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现代城市建设与地域特色文化保护的共生关系研究
——以公共设施设计为例

2016-06-23 09:19段金娟夏春燕陈永超
天津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公共设施性格天津

段金娟,李 鹏,夏春燕,陈永超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300387)

科学与社会

天津现代城市建设与地域特色文化保护的共生关系研究
——以公共设施设计为例

段金娟,李 鹏,夏春燕,陈永超

(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300387)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面临着剧烈变革,很多城市出现同质化现象,地域特色文化也遭遇剧烈冲击。基于城市基因对城市性格肌理的风格化设计是避免城市同质化和个性遗失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城市性格肌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为媒介,沟通城市建设与特色文化传承,结合现代科技、时代审美特征等将特色文化合理地传承并将其现代化,选择合理的展示载体赋予其新的表达语言,积极探索现代城市建设与地域特色文化保护的共生模式。

现代城市建设 地域特色文化 公共设施设计 城市基因

1 现代城市建设语境下的城市同质化现象

我国的现代城市建设正在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城市化进程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城市文化面临着全球化和地域化的两极互动。[1]然而,在城市化建设加速进行的同时,城市建设也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城市同质化现象。

同质化的城市面貌会使一个城市失去本该具有的独特文化气质和个性特点,进而失去其独特的城市人文魅力,降低其整体竞争力。在对外缺乏个性特色的同时,同质化最为直接的后果是消解了当代人对自己所生活城市的认同感,进而缺乏归属感。

以天津市为例,该市是我国最早的通商口岸和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是一座拥有600余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积淀,特有的历史、地域造就了天津包容、悠闲、活力、多元的城市人文性格。而遗憾的是,伴随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步伐,曾经性格鲜明的天津城市个性和特色文化逐渐淡去。如今,很难在天津街头和大部分天津的城市环境设施中捕捉到老天津卫“宜洋宜土”的津味传统特色文化和天津的港口都市风情、河海烙印。

2 城市化建设与地域特色文化保护的共生关系

地域文化是地域长期以来累积沉淀而成的,是对地域人民行为模式、审美心理、社会价值观等的集中体现。[2]有学者认为,现代城市建设塑造了一座座外貌相似的现代都市,却同时也成了埋葬原有城市性格和特色的幕后推手之一,使城市特色文化在全球文化的背景下被吞噬或者被边缘化,直至成为只有在博物馆或历史风貌保护区存在的古物。

城市的同质化现象固然伴随现代城市建设而来,却未必是其必然产物,城市特色文化的边缘化和遗失才是导致城市同质化的根本原因,而城市同质化建设则反过来则加速了城市特色文化的遗失。因此,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城市特色文化保护并不是矛盾的,不能武断地把二者放在对立面,相反,二者更应该是共生的关系。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个必然趋势,而如果在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用现代的创新理念、技术手段和审美样式对地域特色文化加以保护、发展、传承、变革,使地域特色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的语境下被重新继承、传承并现代化,将有效促进与城市化和全球化相伴的文化转型与发展。而地域特色文化在城市化建设语境下的现代化转型,可以有效促进规划与建设具有归属感和富于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间,将是解决当前现代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同质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合理保护并利用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使其在物质文明建设、城市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保存、发展、传承并能参与到现代城市建设的潮流中,对于现代设计师而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伴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正在由河海气息浓郁、历史文化深厚的老天津卫向“三区一基地”转型。在这个转身的进程中,如何保存并发扬老天津卫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天津应该谨慎思考、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个课题,笔者认为,天津旧有特色文化应在现代城市建设的语境下被提炼、变形和再设计应用,促使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并使其参与到现代城市艺术景观的创造中,以适应现代人们的审美诉求和功能需要。

3 以公共设施设计为媒介,沟通城市建设与特色文化传承

城市基因,是指代表城市特色和记录城市发展面貌的个体元素,它使所在城市具有鲜明的特征,既区别于其他城市,又使本地市民对城市的独特记忆得以延续。探究城市的基因能有效挖掘城市潜在的特质,使人们对城市的整体感知更加深刻。[3]基于城市基因、针对城市性格肌理的风格化设计是避免城市同质化和个性遗失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的历史风貌建筑、地域特征、环境规划、人文性格等元素组成了千姿百态、风情各异的城市性格肌理。其中,城市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性格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满足了民众的生活需求、延伸了城市功能,另一方面构筑了现代的都市生活,映射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文化内涵、民风民俗、科技魅力等多个侧面,是彰显城市文化最适合的载体。

因此,设计者可以将城市性格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设施的本土化设计作为研究切入点,藉由具有城市特色文化的公共设施等城市元素的设计,以公共设施设计作为研究媒介和功能承载物,通过对特色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变形和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再运用,探索地域特色文化参与现代城市建设、并藉由现代科技、艺术创新等手段被延续及现代化的共生模式。[4]

4 天津地域特色文化公共设施设计策略与实践

4.1 城市性格分析及设计策略的确定

城市的性格指导并影响着公共设施设计的展开,对城市性格的表达决定着公共设施选用适宜的形式语言体现其城市的性格与魅力,天津城市特色文化公共设施设计要基于城市性格与灵魂的归纳。

水是天津城市的灵魂,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其都市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津派文化根由水文化生成和发展,由水文化而派生出运河文化、码头文化、港口文化、盐商文化及商埠文化。由于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冲击,城市面貌同时呈现华洋共处、中西合璧的特点。同时,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使新开发城区呈现科技、时尚的现代都市风貌。因此,天津的城市性格和面貌不能用纯粹、单一的形式语言去表达,有必要根据天津城市区域功能的划分和区域历史文化特点的区分,用多元却不孤立、关联却不雷同的设计元素表现不同区域的风格。可以选择分区进行系统设计的策略,选择天津有代表性的文化区域,在传统天津和现代天津的大脉络下,划分传统历史街区、近代历史街区、现代新城区、滨海区、工业区、学府区、商贸区等区域,运用多元又不失关联的设计元素分区表现津派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4.2 特色文化元素的提炼与再设计

该过程可以分3步进行:遴选、抽象、凝练。

首先,基于文化分区原则,进一步发掘每个区域的文化环境和需要表现的文化特色,遴选其中凝聚当地民众深厚情感的特有文化元素作为区域文化的代言话语,从中挖掘灵感。地域环境中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建筑文化、食文化、民俗文化、曲艺文化、区域文学等都可以给设计师提供丰富的选取空间。然后,将已遴选的文化元素抽象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与市民认知记忆有重叠、相似或关联的文化符号。最后,将提取的本土设计元素凝练成为可运用于环境设施设计中的具体设计符号,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设计符号的提炼可以运用抽象、渐变、夸张、分解、重构等设计手法,提炼适宜设施运用的设计元素。

4.3 设施设计展开

设施设计的展开是公共设施设计实现的过程,在该环节将公共设施设计和津派文化元素进行对接。基于已凝练的设计元素,借助符号学的方法,并参照公共设施所处场合对环境、人的心理和生理的交互作用对民众产生的精神、情感态度,选取适宜表现的设施载体进行设计实践。基于人流的活动规律,可选择交通设施、旅游景观设施、展示设施、自助设施等展示地域文化,使公共设施发挥宣传地域文化的窗口作用。

“河风”公共自行车充电站(见图1)是基于对天津城市性格、天津特色文化、天津民众的生活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实践。天津是电动自行车生产和使用的重要区域。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25日,天津的自行车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2014年总产量完成4,188万辆,电动自行车产量达1,600余万辆,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成为国内最大的自行车制造与出口基地。[5]同时,自行车出行一直是天津居民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天津居民上下班和接送孩子上下学等短途出行都会选择方便快捷的电动自行车,在部分旅游区还开发有特色的自行车旅游服务。据悉,天津市还将在滨海新区建设自行车文化科技园,将其打造成为集高端自行车研发、定制、工业旅游、自行车表演于一体的新型自行车文化产业园,还将研究建立自行车公共租赁服务体系,建设骑行活动专业服务设施,打造城市绿色骑行游览路线等规划措施。

图1 户外电动车充电站Fig.1 Outdoor charging stations for electric mopeds

“河风”正是基于天津市民的自行车生活方式而设计的集电动自行车充电和居民休憩于一体的户外公共设施,包括标识、自行车充电桩、公共休憩座椅、照明设施等。设计形态上采用了波浪的曲线感,隐喻天津城市的河海文化,同时又将曲线尽量规则化、几何化,使其符合现代公众的审美喜好和工业生产、运输、安装的要求。基于统一形象的考虑,并兼顾分区设计原则,色彩上考虑了3种色彩方案,蓝色方案适宜滨海新区等沿海工业化新区,体现滨海、科技、现代感;绿色方案适宜沿海河文化带及部分郊野旅游区域,体现水文化的历史和生命力;红色方案适宜老城厢和五大道等旅游景区,暗示周边悠久的历史文化。

5 结 语

“与世隔绝的文化必定会停滞不前,历史的坟场上就遍布着这样的僵尸”。[6]文化保护不等同于原封不动的保存,固步自封地孤芳自赏只会使地域文化越来越被边缘化。现代城市建设并不是埋没地域特色文化的幕后推手,反而是促使地域特色文化现代化转型、焕发新生机的重要帮手。结合现代科技、时代审美特征等将其合理地传承并将其现代化,选择合理的展示载体赋予其新的表达语言,积极探索现代城市建设与地域特色文化保护的共生模式,才是更可取的保护方式。

[1] 王纪武. 地域文化视野的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05.

[2] 张凤琦. “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 浙江社会科学,2008(4):63-66.

[3] 周保华. 同质化背景下城市基因的挖掘及研究方法初探——以宁波东部新城为例[J]. 北京规划建设,2012(6):111-114.

[4] 彧段金娟,马,刘洪彩. 技艺相合,古今交汇——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地域性设计研究[J]. 艺术百家,2013(8):177-179.

[5] 龚孝燕. 奋力开创天津产业转型发展新局面[J]. 中国自行车,2015(3):82-85.

[6] 西里尔·E·布莱克. 比较现代化[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ianjin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Distinct Local Culture Protection:A Case Study of the Design of Urban Facilities

DUAN Jinjuan,LI Peng,XIA Chunyan,CHEN Yongchao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With the rapid urban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different urban cultures are facing violent challenges.Today,the homogeneity in urban construction has appeared in many cities.It advocates that stylized design based on urban genetic character of city tex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void the phenomenon.We try to explore the symbiotic mode between Tianjin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city’s distinct local culture by way of the characterized design of urban facilities.

urban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distinct local culture;public facility design;city genes

TU238+.5

:A

:1006-8945(2016)05-0080-04

本文是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C12060)、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2305)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3CB133)的阶段性成果。

2016-04-20

猜你喜欢
公共设施性格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猫的性格爪知道
天津卷
城市公共设施承载力评价研究——以秦皇岛市为例
《天津之眼》
天津
一路惊喜
从公共设施到商务领域再到家居,智能照明之路步步为营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2013年中国公共设施清洁市场研究报告(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