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云
摘 要: 写作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涯,自学生走进课堂,便与他们的学习如影随形,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正因如此,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不容迟缓。
关键词: 写作能力 阅读知识 观察能力
写作伴随学生的学习生涯,自学生走进课堂,便与他们的学习如影随形,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正因如此,提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不容迟缓。想要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无论知识储备、日常观察能力,还是写作技巧和语言的锤炼,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准。
一、阅读储备知识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诗人朱熹的这首《观书有感》可谓家喻户晓,“源头活水”被广泛运用,多读一些好书,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知识,就像有源头的活水,才如泉涌,才思不绝,激励人们博学多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语文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可以开展一系列阅读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首先,开设早读课和阅读课。“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是读书的黄金时期,学生头脑清晰,效率也高,万不可浪费。旭日东上,伴着阵阵清风,听着鸟鸣,读上一卷文章,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何等舒心,何等诗情画意。阅读课更不可少,每周学生应有一两节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积极向上的书籍阅读。但在我看来,真正落实这一点的学校很少,有些学校以课时紧为借口,并不注重于此,有的学校的图书馆更是形同虚设,根本不对学生开放,无论哪种,都具有极大的弊端,学校应端正对待此事的态度。其次,真正价值高的还是名著,语文老师应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就因为它具有比其他作品更高的价值内涵,无论情节安排、语言描述、环境描写,以及涉及的文化,都有其独到之处。以《红楼梦》为例,不仅写出了封建家庭的没落和宝黛钗之间的爱情纠葛,其间更涉及诗词、经书、礼仪、茶道、服饰、药物、餐饮等各种文化,可谓包罗万象。学生阅读名著可以提升欣赏水平和对语言的品读能力,以及积累写作的素材和行文技巧。当然,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更多的学生看一些没什么营养的网络小说,如都市、言情、穿越、玄幻之类的,对于真正的经典反而不热衷。针对这一现象,语文老师应见招拆招,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如名著知识竞赛、名著交流会、名著推荐活动,尽可能营造出阅读名著的氛围,抓住学生的胃口,让学生欲罢不能,达到最终目的。再有,很多经典已经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电影,还有百家讲坛等节目,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资源组织学生观看。
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资源,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自发主动地读书。
二、培养观察能力
写作来源于生活。曾经有人说过,只有动情写作的作品才能动人以情。写作素材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所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势在必行。没有生活来源的作品,就是没有根的浮萍,这样的作品不会吸引人,更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如鲁迅的《闰土》,它取自作者幼时的经历,读《闰土》仿佛能看到那个在金黄的圆月下,碧绿的西瓜地里戴着银项圈、拿着钢叉的鲜活少年,这些在农村常见的事物,在作者笔下别有一番韵味。到了后来的重逢,不再年少的闰土变得木讷,不复当初,彻底被生活征服成一个被压迫的庄稼汉,读到这里,我们仿佛能够体会出“我”的心酸,那种钝钝的痛如在自身。从中,可以看到作品来源于生活带来的魅力,因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绝不容忽略。
那么,应该如何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呢?首先,引导学生自觉观察生活,体察自然,分析社会,细心入微地捕捉每一个动人的瞬间,每一件事,每一个物,从而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激发兴趣。并且把观察到的事记录下来,这样才不会遗忘,所有记录的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将每日身边发生的事记下来,不但可以让学生克服讨厌写作的心理,还可以使学生自觉留心周围发生的事,培养观察能力。
其实,观察就是一种习惯,是细心入微,是贴近现实,是格物致知。有洞察事物的观察能力,才能捕捉到好的作文素材,才能为行文选择好的起点。
三、语言精心锤炼
欲赋生来惊人语,必须苦死工夫。文章是要靠语言表达和体现的。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如果没有文采,只是空泛的叙述,读起来就会如嚼朽木,食之无味。唐代卢廷让的《苦吟》中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贾岛也有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古人对于语言的锤炼何等用心。而今也如此,文章的语言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的关键。如何使文章颇具文采呢?这显然是个难题。首先,积累下来的材料便派上了用场,在文中引用名言诗句,或者插入小故事,或名人事迹,是否会使人眼前一亮呢?再有便是修辞的作用,比喻、排比等的运用会给文章增色。还有便是化朽为奇,变旧为新。学生常用的语言读起来如白水,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变换词语,用相近的词汇代替。抑或同样的语句,如“窗外下着雨”改为“雨帘静静地从天空垂下”,这样是否比之前更具文采呢?当然,语言的锤炼并不能一蹴而就,这是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生用心练习,老师要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文章言之有物
《周易》:“言有物。”写文章就要言之有物,不能太过空洞、空白。写文章最忌空泛,要有真正的内涵,不能记流水账。言之无物的文章,即便用再华丽的辞藻堆砌,也不是一篇好文章。学生要学会选择素材,加工素材,把看到的生活和自然事物通过筛选、加工和构思,再加以表述,从而形成文章。只要文章内涵丰富,不一定要用华丽的词语,所谓“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如是而已。再则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语言和思路,宋朝的戴复古曾说:“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不要一味追随他人,模仿他人,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写出个性,这样的文章才吸引人。
总之,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无论是立意、选材,还是构思、行文,都需要用心,语文老师要从多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一步步,循序渐进,让学生脚踏实地,打好基础,扎稳根基,以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