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安神法治疗阳虚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6-23 02:39孙纪峰夏淋霞顾志华丛亿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穴位敷贴失眠

孙纪峰,张 艳,夏淋霞,陈 懿,顾志华,丛亿蕾

温阳安神法治疗阳虚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孙纪峰,张艳,夏淋霞,陈懿,顾志华,丛亿蕾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219),E-mail:sqy126@126.com

摘要:目的观察温阳安神法治疗阳虚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阳虚失眠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温阳安神汤口服配合穴位敷贴;对照组口服乌灵胶囊,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SPIEGEL量表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阳安神法治疗阳虚性失眠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失眠;温阳安神法;穴位敷贴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是中医脑病科门诊病人最常见的主诉之一,严重影响病人健康和生活质量。该病多反复发作,单纯使用西药镇静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往往有药物依赖等副反应。近年来我科应用温阳安神法治疗阳虚型失眠,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中医脑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阳虚型失眠的门诊病人80例。失眠的诊断参照《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中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阳虚型失眠的辨证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及《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证候部分)》对阳虚证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5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42岁~78岁(56.4岁±11.2岁);病程1个月至10 年(1.8年±0.6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4岁~79岁(57.1岁±12.6岁);病程1 个月至11 年(1.7年±0.8年)。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给予温阳安神汤及穴位敷贴治疗。温阳安神汤:制附片15 g~30 g,干姜10 g~2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紫石英30 g,灵磁石30 g,朱茯神15 g~30 g,酸枣仁15 g~20 g,加水1 000 mL,烧开后,小火煎45 min,取汁300 mL,每日1剂,睡前半小时、早上空腹各服1次 (院内制剂室加工)。随症加减:口淡纳差加生白术15 g、谷芽15 g,舌苔水滑加桂枝15 g,舌苔白腻加菖蒲15 g,舌质偏红加山萸肉20 g、黄精20 g。穴位敷贴:取吴茱萸粉10 g,食醋少许,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胶布固定,每晚1次,晨起取下。

1.2.2对照组给予乌灵胶囊(浙江佐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粒,每日3次口服。

1.2.3疗程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1.3疗效评定标准失眠症状综合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疗效判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不寐的疗效评定和SPIEGEL量表评分。采用尼莫地平法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临床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超过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良好,疗效指数≥90%;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疗效指数≥50%且<90%;有效:症状好转,但睡眠时间增加不足3 h,疗效指数≥30%且<50%;无效:治疗后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疗效指数<30%。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SPIEGEL评分比较(见表2)治疗组SPIEGE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PIEGEL量表评分比较(±s) 分

3讨论

失眠症是在医脑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梦扰,早醒,醒后不能入眠,最终导致病人日间功能缺陷,显著降低生活质量,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1]。目前,现代医学对于失眠的治疗多采取镇静安眠,抗抑郁焦虑的药物治疗,短期来看效果尚可,但往往会产生药物依赖的副反应,停药后症状反复,甚至加剧。

失眠症在中医脑病科归属于“不寐病”范畴。中医对失眠的机制认识,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明确的描述,《灵枢·大惑论》指出:“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可以看出,阳气入于阴分是睡眠的生理基础。同时《灵枢·大惑论》指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可以看出,阳不入阴,是失眠的主要机制。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病人除了失眠主诉之外,往往伴有怕冷,或上半身怕热下半身怕冷,纳差,不喜冷食,乏力腰酸,得温则减,有时有肢肿,舌质淡脉沉细或浮细。细究其临床表现,总属一派阳气亏虚的征象。《内经》云:“阳虚生内寒”。阳气亏虚,阴寒内甚,格拒阳气,导致阳气不能进入阴分,是这些失眠病人的基本病机。近代名医祝味菊先生在谈及治疗这类失眠经验时,提出治法“气虚而兴奋特甚者,宜温潜之药,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引火归元,导龙入海”[2]。根据前贤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提出温阳安神法治疗此类失眠,采用温阳安神汤内服,外用吴茱萸粉敷贴涌泉穴。

其中温阳安神汤重用附片,气味雄浑,性大热,温补一身之阳气,追回耗散之阳气;干姜温补脾阳,与附子相须为用,增强附片回阳的功效;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宁心定悸;紫石英温中下气,镇静安神;灵磁石宁心安神,平肝潜阳,收纳附子补阳之力,直达下焦;朱茯神养心安神;酸枣仁强心安神。同时现代研究证明,龙骨牡蛎富含钙、铁、钠、钾等微量元素,可抑制神经和骨骼肌兴奋,作用于快波睡眠期,对失眠多梦疗效较好[3]。酸枣仁对实验的动物和人都有显著而温和的镇静催眠作用,治疗失眠其入睡度、熟睡度、觉醒后爽快感等均较好,为高效的滋养性安神药[4]。诸药和合,共奏温阳安神之效。穴位敷贴采用吴茱萸粉,本药味苦、性热,温中下气,有“一味吴茱萸,共同四逆”之说,入足少阴肾经;涌泉穴为足少阴井穴,功能主降,有安神功效,吴茱萸醋敷涌泉穴,使辛热之气,从穴位透入经络,循经而上,驱散寒邪,摄纳浮阳,使体表阳气进入阴位,达到安眠效果。故此内外结合治疗阳虚失眠,取得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陆峥.失眠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现状[J].世界临床药物,2011,32(4):62.

[2]招萼华,杨杏林.祝味菊医案经验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9.

[3]骆和生,王建华.中药方剂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M].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267.

[4]大和田滋.酸枣仁汤对健康人睡眠脑电图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3(6):368.

(本文编辑郭怀印)

基金项目:浦东新区传统型中医临床示范学科(内科)建设项目(No.PDZYXK-T-2012002)

中图分类号:R741R189.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2.031

文章编号:1672-1349(2016)02-0195-02

(收稿日期:2015-06-09)

猜你喜欢
穴位敷贴失眠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剂型改造的理论探讨
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穴位敷贴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良肢位设定联合穴位贴敷对治疗脑中风患者肢体痉挛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