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工”模式下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探索

2016-06-20 12:48李静波张峻绫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协同

李静波++张峻绫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是人才培养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土壤,是高校育人功能的重要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对形成校园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但当下校园文化还存在系列问题,本文以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以下简称“我校”)“大学工”模式下的校园文化建构为例,提出协同机制下的校园文化活动更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更有利于凝聚大学精神。

关键词:大学工;校园文化活动;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艺术活动之中。”

校园文化活动在育人环节中发挥着锤炼人格、培训技能、科技创新等重要作用。但当前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组织形式单调,精品活动较少;人文关怀不够,活动趋向功利性,主题虚化;资源浪费严重,活动系统性不足;形式和内容创新不足,特色和优势不明显。

二、“大学工”模式下的校园文化活动机制

从根本原因来说,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问题本质在于: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与高校文化活动组织之间存在矛盾。

一方面,高校学生有在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创新意识、精神价值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需求,校方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贴近学生,对其个性发展真正起到必备的支撑作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承办者是高校各级共青团,在活动策划组织上“各抒己见”,职能部门及学生社团等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少。如何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打破瓶颈,整合资源,形成良性互动、衔接有序的校园文化活动链也是校园文化活动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校在“大学工”模式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建立起校园文化活动的新机制。

1.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高校来说,也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即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特性、人格,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以学生发展作为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生作为文化活动的真正主体,以体现文化活动的真正意义。

(2)全面发展理论:高校的教育重“教”,更重“育”。在校园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物质环境、校园文化制度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受到感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同学在多元的文化活动中发展个性,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职责。

2.“大学工”模式下文化活动的系统架构

(1)健全文化活动管理机制,校园文化活动“扁平化”。我校在“大学工”模式下,成立了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协同学院、职能部门、后勤服务公司等多单位,按照部门领导、专业老师、文化艺术指导老师的结构,建立起一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总策划、总指导队伍。

校园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一方面要对校园日常文化活动进行审批,资源共享,避免多头策划造成活动重复冗杂。比如,我校原本有协会组织的体育类项目,学院学生会有体育类项目,团委也有“三走类”等体育活动项目。在场地审批上有冲突,学生参与热情也相对分散。在校园文化工作艺术委员会的指导下,体育类活动以体育文化节为主要载体,明确主办单位,加强活动指导,将原来多种多样的体育竞技打造成了校园文化品牌。

在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中,校园文化工作艺术委员会群策群力,指导文化活动,产出更多精品。比如在我校的迎新晚会、毕业晚会等重要舞台文化活动上,相关领导发挥校园文化工作艺术委员会的力量,精心打造出紧扣主题、自成系统的精品节目。

(2)注重多平台孵化,打通上升渠道。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以竞技类、表演类居多,提升技能的核心群十分有限。在“大学工”模式下,校区文化活动发挥寝室、班级、协会等多个单元的作用,降低参与门槛,增加“体验”“展示”项目,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例如,我校在后勤服务公司下宿舍管理中心牵头组织的寝室文化艺术节,以寝室为单位,从寝室整洁到优化学风活动逐年开展,让每个同学参与进来,进行业余兴趣爱好、专业作品、志愿服务等各方面的展示,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我校通过特色寝室建设,特色班级建设,先进团支部、协会活动,建立起学生活动组织的交叉网,覆盖每位同学。举办化妆舞会、锅庄舞、社团文化艺术节、画展等活动,让同学们低门槛参与活动,感受多彩文化。

另外,我校进一步协同各部门力量,为各类才艺人员打造更广的平台。例如,由我校选送的大学生迎新晚会合唱节目在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上获得合唱组一等奖。协会日常训练中,由团委、协会推荐老师参加省高校武术套路比赛,囊括了非体育专业组软器械男子、女子组的第一名。整合学院、校区辩论赛资源,成立校区辩论队,代表校区参加校级、省级比赛,还邀请了台湾著名辩手黄执中将我校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免费讲座地点。开展就业创业、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校区及学院领导、专业老师、辅导员、团委老师等协同指导,比对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各类专业类赛事等,从校内专业技能提升、科研兴趣计划等方面搭建培养平台。

(3)贴近师生,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营造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大学工”模式下,我校定期举办学院及职能部门负责人的面对面座谈会,收集处理学生意见建议,并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投票等方式选择文化活动的形式、类型等。

另外,我校各学院、各部门共享资源,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方式,营造活动交流氛围。如参加团市委主办的创新创业活动周系列活动,通过省市团校、骨干培训、专业论坛等,拓宽交流渠道,并邀请到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美国名企等专家开讲“名师对话”系列讲座。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平台邀请京剧、话剧专家讲课等活动。成青办2015基层团建创新立项审批通过。

(4)树立活动品牌意识,夯实精品传承基础。文化活动品牌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筋骨,校园文化是文化活动的灵魂。我校在“大学工”模式下,协同打造出旅游文化节、体育文化节、主题文艺晚会、寝室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树立起学风建设的标杆。旅游文化节活动成为我校开展学生工作类品牌。

体育文化节中,整合了体育类各项赛事资源,丰富竞技活动的内涵,体现体育育人的功效。举办主题文艺晚会,校区文化工作艺术委员会协同组织策划,演绎“川农大精神”,起到文化育人的功效。寝室文化艺术节连续举办了四届,寝室建成社区辅导员,做到寝室环境育人,寝室文化氛围育人,几年来,寝室成员文明离校,无一安全事故。文化品牌具有传承性、凝聚性,潜在育人功能强,在各部门协同努力下,校园特色鲜明,育人功效十分显著。连续三年,校区进图书馆人次直线上升。此外,“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创新创业代表的简历上都不同程度的提到文化活动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陆士桢.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高校团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

[2]李发武.探析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优化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7).

猜你喜欢
协同
关于建立航天文件管理协同平台的有效探索
协同学习:培养关键能力的重要路径
项目学习:科技活动中协同学习的基本模式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关键处着手 根子上用功
京津冀协同发展
空海协同的立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