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信息化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2016-06-20 17:42杨李军杨烨瀚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班级管理有效性

杨李军++杨烨瀚

摘 要:大学班级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学生日常交流最为依赖的基本组织。在新的信息化教育形势下,我们必须寻找一套信息化管理方式,创新班级管理体系,通过将传统的班级管理进行网络信息化,它不但可以超越传统班级管理的时空限制,而且同时也解决了传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松散、无序的故有缺陷,使得新的班级管理具有科学化、民主化和人性化的特点。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班级管理;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C

大学的班级是高校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开展各种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学生日常交流最为依赖的基本组织。在校级层面上,班级是进行有效纵向管理的必备基础;在学生层面,班级是学生接受各种教育,培养社会化能力的基本场所。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必将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化以来的一系列教育超重问题,它具有最大限度提升教育资源的功能。因此,高校学工必须在新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发展班级管理新的思路、途径和措施,以构建新形势下班级管理全新体系。

当前的高校班级管理长期沿用老一套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第一,信息渠道不畅。各大高校普遍采用传统的由学校到辅导员到班干最后到班级成员的信息传递模式。信息传递层次过多,传递的载体多样,以口头为主,极大影响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容易造成误传,甚至失效等问题。第二,沟通不畅,缺乏民主和公正。同一个班级的同学缺乏有效的交流,造成了“同班而不同学”现象。班级成员之间缺乏互动,自我封闭、自我隔离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同学间的情感淡漠。同时,由于沟通不畅、信息不畅等,而班级作为一个小群体,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民主和不公正现象。班级成员之间存在各种不平等现象,比如家庭经济条件、社会阶层、个人天赋差异等等;加上学校还有不完善的规章制度等带来的结构性不平等,比如奖学金、助学金等往往会优先考虑班干部。第三,班级共同文化缺失,集体意识弱化。由于客观存在的班级数目大,住宿相对分散,再加上沟通不畅等问题,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班级的集体意识等逐渐削弱,造成班级文化建设无法进行。长此以往,由于个人意识理念的固化,班级文化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无法维系。第四,管理脱节。由于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他们也无暇顾及班级建设。大多数情况下,辅导员是将班级事务委托给班委进行自主管理,造成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缺席。基于以上新情况,我们必须将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向网络信息化方向转变。

班级网络信息化能够突破管理层次的障碍,并帮助辅导员精确掌握班级各方面的即时数据与历史数据,准确把握班级的当前情况和发展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建设工作。

班级网络信息化管理以及构建形式主要有:①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校内网BBS等网络交流平台。这些形式能够帮助辅导员和学生实现“无障碍”交流,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尤其在假期里面;而且这种手段还能够实现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也间接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②设立专用的E-mail信箱进行交流。部分同学可能不适应交流平台的在线交流方式,同时又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类同学很难融入其中。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一种选择。E-mail就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方案。这种方法对解决一些心理上有一定问题的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作用尤其突出。③建立虚拟的班级网络平台。在虚拟的班级平台中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比如,班级管理、民主制度建设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建立和加以完善,网络虚拟手段成为现实班级管理的有益补充。④利用短信飞信等技术手段弥补其他手段的缺陷,实现无缝对接。一旦有需要,我们可以通过短信直接告诉班干部或者班级成员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这种方式进一步拉近了辅导员和学生的距离。⑤利用校园网等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进行网络信息化整合。形成统一的用户管理、权限管理、资源管理等管理控制功能,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自动化管理平台。这种平台要真正发挥管理的作用,其系统的构成应该包括班级成员的注册管理、信息的发布和管理、日常事务的管理、班级建设和个人发展管理以及信息检索等五大功能。班级成员的注册管理可以形成网络化的班级,这是基本的架构;信息平台的管理是班级展示的立体平台;日常事务管理可以做到班级管理的无纸化、公开化和民主化,大家都可以在上面自由发表意见;班级建设和个人发展模块,可以实现班级评优、个人评优,激励班集体和个人。并且可以做到评选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省下很多麻烦。信息检索可以帮助班级成员了解所想关注的任何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此外,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和班级成员等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管理等也可以通过平台实时让学生了解。这样一方面大大减少了教务系统管理人员的负担,也给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一举两得;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也可以通过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实现最大化的管理效应。

其一,可以利用管理权限,实现班级管理的层级化。按照目前各高校现有的管理模式,一般可以分为院系、辅导员、班干部和一般班级成员等四个层次,不同层级用户以班级管理为中心,采取向心式、多层次组合的管理模式;不同的层级在班级管理中负责不同的项目:院系负责的是统一的规划管理;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班级的工作指导监督和日常管理;班干部则是主要用户,他们进行整个班级的全面管理和建设工作;一般的班级成员则可以参与班级管理,并且可以民主监督班级的管理。

其二,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可以通过自动化的管理系统了解班级所有成员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班干部和学生数据库,可以根据自动化的办公系统对班委会的管理效能进行实时跟踪和评估。巧妙地处理好班干部和学生的关系,引导学生实现独立、自觉、自主、自强,完成班级的民主化建设。另外通过建立学生数据库,数据库中包含日常管理所需的所有信息,包括家长联系方式、个人信息、成绩信息、奖惩信息等,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进行诸如奖勤助贷等工作时候能够得心应手,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还可以把工作做到前面。由于做到了对学生信息的一目了然,辅导员可以做到心中有底。建立数据库,可将零散的学生信息化零为整。辅导员可以从宏观上进行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工作也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将传统的班级管理网络信息化,它不但可以打破传统班级管理的时空限制,而且也同时解决了传统班级管理中存在的松散、无序的故有缺陷,使得新的班级管理具有了科学化、民主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当然,改革高校班级管理方式的方法有很多,网络信息化只不过是其中一种,网络的虚拟性是其最大的特点,也是其最大的弱点,所以现实中的管理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基于网络信息化,促进班级和谐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 俊.大学生班集体建设刍议[J].职业时空,2007,(1).

[2]焦春玲,杨海青,孙玉洁.现代班级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J].教学与管理,2005,(8).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化班级管理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网络信息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影响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