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桑业产业链发展的走势及地区分布特点
——利用区域商数方法对蚕业分布规律的分析

2016-06-23 08:50
广西蚕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蚕茧蚕业桑园

倪 卉

(日本立命馆大学,京都市 604-8520)

·产业聚焦·

广西蚕桑业产业链发展的走势及地区分布特点
——利用区域商数方法对蚕业分布规律的分析

倪 卉

(日本立命馆大学,京都市 604-8520)

自2005年广西蚕茧产量跃居全国首位以来,已经过了近十年时间。广西蚕桑业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区域分布的特点。从全区范围来看,广西区内形成了从种桑养蚕到缫丝及丝绸纺织的比较完整的桑蚕丝产业链生产结构。然而,如果从蚕丝业各个生产环节的地理分布状况来看,广西蚕业是否能够实现产业链的空间均衡分布,换句话说蚕业能否发挥产业的区域集中优势是今后蚕业发展的关键之一。通过运用评测产业地域集中度的“特化系数”理论,以往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计算出广西蚕桑业几个主要指标的“特化系数”,并对广西蚕业产业链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

产业链;产业集中度;特化系数

自2000年以来,广西蚕桑业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近十年来广西蚕业发展逐渐呈现出其特点:蚕业率先发展,而后带动缫丝及丝绸纺织等深度加工产业的发展。广西蚕桑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并非各区域均衡发展。有些地区集中蚕业发展,以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集中。如Gereffi等[1]所指出的,产业链自身也具有空间性,也是有其特有的地理分布特征的。随着广西蚕桑业总体产业链的不断升级,通过对蚕桑业的地理分布进行科学分析,可以为缫丝业、丝绸纺织业及其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本文采用地域经济学中对于某个产业在某地区集中度的量化分析方法——特化系数分析法location quotient(LQ),把广西的南宁、崇左、来宾、柳州、桂林、梧州、贺州、玉林、贵港、百色、钦州、河池、北海及防城港共14个市作为蚕桑业分析区域。利用特化系数模型,测算出各个区域蚕桑业生产的特化系数。再把各个区域的蚕桑业特化系数进行对比,用以解析出各地区产业的集中度,从而分析出广西近十年来蚕桑业发展的地区变化的经济特点。通过把产业集中度与产业链理论结合,预测未来数年广西的蚕桑业与丝业产业链延伸的趋势及地区分布整合的可能性。

1 特化系数的分析方法及理论

1.1 基本模型及应用于茧丝业分析时对模型的调整

特化系数LQ(以下计算过程中简称SCij),该模型主要用于分析某产业在某地的集中度[2],是产业构造分析中比较常见的手法。近年也被运用到农业经济学中,用以分析某种农作物,特别是经济作物相对于其它作物的集中程度分析[3-4]。基本模型如下:

此模型中i表示某产业,j表示某地区,ΣiAij表示表示某i产业在j地区的量;ΣjAij表示j地区中所有i产业的总量;ΣiΣjAij表示某区域的产业总量,t表示年份。当计算结果Scij≥1时,就可以说明此产业i在j地区达到特化水平,既相比其它产业而言,i产业是j地区的主要产业。若Scij<1则说明i产业在j地区未达到特化。

计算集中度所使用的Aij量值可以是产业的就业人数,或者产值。然而运用到计算农业生产时,也可以是某种作物的播种面积或生产量等。ΣiAij可以用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或农产品的总产量计算。

1.2 使用数据及主要数据的说明

本文尝试用特化系数模型探讨广西蚕桑业在广西各市的分布特点,因此根据蚕业生产的特点,本文主要使用衡量蚕业生产最基本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两个系列的数值分别计算广西各市的桑园面积特化系数及蚕茧产量特化系数。因此,上述模型(1)可以改写成以下两个模型:

本文使用的14个市的桑园面积及蚕茧产量等蚕业生产数据是来自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蚕业生产调查统计数据,主要使用2005—2014年之间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另有部分数据来自《广西年鉴》2005—2015年各年版中的相关数据,由作者摘抄整理。

2 广西14个市的蚕桑业生产概述及发展特点

自2005年以来广西的蚕桑业发展基本呈平稳增长的趋势。但是养蚕农户数在2008年到2010年之间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理论上,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这两个值应该呈比例变化,但是从图中可见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的变化趋势没有形成联动,特别是蚕茧产量的变化明显。桑园面积在2005到2014年的中始终保持增长趋势。2006年比2005年增长了28%,而2009年比2008年减少了5%。蚕茧产量在2006年、2010年、2013年和2014年都出现了超过20%的变动幅度。

结合图1,桑园的生产率从2005年起基本在每公顷1 500 kg的产茧量上下变化。桑园生产率稳定表示广西蚕农的种桑养蚕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虽然2008年及2009年的减少主要由于养蚕量的减少,而桑园面积本身减少不明显。结合图1、表1可见,虽然广西的蚕农总户数一直增加,然而在农民总户数中的比例却是增减变化明显。

图1 2005—2014年广西蚕桑业生产情况

从这个结果中可以推断出广西蚕桑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第一,桑园面积与蚕茧产量脱钩。蚕茧产量变化大于桑园面积。因此,对广西蚕桑业的进一步分析须从“桑”和“蚕”的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桑”和“蚕”也直接影响了缫丝及纺织等产业链向中下游的发展。另外,从桑园变化来看,目前可用于种桑的耕地面积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养蚕多少可能受到劳动力投入或养蚕收入等其它因素影响更加明显。第二,从蚕农户数增减可见,广西现阶段影响蚕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蚕农的决定意识。第三,蚕茧价格变化。广西相对江浙等其它蚕业区域而言,蚕茧价格受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较大,从表1中可见价格变化幅度明显。茧价直接影响蚕农的种养积极性。价格变化和上述第一及第二也有相互联系。由于茧价变化而造成区内养蚕区域的移动也是广西蚕桑业的特点。

除了以上三个明显特征之外,广西蚕桑业发展与广西固有的传统经济作物,如甘蔗,水果等,以及蚕业与其它种植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如玉米等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蚕业区域变化的原因。

3 特化系数计算结果

3.1 广西14个城市的桑园面积及蚕茧产量特化系数结果

按照模型(2)及模型(3),根据对广西14个市从2005—2014年的数据计算,得到以下结果。

对比表2及表3特化系数的计算结果,根据特化系数以1为结果的分界点的定义,2005年蚕茧产量特化系数大于1的市是梧州、南宁、来宾、贵港、柳州及河池6个市。而在2014年梧州的系数减少到了0.373,说明梧州的蚕茧产品在2014年已经不呈现特化,并且明显低于其它农产品。2014年仍然保持蚕茧特化的南宁、来宾、贵港、柳州及河池5个市中,南宁、来宾及贵港的数值徘徊在1到2之间,说明这个市的蚕茧特化相对其它农产品并不明显。

百色市在2014年的桑园面积系数达到1.048形成特化,然而蚕茧产量系数却只有0.507不能达到特化标准,这说明百色的桑园利用率较低,相比其它农作物,农民对于桑蚕的积极性并不明显。但是百色的特化系数呈增加趋势,在未来几年内蚕桑产业可能出现小规模发展。

相比,河池的特化数值已经接近5.5,说明蚕茧已经成为非常显著的特色产品,并且蚕茧产品的集中度在2005年到2014年之间仍在逐步上升。很明显,河池实质上已经成为广西蚕桑业的生产中心,换句话说,广西蚕桑业及相关的生产链都以河池为中心展开。

对比桑园面积特化系数结果,桑园面积特化值明显低于蚕茧产品特化值。这说明,现有桑园的发展潜力空间比较大。然而现有桑园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即使是在蚕茧产品特化较高的地区也存在生产效率较低的桑园或闲置桑园。

从2014年蚕茧产品特化系数的结果看,柳州是形成特化的5个市中系数增幅最大的地区。柳州是广西的传统工业城市,有一定的工业生产基础,这有利于缫丝纺织等产业链的延伸发展。柳州的蚕业特化现象,预示柳州是可能实现完整的蚕丝业产业链的优势地区之一。同时,柳州的缫丝纺织工业发展对带动桑蚕业的农业部门发展优势也优于其它地区。

表2 蚕茧产量特化系数比较

表3 桑园面积特化系数比较

相比上述特化程度明显的5个市外,防城港、崇左、北海、桂林、玉林、钦州及贺州等地区的蚕茧产量及桑园面积的特化系数值都低于1,并且从2005年到2014年系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从这一计算结果可知,这些地区的蚕桑业相比其它农产品不具有优势,桑园分布上也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考虑到这些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变化,相比集中度较高的地区,即使形成蚕丝业后续加工的产业链,但是也难于形成地区性的规模化发展。因此这些地区的桑蚕生产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呈现进一步的减退趋势。

3.2 蚕茧及桑园特化系数与甘蔗特化系数的结果对比

糖业及甘蔗种植业也是广西的重要产业。甘 蔗种植对于农民而言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而且相比种桑养蚕,甘蔗是传统经济作物之一。本文通过比较甘蔗和蚕茧特化系数结果,对甘蔗和蚕茧在产业发展上的关系进行浅析。

图2和图3分别表示2005年及2014年广西各市的蚕茧及甘蔗产量特化系数的计算结果,并将结果加以比较。如图所示,2005年甘蔗特化系数明显高于蚕茧的防城港,崇左,百色,钦州及北海等地区在2014年的甘蔗系数都有所增加,相对蚕茧特化反而更加减弱了。这说明,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构造已经明显偏向于甘蔗生产,而不是桑蚕。

相比这些地区,2005年蚕茧系数明显高于甘蔗的柳州和河池市,2014年也保持蚕茧生产高度特化的趋势,特别是河池市更加显著。然而南宁市的甘蔗特化没有显著变化,而蚕茧特化在2014年明显减弱,这说明在南宁市发生了主要经济作物的结构调整,参考南宁市桑园特化变化较小的结果,这种结构调整主要在于劳动力分配的再调整,而包括桑园面积在内的农地利用只有小规模变化。

总而言之,通过对桑蚕和甘蔗特化系数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可见广西桑蚕的发展对传统经济作物甘蔗的影响不大。桑蚕的发展促进了广西经济作物的整体调整。从2014年的结果可见桑蚕和甘蔗都有了各自的生产区域,并在所在区域形成了高出其它农作物的特化集中。

图2 2005年蚕茧与甘蔗产量系数比较

图3 2014年蚕茧与甘蔗产量系数比较

4 结论及展望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见,广西蚕桑业已经形成了一个“中心”及处于外围的“次中心”的多层次发展构造。从2005—2014年各个市的蚕茧产量及桑园面积特化系数的走势可见,广西蚕桑生产已经形成了非常显著的地区特征。这种特征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而且也表现在养蚕与种桑之间的密切关系,及蚕业与其它农作物特别是经济作物之间的关系。

图4 广西蚕桑产业集中程度示意图

如图4所示,就蚕桑产业而言,按照蚕业及桑园特化系数的数值,大体可以把广西14个市分成3个组。第一是以河池为“中心”的蚕茧和桑园的生产区域。第二是与河池接邻的柳州、来宾、贵港及南宁的生产“次中心”。第三是除了这些区域以外的边缘区域,这些地区的桑蚕生产集中度较小。

就蚕桑产业链发展而言,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理论上须要与生产构造相一致。广西蚕桑产业链的完善也是以河池为中心展开的。然而,工业发展还要考虑到劳动力,资金资本及技术设备,城市基础设施等问题。目前蚕业仍是劳动力集中型农业,如果蚕业生产中心和后续加工中心距离过近,势必会出现劳动力再分配的不均衡问题,从而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广西的蚕桑业产业链也可以是立体结构,即以蚕业生产中心为开端,产业链的中下游工业部门集中在蚕业生产次中心的多层结构。

因此,广西今后的蚕业发展构想,不只要考虑到蚕业整体的趋势,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明确各个地区在相对的空间地理位置和产业链层次之间的双向平衡,才能使得现有的蚕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得广西蚕业达到更有效和稳健的发展水平。

[1]Gereffi G. The organization of buyer-driven global commodity chains[J].in Commodity Chains and Global Capitalism Eds G Gereffi,M Korzeniewicz (Praeger,Westport,CT)1994:95-122.

[2]Andrew M. Isserman.The location quotient approach to estimation regional economic impac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planners.1977:33-41.

[3]石丸百惠实,志贺永一.北海道蔬菜种植的时期和类型区分[J].农经论丛,2013(68):13-24.

[4]Tatsuya Nakamura,Seiji Keino,Masayuki Yoshida.A change in demand for perishable fruits after trade liberalization in Japan and its regional disparity: using the data by geographical areas and prefectures[J].共栄大学研究论集,2004(3).

S88[-9];

A;

1006-1657(2016)04-0029-5

2016-11-14;

2016-11-30

信息]倪卉(1978—),女,经济学博士,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农业经济学,地域经济学。E-mail: ni.hui.niki@gmail.com

猜你喜欢
蚕茧蚕业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