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刘秀玲 柴懿 郭俊峰
济南唐墓“搬家”记
文 图/刘秀玲 柴懿 郭俊峰
M 1
2015年3月,北方还是春寒料峭的季节,伴随施工机械的轰鸣声,山东济阳县垛石镇前刘村村西文化广场工地发现了一处墓葬,出土2个破损的陶罐。这件事情在不大的村子里迅速传开,村委会立即上报文物部门。第二天,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便派出刘剑博士对古墓进行勘察。
济阳是济南的近郊县,历史悠久,金天会七年(1129)置县,因其位于古济水之北,故名济阳。刘剑博士经过详细勘察确定这是一座唐宋时期的古墓,在这座古墓的东侧还有墓葬遗迹。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决定对这两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考虑到村里拿不出经费,为保护文物,考古所达成共识:自筹经费。
第三天,在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后,刘剑就带队进驻发掘现场,先召开论证会,制定了详细的发掘方案。
在正式发掘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当地一位村民来到现场,觉得此地离他家祖坟较近,认为此墓可能是他家祖坟,在现场烧纸,放声大哭,阻拦考古清理工作。这种情况在考古工作中经常遇到。经过我们的领队联合村里干部耐心劝说和普法教育,同时表示若证明是他家的祖坟会给予赔偿,该村民才同意发掘。当然,后来的发掘证明与他家祖坟没有半点关系。
经过近30天的抢救发掘,清理出唐代砖室穹窿顶墓葬两座。一号墓(M 1)位于西侧,是单室穹窿顶砖室墓,由斜坡墓道、甬道和圆形墓室组成。出土双系红陶罐1件、白釉瓷碗1件及开元通宝钱1枚。
二号墓(M 2)位于东侧,是前后室的穹窿顶砖室墓,四壁残留极少量的白灰和红彩,推测应有彩绘壁画。此墓早年被盗,随葬品被洗劫一空,清理出陶罐、瓷罐以及2枚开元通宝。前室遗有一棺床,墓主遗骸腐朽严重;后室残留少许棺木。后室穹隆顶所用的砖颜色不一,有的发红,有的呈青灰色;造型也不统一,砖块有完整的,也有碎块,不像汉代墓葬那样较为规整,个中原因不详。比较引人关注的是后室内的砖雕图案,西面有一扇窗户、一把椅子,东边有一扇窗户、一张桌子。
M 2前室棺床南侧出土了一盒方形石质墓志,盖书“唐故顾府君墓志铭记”,周边有缠枝牡丹线刻。根据志文记述,墓主顾忖,字叔文,出生于唐建中四年(783年),卒于唐开成元年(836年)十月十日。顾忖先后官居黄县尉、东光、章丘、临济县令。
M 2
M 2石室顶部已塌
M 2东壁砖雕
M 2西壁砖雕
顾忖的家族是魏晋时期的名门士族,多出官吏。其十七世祖为晋代的顾荣,吴郡人。史载顾荣“弱冠即仕于吴,吴亡,与陆机、陆云同入洛,号为三俊”,后来更是拥立司马睿于南京建立东晋的士族首领。顾荣之祖顾雍,是有名的东吴丞相,以稳毅闻名,辅佐孙权。顾忖曾祖顾迪,做过常州长史。祖父顾璘,大理寺直兼侍御史。顾忖有二任妻子,分别是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在唐代,博陵崔氏、清河崔氏都是山东地区的名门大族。
这是济南地区第一次发现有明确文字年款的唐代砖雕壁画墓,对于研究唐代的葬俗,弥补考古发现上的“缺环”非常重要。
山东地区唐、宋、元时期均有穹窿顶的墓葬,其中有纪年的墓葬很少,年代只能根据墓葬中的器物来断定。在宋元金石学兴起的背景下,有不少人喜欢随葬前朝的器物,在此墓出土之前考古学者遇到类似墓葬,因为没有文字或者器物证据,一般被认为是五代或者北宋墓。这次墓志铭的出土,可以说终于找到类似墓为唐墓的“铁证”。
在现场发掘结束后,因为M 2极具历史价值,若泡在水里,很快就会坍塌。为了永久留住这座珍贵的墓葬,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决定将其整体迁移保护。这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大力拥护。在讨论迁移保护的问题时,考古所里也有反对意见:一是该墓已经破损严重,且当地政府和建设单位不能提供迁移经费;二是该墓室整体重量较大,现场情况复杂,整体迁移难度大。但李铭所长根据多年的建筑平移保护经验和对现场的多次勘探,坚持认为这座墓是济南地区标尺墓葬,其珍贵性不言而喻,况且经过科学论证,完全应该能够搬迁、平移。于是,一场搬迁、平移这座千年古墓的战役打响了……
经过建筑保护相关单位的设计,搬迁、平移步骤主要分为墓室外壁钢筋网绑扎、 基础地梁钢筋绑扎、灌浆料浇筑,以及吊运,每一步都有难关和风险。为慎重起见,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组织了四次专题会议对平移方案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办法都进行了预判。
经过招投标手续后,这项工程终于在寒冷的冬季启动,恶劣的气候环境无疑加剧了施工的困难,但一切都有条不紊按预定方案执行着。
为加快进度,两座墓葬几乎同时开始施工。按照方案,首先在墓葬底部挖了个井字形,在上面放置四条6厘米厚的钢板,再沿着墓葬底部一周下挖并放置加工成和墓壁同样弧度的钢板,这样底部最重要的承重梁骨架就做成了。
然后,对墓葬外壁用钢筋做成的网子层层包扎,同时对墓室内壁进行支撑加固。这一切完成后,又用混凝土灌浆浇筑这些钢结构骨架和钢筋网。整个墓葬被钢筋混凝土裹了起来。
吊装是重要的一环,必须保证吊装绳在井字骨架梁上均匀用力,才能绝对安全。经测算,施工方用了一台400吨位的吊车,并对每个着力点进行详细研究。一切的准备工作没有最细,只有更细。
基础地梁钢筋绑扎
墓室外壁钢筋网绑扎
灌浆料浇筑
墓壁钢结构加固
起吊M 1
2015年12月28日,随着指挥人员“起吊!”的命令,M 2被缓缓吊起,现场即刻安静下来,只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在场工作人员的眼睛紧盯着即将起吊的墓葬,所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成败在此一举!只见这座极具代表意义的唐代砖室墓应声缓缓而起,不一会儿,M 2就被放置到了为它专门准备的地面上。“成功了!”人群立刻欢呼起来。接着,M 1也同样被搬迁、平移。
整个过程不足1个小时,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相关人员却为之准备了大半年!大家互相拥抱,传达着祝福,平时的劳累立刻化为乌有,寒冷的空气里似乎冒着股股热气。
目前,这两座古墓已经在新址被妥善保护起来,进一步的保护利用方案正在制定当中。这两座千年珍贵古墓从被发现到发掘,最后整体搬迁成功。环环相扣,缺哪一环都会留下遗憾。我们期待着这座千年古墓不久后能被更好地利用起来,真正使文物活起来。
M1成功平移至地面
(作者刘秀玲、柴懿为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馆员;郭俊峰为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