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杂
1913年,34岁的爱因斯坦从捷克共和国返回德国,担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的所长。
当时,研究所里有一个名叫弗瑞德的研究员,他非常不喜欢爱因斯坦是个犹太人的身份,更不愿意待在爱因斯坦的手下做事,弗瑞德对同事们说了很多关于爱因斯坦的坏话,并在爱因斯坦上任的第三天就辞职离开了。可是弗瑞德在离开研究所以后,半年下来都没有找到工作,为了维持生活,弗瑞德的妻子让他去求爱因斯坦,重新进入研究所工作,但是弗瑞德觉得自己愧对爱因斯坦,根本没有勇气去找爱因斯坦求情。
不久后,爱因斯坦无意中听说了弗瑞德的处境。一天晚上,他来到弗瑞德家问他说:“我现在非常需要一个优秀的助手,不知道你能不能来帮我呢?我非常需要你的帮助!”
“你是说,我还可以重新进研究所工作?”弗瑞德兴奋地快要跳起来,说着,他紧紧地拥抱住了爱因斯坦。
就这样,弗瑞德重新回到了研究所工作。弗瑞德做了很多对不起爱因斯坦的事,而爱因斯坦却像没事儿一样去邀请他,这让其他助手们非常不解,他们纳闷地问爱因斯坦说:“你这样去邀请他,会不会显得你很没有尊严呢?”
“这不是没有尊严,而叫原谅与宽容!”爱因斯坦说,“原谅和宽容不是一个想法,不是一句话,而是一个行动,在很多时候,这个行动叫做‘帮助!”
后来,爱因斯坦的话传到弗瑞德的耳里,这让弗瑞德又羞愧又感激,就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中,他慢慢地成为了爱因斯坦最好的助手之一,甚至还和爱因斯坦建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一起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科学成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原谅与宽容”的话,但是我们听到的“原谅与宽容”更像是一种“放过对方”的意味,至于要给对方伸出援助之手,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不追究、不计较似乎就已经算是一种天大的恩赐了。对爱因斯坦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真要“原谅与宽容”,就必须用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对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原谅、被宽容、被尊重!如果“放过对方”能给人的只是一点小小的庆幸感,那么用行动来帮助对方,则能让人铭记在心、感恩一生。
(编辑/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