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去年实体经济发展形势并不好,许多行业都进入下行通道,但是保险行业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陈东升:我觉得中国经济增长了35年,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保险的需求开始进入第二个高峰期,这是一个刚需增长的时期,这是根本原因。此外,现在随着物价的上涨、人力成本的上升,所以服务费用、医疗费用也有所上升,国家完全保底的养老和医疗压力很大,商业保险大有可为。所以国务院出台了国十条以及其它促进保险行业发展的文件,加上保险公司自身的创新,促成了这一结果。
《英才》:去年保险行业的利润很高,也有不少险企依靠“资产驱动负债”的模式实现规模上急速扩张,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模式的?
陈东升:过去两年,保险资金在二级市场频频举牌,带来了很多议论和反思。大家常说的“短钱长配”的核心是什么,比方说拿一年的短期资金,去投一个长期的地产项目,其中流动性很差,风险也比较高。
但实际上,金融就是跟风险打交道,所以我们也不去悲观地预测市场大乱,或者是危机来临,但是我们也要时时谨慎,这是做金融的前提。
《英才》:投资策略里,你最看重哪些方面?
陈东升:长期稳定。保险资金来源于社会大众,成本低,这种情况下仍然去追求高风险、高回报是非常不合理的。不同的生意要有不同的生意经,我更看重规模大、风险小的战略投资,比方说基础设施,高速公路、机场等。做金融的时间长了,胆子就小了。
《英才》:未来的投资仍然会围绕你的生态链来展开吗?
陈东升:对。各行各业都在打造生态链。泰康的战略很清楚,就是以大健康为核心,人寿保险、投资和医养,我们战略协同的核心是医养。泰康就是要让人们更健康、更长寿、更富足,就是要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保险、投资我们做了20年,“医养融合”是我们最新的战略,养老社区需要我们投入置地建设,而医院已经形成成熟的产业和形态,所以我们的方式是收购、参股。我们也组建了PE团队,重点关注大健康领域。
《英才》:去年,泰康人寿投资设立了泰康在线财产保险,未来泰康人寿在互联网战略上还有哪些布局?
陈东升:泰康人寿开辟互联网业务其实已经有15年的历史了,2000年我们就有了互联网业务部门,这也一直是泰康人寿的重点发展领域。
从泰康在线财产保险成立到现在,公司在互联网业务团队的积累、客户的拓展以及经营思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实际上,凡事都要靠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就会引起质变,这也是未来泰康人寿在互联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英才》:养老产业的建设周期很长,投入量很大,未来如何持续盈利?
陈东升:养老产业的建设周期比较长,但通过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完全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一部分投入在建设期可能是亏损的,但是作为一家保险公司,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投资收益来补贴这一部分。而建成之后,它为我们提供了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养老社区从开业到入住率达到95%,大概需要三年时间,但是到今年底,一共一年半的时间,燕园的入住率就可以达到90%。这还不成功吗?
《英才》:有不少介入养老地产的企业最终选择了走轻资产这条路,泰康人寿为什么一定要选择重资产的模式?
陈东升:大型的人寿保险公司,聚集了巨大的资金,所以在资产负债的配置上,就应该持有一些优质的商业不动产来保持长期稳定的回报。和轻资产的模式不同,轻资产只能赚服务费,而泰康人寿既是养老社区的所有者又是经营者,既有租金收入又有服务管理收入。
《英才》:你对正在投入打造的泰康医院有什么期许?很多企业发现投资医院并不赚钱。
陈东升:也许投入三四个亿就能控股一家专科医院,并在短期实现盈利。但这并不是我们的战略。专科医院无法满足我们客户的综合需求。
怎么样把泰康人寿保险和医养结合起来?泰康医院一定要作为一个平台。泰康人寿的健康险、养老险客户到泰康医院看病,再到养老社区去养老,形成这样一个循环,一切都要围绕着我们定位的客户,一切围绕着健康和财富管理来展开。
《英才》:未来泰康人寿在医院投资的规模有多大?
陈东升:未来十年会一直坚持在医院投资上的布局。初步计划是在每个核心城市都要有一家泰康人寿的三甲医院。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中国最大的医院集团。
《英才》:你对上市有什么预期?
陈东升:上市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上市可以使公司更加透明,通过筹措资本进行事业扩张,这是好处。但上市也容易让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所以上市并不是长期战略。而且泰康人寿的资本很充足,没有必须在某个时间点上市的必要。
作为大股东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是不一样的,财务投资最终的目的是要盈利。大股东则必须追求公司长期的发展。
《英才》:有没有考虑过剥离一些资产上市?
陈东升:这是做生意的一种方法,目前还没有考虑过。
泰康人寿就是希望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耕好,我们并不缺少资金,更不希望去短期地把一些资产装到上市公司。短期靠市场波动确实可以获得收益,但最终会给投资者、客户还有社会大众留下非常差的印象,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