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蚕种生产与经营情况调查分析

2016-06-23 08:50:25何国玲于永霞
广西蚕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蚕种蚕业广西

何国玲,于永霞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广西蚕种生产与经营情况调查分析

何国玲,于永霞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南宁市 530007)

通过对“十五”以来广西蚕种生产经营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广西蚕种业取得较快发展,生产能力得到增强,但受市场影响,蚕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蚕种价格波动较大,生产利润率较低,蚕种生产面临较大困难;广西国有事业性质蚕种场数量和蚕种生产比例持续下降,公司民营性质蚕种场的数量和蚕种生产比例持续上升,成为了蚕种生产的主要力量。认为广西蚕种业存在产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产销经济效益低、市场混乱、生产体制革新进度慢、营销模式不顺畅、品种更新换代慢等问题,提出加大科技创新、规模化生产、多元化发展、体制创新的措施,以提高广西蚕种生产经营效益。

蚕种生产;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改进措施

蚕种是蚕桑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蚕种的安全足量供应关系蚕桑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十五”以来,在广西蚕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广西蚕种生产经营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蚕种生产由供不应求转变成供过于求,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从高利润向低利润转变、管理方式从由政府管控的计划经济转为向市场调控的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蚕种的生产经营关系到蚕种生产企业及蚕桑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李建琴等[1]分析认为我国蚕种生产经营存在产能过剩、民营化程度低等问题,且普遍存在生产经营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多元化拓展的技术支撑等问题[2]。封槐松等[3]分析认为我国蚕种场存在规模小,整体产能过剩与局部供不应求并存,蚕种场生产经营效益较差,蚕种生产风险加大。李建琴等[4]认为民营化、规模化、一体化和多元化是我国蚕种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6年1月,在调查了包括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兴业县蚕种场等9家蚕种场2004—2015年的生产经营数据,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十五”以来广西蚕种产销形势、生产经营效益、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广西蚕种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广西蚕种生产经营状况

1.1 蚕种生产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蚕种场数量从2000年的22个增加到2012年的29个,新增了7个,蚕种场平均生产能力从2000年的4.32万张/场增加到2007年的最高18.48万张/场;全国同期蚕种场数量从2000年的258个减少到2010年的173个(暂无2011—2012年相关数据),全国蚕种场的平均生产量维持在7.9万张/个。对比全国蚕种生产总体形势,广西蚕种生产逆势上涨,蚕种场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平均生产能力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到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蚕种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为适应广西蚕业快速发展需求,2000年到2007年蚕种场挖掘生产潜力,加大蚕种生产,广西原有23家蚕种场平均生产能力从2000年的4.23万张/场提高到了2007年的18.48万张/场,提高了4.28倍。在市场预期良好的推动下,从2007年起,一些社会资本进入蚕种生产市场,广西陆续新建了7家蚕种场[5],2011年全部投产;2008年受茧丝市场波动影响及区外蚕种冲击,广西蚕种需求量增幅放缓甚至下降,蚕种供求基本平衡略有盈余。为保持蚕种市场的稳定,2008年至2010年由广西蚕种业协会联合全区各蚕种场实施计划生产,以蚕种场的生产能力、实际生产情况、质量状况、销售情况和所处区域蚕桑发展情况为指标制定生产计划,按计划生产蚕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蚕种供求不平衡、价格不稳定等突出问题,但也限制了蚕种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自主性。从2012年起,陆续有蚕种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停止生产退出蚕种市场。广西蚕种场经历了挖掘生产潜能、扩大蚕种生产、新建蚕种场到计划生产、压缩产能、关停部分蚕种场的转变,蚕种产销经历了“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产能闲置”的发展历程。

表1 2000—2012年广西及全国蚕种场生产及供求情况

1.2 广西蚕种生产成本

广西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采用农村原蚕区养蚕、蚕种场收茧制种的生产模式(简称原蚕制种模式),占全区蚕种生产量的95%以上。如表2所示,广西蚕种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由2004年15.67元/张上涨到2015年的31.08元/张,涨幅为98.34%。种茧、原种、冷藏浸酸检验、固定资产折旧、其他物质与服务费用和人工开支是构成桑蚕一代杂交种的主要成本因素,其占蚕茧生产成本的比例分别为53.06%、11.43%、6.74%、7.82%、9.04%和11.91%。种茧费用是蚕种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因素,占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导致蚕种生产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种茧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分别增长180.08%和309.84%。

表2 2004—2015年广西蚕种生产成本变化汇总表

续表2

1.3 广西蚕种经营效益

从表3可以看出,全国的蚕种成本利润率在8%左右,加上蚕种生产的不确定性及经营风险,蚕种行业属于低利润、高风险行业。相对于全国蚕种经营状况,广西蚕种成本利润率在市场行情好时,其成本利润率好于全国,但当市场行情不好时,广西蚕种成本利润率又低于全国,表现出较大的波动幅度。由于广西蚕种市场相对开放,成为了区外蚕种竞相争夺的目标市场,每年都有部分蚕种为区外供应,区外蚕种与本地蚕种共同经营,竞争激烈、市场波动大。

表3 广西及全国蚕种场成本利润率

表4 广西蚕种生产经营收益

从表4可以看出,近年来广西蚕种生产成本持续上涨,而蚕种销售价格涨幅不大,波动较大,导致蚕种生产经营效益不稳定。2006年和2007年蚕种生产经营效益最好,利润率达到56.02%和63.37%,较好的经济效益,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蚕种生产经营市场,广西陆续新建了7家蚕种场,一些公司和个体参与蚕种经营;2012年以来蚕种生产经营效益较差,甚至出现负利润,蚕种经营效益低导致部分蚕种场停产或限产。究其原因,认为茧丝市场行情和蚕种供求平衡是影响蚕种价格的主要因素。

1.4 广西蚕种生产经营体制

广西蚕种经营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传统的地方国有事业单位蚕种场向国有事业单位与公司民营并存转变。2000年以前,广西蚕种生产单位全部为地方国有事业单位性质,从2003年开始陆续有民营个体通过承包国有事业蚕种场进入蚕种产销市场;随着《广西蚕种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广西新建的7家蚕种场有6家为公司性质,并有更多的国有性质的蚕种场被民营个体承包。2000年到2015年间,国有事业单位性质蚕种场生产比例从100%持续下降到44.06%,公司民营性质蚕种场生产比例则从0持续上涨到55.94%,公司民营性质蚕种场发展较快,正逐步成为蚕种生产经营市场的主力。

表5 广西蚕种生产经营体制情况

1.5 广西蚕种管理体制

以2006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和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68号〕,以及2007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23号〕为分水岭,广西蚕种营销模式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2006年前,广西蚕种营销带有浓厚的计划性,蚕种生产经营管理采用双线管理,行政上以自治区农业厅主管和各市、县(区)农业局(蚕业站)分级管理,业务上由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专业化管理。蚕种生产按照“总量控制、合同订购、以销定产、划区供应”的原则计划生产,蚕种销售由农业部门专营,按照一县一证原则,由各市、县蚕业站划区经销蚕种[7]。2006年实施的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确立了蚕种经营许可制度,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参与蚕种经营,打破了行政干预。到2008年底,广西共有84家单位和个人取得了蚕种经营许可证[8],蚕种经营走市场化发展道路。

2 广西蚕种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

2.1 蚕种生产产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从近年广西蚕桑生产情况看,广西蚕种生产量均小于饲养量,2007年广西平均蚕种生产能力最高达到18.48万张/场,之后广西蚕种平均生产能力只维持在15万张/场左右,并有部分蚕种场停止生产;广西蚕种实际生产量均低于核定生产能力,蚕种场生产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2.2 蚕种产销经济效益低

受蚕种生产成本上涨和市场竞争、价格不稳定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广西蚕种经营利润较低,甚至出现亏损,蚕种产销经济效益低,蚕种场生产发展困难。

2.3 蚕种市场秩序混乱

广西蚕种市场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市场,加上当家品种两广二号在全国多个省区有生产,广西蚕种经营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区内与区外竞争,合法经营者与非法蚕种贩子竞争并存的格局,受行业管理体制以及市场发展阶段的影响,广西蚕种市场秩序较混乱。

2.4 蚕种生产体制革新进度慢

广西蚕种生产存在国有事业单位、个体承包和公司经营等多种性质,生产体制各有特点,成本构成和管理模式各异,但整体的规模都较小,缺乏有效的淘汰机制,不利于蚕种业的兼并重组和集团化发展。

2.5 蚕种营销模式不顺畅

受蚕种场规模、人员和技术力量不足等因素影响,广西蚕种多通过委托销售的方式经营,蚕种场缺乏市场主导权,蚕种经营受制于经销商,蚕种价格不稳定,资金回笼慢,呆账坏账多,加上非法蚕种贩子及区外蚕种冲击,广西蚕种营销模式单一,效率低,运行不顺畅。

2.6 蚕品种更新换代慢

广西现行饲养量最多的当家品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育成的两广二号,推广应用已有20多年。截至2013年底,年发种量约占广西总量的90%以上[9],全国很多蚕区都能够生产两广二号一代杂交种。广西近年育成推广的高丝量品种桂蚕2号和抗脓病品种桂蚕N2适合不同季节饲养,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所占饲养量比例不高,不能代替两广二号。蚕品种更新换代较慢。

综上所述,广西的蚕种场虽数量多,但规模化生产程度低,蚕种供求矛盾突出;种茧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产能闲置导致张种固定资产折旧增加是导致广西蚕种生产成本加大的主要因素;蚕茧价格的波动、外省蚕种的竞争是导致蚕种价格不稳定的因素;蚕品种更新换代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目前,广西大部分蚕种场仅生产蚕种,创收渠道少,抗风险能力差,企业总产值少,效益较差;蚕种生产成本较高、竞争激烈、效益低、风险大,导致蚕种场压缩产能,甚至停止生产。

3 广西蚕种生产改进措施

3.1 加大科技创新

蚕种是蚕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新的蚕品种选育是蚕业科技进步最核心的基础,也是发展蚕桑产业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以加大蚕种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服务,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为手段,大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加快蚕桑品种的更新换代,鼓励蚕种生产单位向品种选育、生产、经营一体化转变,建立培育自主创新蚕桑新品种品牌,结合广西蚕种生产经营的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的广西蚕种核心竞争力,发挥品牌效应,降低价格不稳定和营运风险,获取高技术含量所带来的高附加值,提升蚕种生产单位利润空间。

另外,加快机械化、电器化、自动化控制等先进设备和技术在蚕种生产中的应用,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以达到降低蚕种生产的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增强广西蚕种的市场竞争力。

3.2 走规模化生产经营

鼓励现有蚕种场通过跨地区兼并重组,使蚕种生产与经营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1],把蚕种生产单位的力量集中起来,整合资源,引导生产单位规模化生产经营,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经营效益[1]。引导蚕种生产单位形成合力,壮大规模,创建拳头产品,以集体形式申请注册集体商标,统一管理,统一品牌,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竞争能力,形成集团优势,争取蚕种市场的话语权,弥补企业规模较小的竞争劣势。

3.3 开拓多元化发展道路

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废弃物,如茧壳、用过的雌蛾和雄蛾等。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蚕种生产经营综合效益。如利用茧壳生产丝绵被、提取丝胶、丝素生产化妆品;利用雄蛾酿制保健酒。将蚕种的生产经营范围拓展到蚕、桑、茧、丝资源的综合利用。另外,利用制种后大量闲暇时间和闲置房屋,可开展种植、养殖生产,如桑枝食用菌、在桑园套种其它作物等。拓展多种生产经营,走多元化道路,有利于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蚕种生产综合收益。

3.4 完善蚕种管理体制

法制建设是所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蚕种是特殊的生产用种,更需要建立完整的法律法规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是蚕业生产大省,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比较完善的地方法规,从蚕种的生产、经营、管理、科研、种质资源保护以及蚕种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以规范、保护和政策扶持,着力解决蚕种生产、经营、流通、蚕业系统内外无序竞争、行业经济效益低,保障蚕种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广西茧丝绸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李建琴,顾国达,封槐松.我国蚕种生产与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蚕业科学,2011,37(2):285-291.

[2] 李建琴,顾国达,封槐松.我国蚕种场的生产经营状况分析——基于全国136家蚕种场的问卷调查[J].蚕业科学,2013,39(1):119-128.

[3] 封槐松,李建琴.蚕种场建设与改造的成效、问题与措施[J].中国蚕业,2013,34(3):1-6.

[4] 李建琴,房德文.蚕种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防线——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历程启示[J].中国蚕业,2013,34(1):4-8.

[5] 汤庆坤,何国玲.广西蚕种营销模式分析[J].广西蚕业,2015,52(2):73-77.

[6]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新中国60年蚕桑生产情况资料汇编[G].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6

[7] 蒋满贵,汤庆坤.广西蚕种业的回顾和展望(下)[J].广西蚕业,2010,02:52-57.

[8] 汤庆坤,潘志新,蒋满贵.广西贯彻实施《蚕种管理办法》的措施与成效[J].广西蚕业,2009,03:38-42.

[9] 祁广军,于永霞,毛洪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科技创新能力述评[J].蚕业科学,2015,41(5):943-950.

S88[-9];

A;

1006-1657(2016)02-0050-6

2016-03-11;

2016-05-13

信息]何国玲(1981—),女,本科,会计师,主要从事项目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E-mail:370790594@qq.com

猜你喜欢
蚕种蚕业广西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 03:00:00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2期)2020-07-10 03:14:48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0年4期)2020-02-10 06:14:50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四川蚕业(2020年4期)2020-02-10 06:14:38
广西广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广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4期)2016-06-23 08:50:58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3期)2016-06-23 08:50:43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2期)2016-06-23 08:50:26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蚕桑通报(2015年1期)2015-12-23 1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