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创投:电影情怀的舞台

2016-06-20 23:19王煜
新民周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投资方组委会情怀

王煜

在这个舞台上,颜雷认识了很多和他一样有情怀的电影人。他明白做电影不是一人之功,而是需要一个团队的努力。

6月5日中午,上海某医院的病房外,37岁的颜雷头戴耳机,手持对讲机,紧紧地盯着监视器上的画面。与他一房之隔的空间里,演员们随着一次又一次“三、二、一,开始”的口令,不停地在剧本的情节和现实的世界中切换着。

一年之前的这个季节,颜雷带着自己的项目,入围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电影项目创投”。一年后,他导演的《归去》,成为2015年创投项目中第一个落地开机的电影。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创投的助力,这部电影的制作进程不会有现在这么快。

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办到了第19届,而电影节的创投项目也已历经整整十年。许多像颜雷一样获得过激励和帮助的电影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情怀的舞台”。

让电影多元化

《归去》入围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这让制片人周颖首先就对这个项目的品质有了信心。在她眼里,创投是对多元化、创造力的一种背书。

电影讲述的是退休老人周老伯希望通过“假结婚”分得更多的拆迁款,并利用这笔拆迁款安度晚年,却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的故事。影片融合了养老、拆迁、农民进城务工等社会元素,通过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展现了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意识形态。

编剧、导演颜雷是上海本地人,几年前,他在广播的读者来电节目里听到了上述故事的真实原型,这激发了他做出一部电影来观照生活的想法。他认为,做电影固然需要创造性的努力,但归根结底是要说一个来自生活的故事,在故事里发展人物的情感。

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市场洽谈平台。

《归去》请到了著名摄影师林良忠作为摄影指导。林良忠是李安导演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的摄影师,后来又与彭小莲导演合作过多部艺术片,近年来的作品有《芳香之旅》《盲山》《追爱》等。在业界的评价中,他已经把以现实生活为主题的电影摄影做到了极致。

在林良忠看来,电影需要跳出名利,在商业片和类型片的夹缝中探讨生活本质。而这种探讨就是需要“不温不火”的美学方式,人们应该给予这种方式更多一些生存空间。

颜雷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舞台上就感受了这种空间。树立行业标杆,支持青年原创,鼓励多元风格——在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年代里,这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项目创投”的宗旨。在这个舞台上,颜雷认识了很多和他一样有情怀的电影人。他明白做电影不是一人之功,而是需要一个团队的努力。

十年中,创投共接受了1901 个项目的申报,其中360个入围,促成了40部电影完片,其中包括《我的唐朝兄弟》《Hello,树先生》《钢的琴》《白日焰火》《忘了去懂你》《十二公民》《少女哪吒》《师父》等优秀作品;近年来,又有《冰河追凶》《纽约纽约》《致命倒数》《盛先生的花儿》《爱的保存期限》《未择之路》《胜利十一人》等项目相继上映或杀青,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

每年,电影项目创投的申报项目都在自然增长。今年电影节组委会共收到来自10个国家的350个项目申报,不仅较去年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也突破了历年的报名纪录,项目总体质量亮眼、类型多元。最终,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项目入围了创投,其中10个项目还入围了“青年电影计划”子单元。其中既有著名导演的最新项目,也有不少新人的创意佳作,更有知名艺术家的跨界尝试。

十年来,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已经成为亚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电影项目融资市场。

给青年人舞台

从2014年起设立的“青年电影计划”子单元,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项目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一个板块。其实,从2007年创投单元正式创立开始,就一直对青年电影创作表示了特别的关注。

入围2016年“青年电影计划”的《夏天只是一天》制片人唐娟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在来电影节创投之前,她接触过一些带着热钱、但没有电影生产经验的投资方,他们看到唐娟的项目后,担心“吃不准市场”。而这个片子里有许多小情节、小细节、小幽默,都是要靠认认真真演出来的。编剧、导演是新人,主要演员也都在上升期,需要正经、懂行、也懂得这个故事的投资方。

这些“懂的人”,恰恰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在唐娟眼里,相比国内其他电影节而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创投更加成熟,能够严格筛选项目投资方,营造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这对她的项目非常重要。

对于唐娟这样的独立制片人而言,在创投平台上可以直接遇到影视公司的负责人或项目主管等权限比较高的人士。如果项目打动了他们,对落实进度的推动会比较大。而如果自己拿着项目去找公司,可能先见到的是策划人员或影视统筹,需要一级级往上报,如果中途一个环节被卡住了,就失败了。而创投减去了这些环节,节省了大量的沟通成本。

在创投的平台上,电影节组委会曾邀请100多家投资方到场聆听宣讲,这种覆盖率,通过一般的寻求投资途径是难以达到的。

《归去》概念海报

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评奖的流程是:6月12日“青年电影计划”项目公开陈述,评委与10组青年项目方进行现场互动。6月12日至14日两天中,评委与其余20组项目方分别会谈。最终将评选出组委会设立的“最佳青年导演项目”“最佳创意项目”“最具投资价值项目”三个奖项,在6月14日的颁奖礼上宣布。

入围“青年电影计划”的标准之一,就是必须是华语导演的第一部或者第二部电影长片作品。这也就意味着很多导演其实是第一次运作一个电影项目,甚至是第一次在很多人面前作公开陈述。电影节组委会为青年导演们想到了这点,在公开陈述之前,还为他们组织了“大师培训”,邀请知名、有经验且符合创投项目风格的导演和制片人,来为入选者讲课,告诉他们如何推广自己的项目,如何更好地与投资方沟通。

例如,2014年获奖的《冰河追凶》,因为影片是悬疑类型,导演徐伟在培训交流时就提到影片“市场比较细分化”,当场就收到导师的提醒,“不要说观众那么少数,这样的话就给自己设立限制了。你要面对的是更多的投资方。”于是第二天的陈述上,徐伟就将这个“小类型电影”的定位去掉了。

从2015年起,大师培训环节得到扩充,在原来的半天集中讲课之外,还安排了“闭门诊断”:每个项目组有15分钟的时间,和两到三名资深制片人单独交流,在这样的密集沟通中,入选者能更精准地得到前辈的“把脉”,有的甚至和大师们在会谈中就直接达成了合作意向。

创投对入围项目的推动是很直接的。入选人告诉记者,电影节之后,有更多投资方找上门来,原先联系过的投资方的合作意愿也更强了,如果获奖,效果更会倍增;有的入选人之前对自己的影片融资信心不高,在创投平台上获得鼓励后,开始坚信自己能把片子拍出来了。

即使电影节结束之后,创投的工作还在继续。组委会会持续主动联系项目方,了解他们的进展,为他们联络资源、排忧解难、提供帮助。例如,了解到《归来》在2016年5月底成功开机后,电影节就主动向剧组要来相关的图文资料,在官方微信公号作了推送传播。

组委会表示,非常希望创投的入围者们能再回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舞台上。事实上,这已有成功先例 :分别于2009年、2012年入围创投的韩杰的《Hello,树先生》、张猛的《胜利》,都在两年后参加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并拿到了金爵奖的评委会大奖。

其实,申报的每一个项目,组委会都会认真考察,虽然项目要经过三轮审核才能最终入围,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有潜力、有诚意的项目,组委会会跟项目方主动沟通,提出建议,“再推他一把”。如果觉得某个项目还不成熟,不符合入围标准,则会鼓励项目方,等条件成熟后,明年再来申报。

继续保持初心

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的项目里,人们能看到很多有关“情怀”和“初心”的故事。

《归去》的女主演是有“文艺片女王”之称的黄璐。然而,导演颜雷和制片人周颖,之前都并不认识黄璐,他们是到黄璐的微博去留言发出邀请的。在北京和颜雷见面之后,谈了十分钟,黄璐就明白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戏,这是一群怎样的人,“觉得很好很合适,所以我就来了”。

2013年的电影项目市场洽谈会议。

黄璐的加盟,是因为意气相投;而正是她,再请来了有过多次合作的林良忠。

林良忠说,现在人们看电影,“怪力乱神”的东西太多。“但年轻人应该拍摄自己熟悉的东西,不跟风不盲从。”

导演颜雷在从事电影创作之前,在大学里学的是物理专业。他说:“就像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一样,电影人和电影之间也是互相塑造的。”在他看来,电影是生活的镜像,电影人应该有面对生活的勇气。

而在《夏天只是一天》制片人唐娟看来,在她的剧组里,请来一个三四百万元片酬的演员和一个一百万元片酬的演员,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最重要的不是“腕儿”有多大,而在于这个人是否合适,能否与电影和团队融合。

给这些“情怀”保驾护航的十年创投,接下来怎么走?

组委会表示,最重要的是保持上海国际电影节创投的价值取向、工作态度,保持在电影制作、融资行业中的标杆地位。在当前热闹的电影投资市场中去芜存菁,保证投资方和项目方的质量。唯其如此,才能在申报数量逐年自然递增的情况下,保持入围质量上的相对稳定。不忘情怀,不忘初心。电影项目创投,对电影人而言,只是一个开始。

猜你喜欢
投资方组委会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海底铁路
浅析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范围的确定
关于新修订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思考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新旧准则差异对比
“五老”情怀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