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介农(北京市文联评论家协会会员)
图/宁根福提供
追寻杂技走向艺术的梦
——记宁根福荣获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40周年“特殊贡献奖”
文/黄介农(北京市文联评论家协会会员)
图/宁根福提供
[编者按]
2016年1月,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迎来了40周年庆典。本次庆典特设奖项“特殊贡献奖”颁给了两位中国杂技艺术家:宁根福、孙力力。本刊特致祝贺并予报道。
宁根福与蒙特卡洛马戏节主席斯蒂芬妮公主(左二)吴正丹、魏葆华夫妇(右)在第40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合影
宁根福、宓鲁(左)与摩纳哥大公国阿尔贝二世亲王在第40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合影
2016年元旦后,摩纳哥到处沉浸在一年一度的蒙特卡洛马戏节的欢快气氛中。自1月14日至24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迎来了第40届庆典。经过40届累积沉淀,这里已经成为马戏的最高殿堂,成为全球马戏艺术家向往的圣地。
应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组委会主席斯蒂芬妮公主和副主席乌斯·皮尔兹的邀请,广东省杂技家协会主席、原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团长宁根福出席了本届隆重热烈的庆典活动,并获得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特殊贡献奖”。
宁根福获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40周年“特殊贡献奖”证书
本届马戏节共邀请了来自中国、德国、美国、法国、英国、乌克兰、意大利、俄罗斯、葡萄牙、加拿大、白俄罗斯等国家的30多个马戏团体、170余位演员参加表演,其中14个团体曾获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最高奖“金小丑”奖,5个团体曾获马戏节“银小丑”奖。本次庆典特设奖项“特殊贡献奖”则颁给了两位中国杂技艺术家,其中之一就是宁根福。
1月15日开始的回顾演出,把庆典活动推向高潮。战士杂技团的《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细腻优雅,中国杂技团的《俏花旦——集体空竹》风韵华丽,《圣斗——地圈》气势威猛,中国节目以独树一帜的风格和气派夺人眼目,给马戏节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宁根福在掌声和欢呼声中,感受到全球马戏同行奋斗拼搏的脉动。
此时,他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一生所从事的杂技,一辈子追寻的梦幻,都浓缩在一种如愿以偿的欣慰之中。这不是一次旧地重游,而是人生经历的回顾和生命体验的重温。
第40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庆典晚会上表演的《驯象跳板》
他5岁学杂技,7岁登台,杂技几乎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早在年轻时他就热心杂技的改革创新。从自己表演的杂技节目开始,他先在《举杆》节目创编上一试身手,新颖别致的创新形式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香港凤凰影业公司也不失时机地将他摄进了电影《杂技英豪》。这一来,憋足了劲的宁根福,一不做二不休,又在《举杆》的基础上发展了《摇肚杆》,再后来又发展成《双扛杆飞人》。尤其是原创的杂技(双肩扛三人脖支单杠)节目,使观众感到耳目一新,获得第4届全军文艺会演的创作奖和表演奖。 从此,他更加执着于杂技节目的创新。
他庆幸自己赶上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随着国家对外开放步伐的延伸,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走出国门,足迹走遍世界五大洲,他的视野一下子触及到世界文化艺术发展的前沿。在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中考察,他看到演艺界新表演形式、新作品日益涌现,他逐步认识到,中国杂技在技巧水平和节目品种的丰富性方面虽然具备国际一流水平,但也有很多不足。比如,杂技节目重“技”而轻“艺”,综合艺术的实现和演员表现能力都存在差距,在国际演出的市场格局中还处于低价、低端层面,国际竞争力不强。“杂技要改革”成为宁根福内心深处的强音。
1990年,宁根福被任命为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团长,1991年底,战士杂技团获得中央军委授予 “艺坛楷模”荣誉称号。盛名之下,他一方面感到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获取了巨大的动力。历史的发展要求任何一种艺术都必须与时俱进。每一代杂技人都应该积极主导节目创新,做出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贡献。作为一个积淀深厚的院团团长,宁根福感到有了实现杂技改革创新的平台和机遇。杂技传统深厚,内容和形式上比较固态,创新周期长。抓业务建设必须有科学的预见性,他提出要看准今年、想好明年、预见后年,由此做好长计划短安排——努力做到三个必须:必须现在台上有表演的;必须时时台下有储备的;必须天天后台有新练的。在业务发展上要在国内外同行中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无新不出台,无精不参赛”的领先优势。他摸索出抓创新节目的三个坚持:坚持老节目应脱胎换骨;坚持移植节目应创出新意;坚持原创节目应出人意料。他还在实践中总结出要抓住四个关键:一、把节目做成精品,关键在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二、把晩会做精彩,关键在完善编导构思和执行;三、不断找到突破口,关键在选拔和培养杰出新人;四、总体发展抉择科学,关键在领导。那些年,在他的主导下,战士杂技团先后推出了《定车蹬人》《穿越大球飞杆》《银色畅想——女子抖轿子》《现代艺术——软功》《英姿飒爽女儿红——女子大跳板》《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等新型节目,还连续推出《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红灯高照》《锦绣画卷》《神州韵》《今夜星光灿烂》等10台大型杂技主题晚会。在这个过程中,他力求抓一个成活一个,打造一个精品就千方百计使它成功。这些节目和晚会后来都成为获奖作品,引起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
1992年,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以《双顶碗》节目在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一鸣惊人夺得第一尊“金小丑”奖;1998年,《英姿飒爽女儿红——女子大跳板》以“女子单拐360旋两周”“后空翻五周”“后空翻两周落单臂高椅”“后空上五节立柱”等高潮迭起、惊险不断的技巧和中国红装女子刚柔相济的东方色彩再次捧回了蒙特卡洛“金小丑”奖。
在2016年马戏节庆典演出中,很多获得“金小丑”奖的节目再次经典回放。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的吴正丹和魏葆华以更加炉火纯青的表演,重现了2002年《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获得“金小丑”奖时的辉煌。当年,也就是在这个地方,德高望重的法国马戏家奎斯先生看完《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后,热情地赞道:“这个节目创造了杂技技巧和芭蕾艺术的完美结合,看了这个节目,我很庆幸我从事了马戏事业。”
像是登上了高峰,才能看到更多的未曾领略的新天地,正是在蒙特卡洛,宁根福不断获得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文化杂技”“艺术杂技”这些朦胧的追求正在实践中一点一点清晰起来。作品要有立意,要有情景意境,要有更多的文化内涵,单个节目是这样,整场晚会也要这样。他的杂技梦中,一个更大胆更强烈的愿望在心里萌动。他想要把芭蕾与杂技“嫁接”,让东西方文化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艺术杂技。“我曾无数次地产生过创排杂技剧的冲动,也无数次地在各种场合与人探讨过排一台杂技剧的可能性。”是机缘,是命运,还是必然,他的心愿、他的等待、他在梦里的呼喊,也是在蒙特卡洛获得了共鸣。《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获得“金小丑”奖时,国内著名舞蹈导演赵明和在德国的导演刘军,也在现场看到了这一幕,感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感动。他们说:“这样超乎想象的高难,这样无与伦比的优美!经历了这样的震撼和感动,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因为这份感动,我们想要为‘战杂’做一件事情,我们愿意和你一起为杂技排一个剧,把杂技带进更高雅的艺术殿堂。”
许多激动人心的设想在涌动,许多异想天开的构思在描画。他们要接受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挑战,进行一次世界水平的高端对接——创作杂技版《天鹅湖》!在世界经典上动土,不是轻狂,不是亵渎,是想要站在巨人肩上摘取艺术女神的桂冠。
什么是中国杂技剧?她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本质特征?显然,它应该是区别于杂技主题晚会和情景化杂技的一种全新艺术表现形式。应该从单一的杂技技巧展示步入叙述故事、展开矛盾、描述情节、表现人物等戏剧化的层面,真正开始用杂技本体语言进行叙事,把很多杂技肢体语言提练成生活化的艺术语汇;将人文内涵融入杂技剧主题当中,使杂技进入一个具有更高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层面,使杂技剧成为像在舞剧歌剧之后产生的音乐剧那样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表演样式。
宁根福严肃谨慎地思考着,在杂技剧《天鹅湖》中如何实现杂技精华和芭蕾经典的成功对接。他深知杂技语言既欠缺抒情的特质,也欠缺叙事的功能,因而它不是制作剧的理想材料。然而,他抓住不放的偏偏就是这种冷僻和玄机,让前所未有的变成有,让两个不相干的变成相干,使不可能的东西变成可能,这样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原创意义上的创新。多个版本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他们反复观看,以致他和本团编创者们都能记住整场的音乐,创编组的排练方案做了又改改了又做,一些结合的可能性逐渐明确,一些相容的切入点慢慢被找到。他们全面分析了自身所具备的条件,自信地认为,《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具有贯通全剧的张力和压轴全篇的分量,可以成为杂技剧《天鹅湖》全剧的核心。多年的艺术积累和多个金奖节目能够成为剧目各篇章段落的强大支柱。于是他下决心集“战杂”半个世纪艺术积累来一次厚积薄发,以全团演职员聪明才智做全力搏击。
经历了无数次的反复排练,无数次的推倒重来,无数次的挫折失败,无数次的迷茫困惑,每前进一步都是艰辛的探索。半年多以后,杂技剧《天鹅湖》终于成型。舞台上,芭蕾与中国杂技结合,浪漫抒情与惊险高难珠联璧合,高雅经典和醇厚古朴相得益彰。人民日报以《〈天鹅湖〉引发杂技革命》为题加以评论和称赞,《解放军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以及国外媒体《纽约时报》《朝日新闻》《南华早报》等多家媒体广为报道,一片“神奇”“不可思议”“令人振奋”的惊叹。这个剧一经推出便在2004年第8届全军文艺汇演中获得汇演剧目奖等10个奖项。随后又入选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优秀出口文化服务项目”,获得第10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和英国皇家曼彻斯特戏剧奖最佳国际剧目奖。
2005年3月开始,在上海大剧院首次公演32场取得巨大成功以后,他们开始规划剧目的全球巡演,要放飞东方天鹅去搏击世界杂技风云。他们把全球首演的目标定在了《天鹅湖》的故乡俄罗斯。《人民日报》曾以《杂技芭蕾“天鹅湖”越演越精彩》为题对访俄演出加以报道和评论说:“俄罗斯是马戏和芭蕾的故乡,拥有世界最优秀的团体、编导和演员,这里的观众和媒体的眼光相当高。当中国杂技剧《天鹅湖》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剧院首演时,全场震惊,5000多观众的叫好声此起彼伏,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中国杂技剧《天鹅湖》终于成功地翱翔在世界大舞台,搏击着世界杂技风云。
在蒙特卡洛绽放生命点燃激情的地方,宁根福久久伫立心潮难平……“要想在艺术上有更多的造诣,人生还是太短促了。我希望中国杂技整体地荣耀在现代艺术殿堂,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变得更加强大。”这是宁根福的杂技梦,也是杂技人的中国梦。■
第40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庆典晚会上表演的《大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