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应该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其他配套改革跟进的方式进行。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从改革背景,课程的定义及研制,课程的实施,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四个方面,对我院的课程改革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改革;建构主义;课程
一、我院课程改革背景及必要性
2014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介绍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时谈到了职业教育主要任务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基本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培养目标是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这为我们从学院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改革、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我院专科生源主要以塔沟武校学生为主。鉴于我院特殊生源群体导致教师上课很卖力但是没有成就感,学生不满意,教师很无助。 究其原因有多种,比如学生基础差,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教师缺乏高职教育理念;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不适宜等,但是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等“目中无人”或者说我们的课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 众所周知课程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没有课程,教育便没有了借以传递其要旨、转达其意义、传播其价值观的媒介或工具”⑴因此可以把课程看成是教育的“心脏”。所以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来说,课程的改革往往是首选。
笔者认为当下我院课程的改革可以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实行。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教师不是一桶水,也不是自来水,而是一个支架。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帮助,学生踏着教师提供的支架主动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能力。因此我院的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学生的既有水平和经验,课程实施要分模块,任务引领,设置适宜的职场情境,引导学生养成在交流、探讨中学习的习惯。当然要想对课程进行改革,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有关的概念。
二、课程的定义及研制
(一)什么是课程
在教育界人们对课程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态势。归纳起来大致有五种类型分别为:科目说、 计划说 、经验说、教材说、预期说。 这里我们采用林教授的观点:“基于课程自身多元复合的视角和研究启示,这里把课程界定为根据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一定的选择和组织方式建构的旨在使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和谐互促的经验载体。”(2)笔者通过和我系新进教师交谈发现,有些新教师把课程和一本教材等同起来,以上认识明显是不符合建构主义理念的。
(二)课程的研制
课程很重要,要想课程改革取得效果,必须在课程研制上下一些功夫。关于课程的研制,目前教育界有不同的界说。第一,过程说。 如奥利瓦(Peter F .Oliva)认为“课程研制就是提供整理、指导学习经验工具的过程”(3)第二,活动说。如菲利普.泰勒认为“课程研制是那些精心规划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计出学程及教育活动的方式,并作为活动方案提供给教育机构中的人们”(4)。第三,设计说。持此观点的研究者从课程设计角度来探讨课程研制的。如靳玉乐认为,“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课程计划,分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教科书等的系列化活动”(5)综上,这些不相同的关于课程研制的界说,他们的划分是相对而言的,而且都是抓住了课程研制的某些特点。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结合我院实际,本着适合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生活,满足职业需求的原则。笔者认为,目前我院课程研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于我院一些工学结合很强的专业,需要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合同,专业课程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直接去企业上,为课程教学提供真实的情境,收到最好的效果。
第二,大力推进我院校本课程的开发。教材是课程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媒介,因此加大校本教材开发尤为重要。自己开发的教材体例方面要采用模块化教学,任务引领为主,在教材中设置适宜的职场情境,能力目标量化,以便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设计,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本专业学生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的需求。
在教育教学中,显性课程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有一项课程被我们忽略了,他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那就是隐性课程。这也是建构主义所关注的焦点。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首先是师生感情的培养,可以采用“文武包班制”,1名文化课教师和1名武术课教师负责一个班(当然1名武术教师可以同时负责几个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进行分工合作、辅助、引导,这样让学生首先从情感上接受教师。也可以让老师做学生的学生。系部挑选一些武术功底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在校园中开展武术文化培训交流活动,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其次,校园内的活动除了武术节之外、还要让各种社团活动充分开展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锻炼自己的舞台。在活动中他们学会与他人交际、相处,寻找学习的兴趣点,增长才干,增强自信,为将来顺利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可以逐步在校园中建设绿色生态长廊,为学生们的学习、交流提供条件。最后的建议:文传系和体育系可以联合组织我院的“武术文化巡演团”,先从登封市开始巡演进而一步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同时,开设“嵩阳讲坛”,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展现自我,建构自我的机会。
三、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是发挥课程价值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基本形式表现为课堂教学。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应该是这样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4.教师要时刻秉持职业教育理念,人人皆可成才,我们的学生是可塑的。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好,是因为我们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身心特点,我们要“目中有人,手中有法”;
5.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和真实的职业情境越接近越好。),比如英语教学,我们要设计不同的模块情境,让学生参与扮演角色,而模块是根据社会对专业能力的需求设计的。如此反复演练模拟,最终让学生具备相关能力;
国内有研究者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对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影响进行了阐析。该研究指出:“ 教师都不可能完全‘忠实地传递作为法定知识的课程内容,而是多少会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加和加工。”(6)“并进而把这种增减与加工称为教师的‘课程重构”。(7)此外还有很多研究表明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性,不再一一列举。鉴于此,要加强教师在课程实施方面的指导。首先,引导教师深入领会课程理念,树立职业教育理念;其次,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再次,转变课程与教学观念;最后,广泛地调用课程资源。
四、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的效果评价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课程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全方位评定的过程。 对于我院的课程实施评价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并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从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上改革。
第一,课程教学方面应侧重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指标可以细化:平时出勤占10%,过程性评价占50%(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课堂笔记情况本专业职业能力证书获取占比30%,阶段性考核占20%,任课教师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例调整各块比例),期末考试占40%;
第二,评价方法上可以建立学生档案及专业班级联系群。由教师专门负责本班学生实习及毕业后的情况,包括就业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整我们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施等。定期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或视频做专题交流会。
五、结语
在当前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我们以武术为特色的高职教育需要一个漫长的探索、实践期,这注定我们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同时我们面对的是特殊的学生群体,所以要想冲破发展瓶颈,就需要我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进一步深入地对我院的教育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而教育教学改革要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同时其他方面的改革配套跟进(如教学管理、教学服务保障等改革)。唯有如此,学院的优势才会真正被发掘出来,我们培养的人才能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在国内高职教育领域树立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1][英]菲利普.泰勒著,王伟廉等译.课程研究导论[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2.
[2]林德全等著.课程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2009
[3][4]转引自赫德永著.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30
[5]靳玉乐著.现代课程论[M].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17
[6][7]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