境电商出口业务。二是创新、完善跨境电商的支撑服务体系。要紧密对接境内外物流,着力打造中西部国际快件及跨境电商货物集散转运中心。紧密对接跨境支付,提高跨境电商支付效率。三是创新、完善适合跨境电商发展的新理念。积极做好顶层规划与设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积极开展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做大跨境电商进口消费品增量。四是创新、完善各项政府管理职能。细处着手,重点环节着力,努
力推进各项基础工作。研究制定跨境电商的资金支持政策。充分发挥省跨境电商领导小组作用,协调解决平台运营和全省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第四,推动采购贸易发展,实现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探索采购贸易发展模式,学习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成功经验,认定若干个重点培育的内外贸结合的商品市场。经过培育,在全国打造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管理规范、辐射面广,具有一定进出口交易规模,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商户达到一定比例,内外贸相互促进的商品市场,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孙玉.浅谈如何释放市场机制的活力[J].经营管理者,2014,(21).
[2]宋泓.中国是否到了全面推进开放型经济的新阶段?[J].国际经济评论.2015,(04).
[3]裴长洪.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理论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2013,(04).
[4]黄伟新,龚新蜀.我国沿边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04).
[5]王晓亮,王英.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03).
[6]王洪庆.我国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动态变化趋势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04).
[7]殷阿娜,王厚双.中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基于绩效评估[J].经济问题探索,2014,(04).
[8]裴长洪,郑文.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J].经济学动态,2014,(04).
[9]金京,张二震,戴翔.论新形势下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J].经济管理,2015,(06).
[10]刘成斌.活力释放与秩序规制——浙江义乌市场治理经验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4,(06).
[11]张幼文.自贸区试验与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J].学术月刊,2014,(01).
责任编辑周刚
·人文视野·历史·文化
·中部崛起与湖北发展·省情调研
作者简介:黄琨(1989—),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肖光恩(1971—),男,经济学博士,武汉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世界经济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3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6)04-00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