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省固原市泾源高级中学 蒋小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
2.能力目标
①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②运用生物进化观点解释一些生物现象;
③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以及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②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来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二)重点,难点
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②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③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自己生活周围的动植物生存习性,活动特点和不同的性状等相关的资料或去观察它们。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论我们生存环境,周围有那些生物
(二)事例:野兔生活在村落周围,灌木林与村庄相交,有许多天然河流草木丰富,形成野兔独特的生存环境
探究1.根据野兔的生存特性,影响数量波动的因素有那些能得出什么。(学生讨论)
结论:气候变化加大影响了野兔数量的波动。
探究2.假设野兔的肌肉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对f是显性。在漫长的历程中F发生基因突变,记作F'形成更加发达的肌肉,f也发生了基因突变,记作f'形成更劣势的肌肉。
讨论:发生基因变异的个体在后代中是如何扩散?
结论:发生基因变异在后代中是通过B的方式扩散。
探究3.发生基因变异的个体在后代中扩散数代后,种群中肌肉性状复杂,形成的基因型有;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f'f 基因控制的性状在生存斗争中表现的生活力不同。
讨论:在生存斗争中,野兔又过了数代,环境趋于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野兔发生怎样的变化?
分析:1.个体间存在差异,生存斗争激烈。
2.野兔在一定时期内数量减少
3.性状优良的个体存活,推测基因型:F'F' F'F F'f个体存活概率较大,基因型Ff' FF Ff Ff' ff f'f' f'f个体存活概率较小。
这实在是一篇好散文,文辞优美,理情兼具,更难得的是,它所表达的,在当下看来毫无时代的隔膜,仍有棒喝之效。
结论:优良性状个体大量存活,并遗传给后代,在一定时期内数量减少。
……
(三)事例:落叶松属于松科落叶松属,性喜光,耐寒,适应性强,是一个寒温带及温带的树种,在针叶树种中是最耐寒的。在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比较常见。在近几十年中现代工业的发展等因素,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影响加大
探究:假设耐寒性状由H基因控制,发生遗传物质变异出现不耐寒性状,由h基因控制。在几百年后,全球气温上升,落叶松种群中耐寒与不耐寒个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基因频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物种是否发生了进化?
分析:1.落叶松种群中大量个体死亡;
2.不耐寒性状个体在世代中逐渐适应了环境,耐寒性状个体在世代中逐渐被淘汰,耐寒个体数量减少,不耐寒个体增加;
3.H基因频率下降,h基因频率上升;
结论:物种发生了进化,新的性状在后代种群中出现,h基因频率上升。基因频率改变。
(四)学生阅读课本,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什么是自然选择
讨论总结: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总结:过度繁殖:是指生物繁殖出的后代个体数目总是超过实际生存下来的个体数目的现象。
遗传变异:是指子代个体在保持亲代性状的同时有所变化的现象。
生存斗争:是指生物因为食物、生存空间等因素而发生的斗争。
适者生存:是指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
3.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是什么
讨论总结: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但只局限于个体水平。
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讨论总结:A.从分子水平探讨和明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揭示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的作用。
B.将生物进化的单位从个体水平扩展到种群,明确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是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理论基础。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⑥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引导学生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观察,举例说出身边熟悉的生物,通过设置的问题来一步步探究,生物在生存历程中是如何变化的,当环境在变化时生物又是怎样去适应的。在分析讨论中逐渐形成自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建立自己的生物进化观点,在去阅读课本比较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更能加深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同时培养了情感价值,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