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岗
【摘要】培养好学生信息素养不仅是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笔者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历分析了现行阶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息素养 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38-02
一、引言
新一轮科技革命无疑又一次将信息技术、信息文化推向了历史的前沿,信息素养作为公民基本素养中的后起之秀也逐渐发展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新时期,党和国家都给予了信息技术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因为培养好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不仅仅是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有重要的基础性特点。一方面,信息技术是学生在现实学习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基础,也是学生提高自身素养,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已经成为其他学科革新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二、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历史只有短短的三十几年,与其他语文、数学等传统型学科相比历史较短,属于新兴学科。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局限性。根据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经历,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更新慢,与时代发展相脱节
信息技术是一个更新速度非常快的领域,而其对应课程的安排与设置往往又是一个要经过反复研究与讨论的长期过程,二者在时间周期方面的对立性也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课程与新的时代潮流会存在一定的错位关系。例如,[1]从最初伊尔肖夫倡导的“文化论”到影响极大的“工具论”再到“文化论”的重新兴盛,再到今天的“信息文化观”,信息课程的改革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衡量与思考才能逐渐过渡到信息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不断的更新换代也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带来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学生对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主导性认识不充分
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在掌握部分信息技术后往往会对学校的基础性课程失去耐心,但这种做法却有很大弊端。我国目前的信息化水平并不是很高,社会与家庭能够为学生提供的信息技术训练也往往十分有限。相反,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最全面的信息技术训练,可以说学校对于信息素养的培育是任何其他渠道所不可代替与超越的。
(三)师资力量有限且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信息技术被确立为一项独立的学科,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需求量很大,然而短时间内社会又无法提供大量具有足够资格的师资力量,于是许多其他学科教师转行到了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这种师资建设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三、解决措施
在当下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往往以一种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不断地更新与发展,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创新探究能力,及时更新落后的教育内容与模式。针对上述提出的信息技术教学领域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措施,希望信息技术教学从以往那种“千校一书”的课程体系转向更为灵活多变的课程体系。
(一)教学内容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鉴于信息技术领域更新快点特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摆脱死板遵从教学大纲的僵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内容与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最有效力的信息技术,增强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从灌输性教学向引导性教学转变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与这种情况相对应的是教师的权威性也在逐渐下降,那么如何才能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度呢、答案在于提高教学效率、参与度,使教学的任务转换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来,而不是单单把大量的学习内容强加给学生。
(三)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培训
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教师的水平与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因此要重视教师群体继续教育培训、考核,监督他们努力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策略,成为合格的育人者。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和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传达的教育内容所包含的教育价值,无法通过其他任何形式予以实现。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在教育领域的存在是必然的、长期的,它会随着未来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而继续发展。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今天我们更要给予信息技术教育以足够的重视,不断改革创新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为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4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