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姍姍
摘要 校对是编辑流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在出版的刊物中,一个字甚至是一个符号的差错就可能使读者产生理解的偏差,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因此,在编辑工作中,认真细致地做好文稿的校对工作,并保证出版刊物的水平成为当前编辑工作的重申之重。本研究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从校对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入手,立足于当前校对工作主要模式,对如何提升校对工作质量进行策略分析,以期为提升编辑校对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编辑工作;校对;作用;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58-0082-02
校对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鲁迅先生曾说,“校对和创作的责任一样重大”,指出了校对工作的重要性。出版界有云“无错不成书”,客观地表明了书的差错在所难免,但对于编辑自身而言却不是可以出错的理由。在刊物的出版过程的每个环节相互关联、彼此制约,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而严重影响出版物的质量,因此,正视校对工作在编辑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立足于当前工作模式,积极探索提升校对质量的相关策略在当前编辑工作中就显得非常迫切。
1校对在编辑工作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般意义上,人们普遍认为校对工作是对错字进行纠正,同时也有人轻视校对工作。这种认识显然有失偏颇。其实,校对作为编辑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能够将各种差错消灭在文稿出版前,有力保证了出版物的质量,它在出版过程中的重要性无可替代。一方面,校对作为编辑工作的延伸和继续,在出版流程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出版物本身正通过更多的信息传播方式在社会上构成相当的影响力。
因此,要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就必须慎重地做好出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介于发排与印刷之间的校对环节。因为校对环节的一个细小的错误就可能会产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恶劣影响,甚至让编辑在各个环节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付之东流,而导致“满盘皆输”。另一方面,有效地校对确保了出版物的质量,能够将人类智慧的结晶以信息传播的方式满足不同受众的文化需求,对于出版物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校对工作模式的提升策略
校对作为最重要的出版条件之一,是书刊质量保障体系的最后防线。基于校对工作的重要作用,明确当前校对工作的主要模式,并探究提升校对工作质量的策略,成为当前编辑工作中亟需关注的重要环节。
2.1现阶段编辑校对工作的主要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编辑工作模式随之获得了新的发展,校对作为编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模式也有了相应变化。传统的校对工作是依靠人工宋完成的,需要根据原稿逐字订正,费时费力,尤其是在工作强度较大时就会因为疲倦而影响校对准确率。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校对工作,不仅效率高、速度快,还可以大大节约人力资本,如语音校对、电脑全自动校对模式等。但计算机校对也并非是万能的,过分依赖计算机所导致的漏检、误报等问题也会时有发生,因此,有效利用计算机的高效性优势,并辅以人工校对,实现两种方法的优势互补、有效结合,成为当前编辑工作中的主要工作模式。
2.2提升编辑校对工作质量的策略
校对工作在出版流程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出版行业能否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有效地采用各种手段来提升校对质量成为编辑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是落实校对工作制度。优化管理制度是校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校对过程中应严格落实“三校一读”与交叉责任制等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监管力度,以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在校对工作中,错误的种类繁多,而且具有普遍性,所以,增加有效的校对次数是避免出现差错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另外,经验表明,建立在编辑与作者共同参与上的校对方法能够在保障原稿主旨内涵的同时,有效提高文稿校对效率。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到校对员与编辑可能会在文稿的解读上存在主观性差异,因此在校对过程中校对员与编辑要时常进行有效沟通,达成共识,提升校对工作效率.
二是提高校对人员综合素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提升校对效率的同时,也对校对人员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校对人员,既需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校对功力,又应当具备较高的知识敏感度与正确的思维导向。在校对工作中,每一位校对人员都应致力于从原稿入手,协助编辑将原稿的差错堵住堵牢,如内容是否正确、有无疏漏、版式是否需要调整等。要坚持学习,不断接受新的观念与理论,在工作能力水平上向编辑看齐。此外,校对人员还需要加强自我管理,增强编辑意识,真正做到、做好严控质量关的校对责任。
三是增强校对工作责任感。提升编辑校对工作水平,还需要从思想角度入手,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干一行,爱一行,只有拥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才能提升执行力和执行效果,才会对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将差错率降到最低。所以,在实际工作的每一环节,都需要校对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严格遵守校对制度,做到“三校一读”,努力实现校对工作“零差错”,并在持续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实现自身校对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是引入计算机校对,实现人际校对结合,优势互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各领域应用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是,计算机在校对工作中的运用既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优势体现在容量大、速度快,错别字识别率高等,而不足则主要表现在误报率高、错漏多等。因此,可以采用人校与机校结合的做法,通过二者的优势互补形成最佳组合模式。
例如,一校可以采用计算机校对;二校再用机校,机校后不改版,由人接着三校。人工三校的主要任务在于先对机校报错及改错建议逐一判断,然后通读检查一遍,发现并改正机器漏校。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校对的周期,提高校对的效率。此外,也可以在编辑加工之前采用专业的软件来进行计算机校对,而后将校对获得的报错和改错建议作为编辑进行加工时的参考资料。三校之后再用机校,清扫残留差错,最后由人工通读检查。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可以实现人机优势互补的良好效果。
3结论
当前,校对工作模式已经大幅革新,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其在保证出版物质量中具备重要地位。在出版工作走向优质高效的现阶段,提高书刊质量已然成为摆在相关管理部门和出版商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在编辑工作中,我们应当做一个有心人,在严格遵循相关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把做好校对转化为编辑工作的责任自觉,并在积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为进一步提升编辑工作中的校对水平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