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宏林+石武祥
【摘 要】阐述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与领导素质的基本内涵,提出高校领导者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培养自身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创新型领导”素质,实现创新型领导。
【关键词】创新型 团委领导 领导素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C-0082-03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相对于其他组织的团委而言,高校团委的工作更具基础性、敏感性和时代性。具体说来,一方面,高校是青年最集中的地方,青年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知识结构体系正不断地养成;另一方面,青年学生正直青春年华,他们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他们总愿意走在时代的前列。与此同时,社会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国与国交流不断深化等这样的变化都使得高校团委面临着日益不同的工作挑战,这要求高校团委领导者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培养自身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时代呼吁的“创新型领导”素质,实现创新型领导。研究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者的素质,助推创新型团委领导的培养和发展,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与领导素质的基本内涵
(一)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的定义。对“领导”的定义是研究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素质的前提。当前,学界对于“领导”的定义还有争议。有人认为领导是指“人”,即领导人个体或领导团体,也有人认为“领导”是一种实践方式,即为某种组织目的而体现出来的引导、率领。这种争议的存在,也影响了人们对创新型领导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创新型领导是指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人或领导团体,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领导方式。如陆沪根教授认为,创新型领导是带领创新型人才实现自主创新战略的领军人才。学者胡国栋、魏伊含认为:“创新型领导是一种领导观念,一种领导方式或风格,一种有特定指向和互动过程的领导者、领导活动、领导体制的综合统一体。”从定义上看,尽管学者们对创新型领导还有争议,但也可从定义中抽象出一些共性的地方,比如,创新型领导是一种动态的领导过程,而改革、创新都可以被归类为这种领导类型的核心要素。而本文更倾向于将创新型领导定义为一类由创新意识的领导者,即创新型领导是指那些敢于改变思维模式、心智模式,突破传统思维习惯的限制,以创新思维对组织相关的领导要素进行系统思考,对组织要素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并激发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推进组织发展的领导者个人或团体。据此,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是指那些在高校团委工作的,敢于改变思维模式、心智模式,突破传统思维习惯的限制,以创新思维对团组织相关的领导要素进行系统思考,对团组织要素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并激发团组织成员实现团委目标,推进高校团委发展的领导者个人或团体。
高校团组织作为我国共青团下属的一类组织,其领导者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品德素质和知识素质。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除了需要具备上述一般团委领导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外,同时也应该具有较强的思想价值观、外在感染力、号召力、强大的变革精神和创新意识,强调思考、协同、基于实际的想象以及“关注较为长期的目标,强调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鼓励员工发挥创新能力,并改变整个组织系统,为实现预期目标创造良好的氛围”。也恰恰是这种“个性鲜明”的特质、特征,对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者推动高校团委工作的开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二)领导素质的基本内涵。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过社会环境熏陶和自身磨炼而形成的满足其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可见,素质其实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所固有的特质。因此,领导者素质可以认为是“领导者在一定禀赋基础之上,通过后天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本质要素”。这些素质,通常包括领导者的生理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以及这些素质综合而成的对领导者的行为起着本质影响的能力素质。领导者素质的形成与先天遗传因素、心理特点相关,并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领导者素质的形成主要由领导者个人后天社会实践过程中自身努力的结果,如果领导人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不注重“胆商”、“韧商”的锻炼,不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注重学习,显然不能够成为一名创新型的领导者,也不会具备创新型领导的能力。此外,领导者素质有一定的沉淀性,一旦养成,就会对领导者的价值观、思维、行为有根本的影响。总之,领导者的素质是领导者任职与胜任岗位的内在根据和条件,也是领导行为的内在决定因素。不同的领导素质,决定了领导的特质、性格,也就决定了不同的领导风格。
二、创新型行政领导者的素质
就某一角度而言,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者和其他类型的领导者一样,具备一般领导者的素质。但是,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者在领导行为、领导方式与别的类型的领导者仍有差别,即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本身更倾向于“与众不同”,重视改革创新,这种行为倾向,其实是其后天素质养成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只有领导者具备“变革”所需要的素质,领导者才能称之为“创新型”的领导,才会乐于变革,敢于创新。具体而言,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者的素质,除了具备一般团委领导者所必需素质外,其更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实事求是的作风、扎实的理论基础、战略整合的思维和正确的权力观念。以上素质的综合作用,从根本上影响着创新型高校团委行政领导者不断积极创新、勇于变革。
(一)创新型领导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指人们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提出新观点、新想法、进行发明、改革的思维能力、意志和勇气。强烈的创新精神是构成创新型领导者诸多素质当中的核心,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精神素质,创新型领导才能在团委工作过程中,在遵循上级旨意的基础上,敢作敢为,积极创新。团委领导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团委领导者具有变革创新意识,人的大脑意识是行为的“导火索”,没有创新意识,就不会创新行政管理工作,创新型领导者在领导行为中,能够以创新的意识面对各种团工作;二是对创新思想的执行力,需要领导者敢想敢做、不惧困难,拥有果敢的气魄和自信;三是勇于承担改革创新带来的一切责任,并积极保护团委工作改革创新的结果。
(二)创新型领导具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实事求是,既不任意夸大,也不随意缩小,而是坚持事实,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讲究实际,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求得正确的结论。实际上,任何领导方式都应该讲究实事求是,尤其创新型领导方式,因为所有的创新与变革,并非天马行空,而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打破陈规进行创造的结果。高校团组织面对的是一群有想法、有追求的新时代青年人,面对的是那些看似琐碎却自有内在关联的事情,在创新工作过程中,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能够切切实实赢得支持,做好团委工作。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实事求是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对工作的态度认真负责,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而非弄虚作假,敷衍了事,伪造政绩;第二,在领导活动中,深入学生,亲近下属,反复调查研究,识别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片面地去追求效率和质量;第三,对团工作勤勤恳恳,坚持原则,追求真理,不盲目执行不合理的领导任务。
(三)创新型领导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不仅需要实事求是的素质,也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一方面,高校团委领导的工作环境是“高校”,是拥有学科知识前沿的高等学府,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难以立足。另一方面,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是领导者打破陈规,不走寻常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知识基础。因此,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一是必须扎实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政治知识,从而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树立起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在工作过程中自觉维护党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二是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知识,做到团工作以身作则,在变革中不违法、不犯法,依法领导。三是具备工作业务上所需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领导者在变革中提供知识依据。扎实的理论知识素质,不仅是领导者走上工作岗位的前提要件,而且是领导者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从而更好履行领导者职责的重要基础。
(四)创新型领导具有战略整合思维。任何创新与发展,必须通观全局,具备战略思维。战略,即“谋略”,具有全局性、方向性、谋略性特征。而创新本身就是对未来的一种假设与谋划,这就要求高校团委领导者在谋求变革的过程中,必须在把握实际的基础上做到高瞻远瞩。实际上,战略思维是创新型领导必备的素质。这主要体现为,领导者唯有具备统筹全局、未雨绸缪、战略规划、构建组织愿景的素质,才能在团委工作过程中能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抓住问题的重点解决矛盾;能够通观全局协调各部门共同参与,集中处理公共问题;才能有效协调团委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充分整合高校团委工作相关的人、财、物、力等有限的资源;处理好学生个性成长与整体教育,活动与教学等矛盾。由此可见,创新型领导这种战略整合思维素质,有利于把握好现在与未来,实现学校与学生、团委工作与学校工作的综合发展,形成高校发展合力。
(五)创新型领导具有正确的权力观念。高校团委作为服务高校、服务学生的组织,必须正确认识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树立合法、合理、民主的权力价值观。正确的权力价值观是有效运用权力的第一准则,也是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者避免“短视效应”,做到长远规划、科学创新的重要素质。领导者的职位权力具有非稳定性和非持续性,假如领导者仅仅依靠组织授予的权力实施领导,追随者对这种影响力的认可和服从更多是表面现象。创新型领导往往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具备正确的权力价值观,正确认识“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于民”。正因为如此,创新型领导者在行使权力时严格遵纪守法,不会将行政行为建立在争取短期个人利益的目的之上,而是以公平、合理为基础,坚持正义,做到未雨绸缪,长远规划,从而为地方的发展起好头,带好头,做好头。
以上就是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的五项素质,它们看似独立却又相互关联(见图1),对于推动高校团委领导者采取创新型的领导方式均各有侧重,缺一不可。“强烈的创新精神”是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素质的核心,它是引导领导者在团工作领导过程中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根本。“实事求是的作风”、“扎实的理论知识”、“战略整合思维”和“正确的权力观念”为创新型领导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价值支撑、能力基础和思维模式。创新型领导的五项素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创新型领导者所必需的素质能力基础,也正是这五种素质之间的综合作用下外化为领导者具体的领导行为。
综上,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所具有的变革能力,对于高校团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高校学生的成长以及高校的发展,往往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而创新型领导作为一种重视改革与创新的领导方式,与其他类型领导者所具备的素质结构不尽相同。研究创新型领导者独特的素质内容和素质结构,要求创新型高校团委领导者与时俱进地培养自身创新精神,形成实事求是的作风,不断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培养自身战略整合思维和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
【参考文献】
[1]陆沪根.建设创新型国家与领导创新能力[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9)
[2]胡国栋,魏伊含.创新型领导的运行机制及其实现途径[J].当代经济管理,2011(9)
[3]王芳.创新型领导理论研究及启示[J].领导科学,2009(10)
[4]彭向刚,袁明旭.领导科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3-174
[5]易钢,周振琳.现代领导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35
[6]包永辉,徐寿松.政道仇和十年:一位市委书记发人深思的从政历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76
【作者简介】邓宏林,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党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领导科学、思想政治教育;石武祥(1966— ),男,湖北鄂州人,博士,桂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