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
摘要: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设施农业逐渐兴起,并因其绿色环保、生产规模化等优势而得以广泛推广并应用。文章简单阐述了设施农业的基本概念及类型,分析了设施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研究了设施农业当中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促进设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措施,旨在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以充分发挥设施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设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地位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3-000-02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农业生产当中引入了大量新型技术及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受生态环境恶化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农业减产现象越来越严重,为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同时又不产生灾害,以实现抗逆增产的目标,就有必要促进设施农业的发展,通过调节和控制环境及物质能量供应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建设能顺利进行[1]。
一、设施农业概述
1.设施农业的基本概念
设施农业是指利用现工化的生产方式及技术,通过充分发挥气候及土壤的潜能,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以实现农业生产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的一种新型农业[2]。设施农业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设施栽培,栽培对象主要是蔬菜、花卉及果类等,其栽培设施主要有各种温室、塑料棚、人工气候室和人工气候箱及相关配套设施,其栽培方式有地面栽培和无土栽培;另一方面是设施养殖,养殖对象主要是畜禽、水产品及特种动物等,其养殖设施主要有各种保温、遮荫棚舍、各种现化化集约式的饲养畜舍及相关配套设施。
2.设施农业的类型
现我国最常使用的设施农业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简易覆盖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地膜覆盖,多用于干旱寒冷的北方地区;第二,一般设施型。主要有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微滴灌系统等;第三,简易设施型,是指中小型拱棚,主要是利用塑料薄膜进行低空覆盖,多用于城郊蔬菜种植保护;第四,复杂设施型,是指现代化大型温室,主要指各类无土栽培、工厂化育种及生产等,包括通风、加热、降温、滴灌、中心控制等各项系统。
二、设施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设施农业迅速发展,栽培面积也越来越大。据相关资料表明,现我国设施农业当中的蔬菜栽培面积正以每年60%的速率在不断增加[3]。现我国的设施栽培面积在世界范围内居首位。同时,设施农业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一项新兴产业,尤其是对于正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西北部地区而言。因环境原因,现我国西北部地区很多坡耕地不得不退耕成草地或是林地,农民只能在在低部的梯田及顺平地进行耕种。在这种情况下,高效、无污染的农业产业方式便成为了人们的急切需求,而设施农业正是这样一种农业产业方式。设施农业以大棚为主,在提高地地生产率的同时还可降低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农民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此外,因设施农业产品紧密联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具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所以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同时其规模也越来越大,并成为现今农业行业的一项主导型产业,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周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三、设施农业中影响生态环境建设因素分析
1.农膜
农膜有地膜和棚膜两种。虽然农膜只是为给农作物提供一个良好生长发育环境而设置的,但其残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污染土壤环境。因自由重力作用,水会不断移至土壤深层,此现象被称为土壤渗透。但若土壤当中有农膜残留,土壤孔隙的连续性将会被改变或是切断,使得水在移动的过程当中受到较大阻力,水的移动速度变慢,导致水分渗透量急剧减少,土壤的含水量下降。而这不但会使得土壤的抗旱能力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地下水难以渗入土壤当中,使得土壤出现次生盐碱化等不良后果。此外,因农膜的主要材料为高分子化合物,这些物质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被分解,若一直存于土壤当中,土壤的透气性严重下降,土壤的水肥运移受到阻碍,使得土壤的结构形成及微生物活动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土壤的肥力降低,影响作物的根系生长,导致作物减产。
第二,危害农作物。农膜残留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得作物根系难以继续生长发育。另若土壤中含有农膜残留,作物根系就难以连通,使得作物水分及养分吸收功能受到影响。此外,农膜残留还会影响作物的施肥,在进行作物株间的施肥时,若存在农膜将作物分离,那么施肥也将存在分离现象,影响施肥效果,最终使得作物产量下降。
第三,影响农村环境景观。因农膜残留回收的局限性,再加上农膜残留处理的不彻底,处理方法不当等原因,有些清理出来的农膜残留会被直接丢弃在田梗边或是地头当中,经大风吹刮,这些农膜残留可能会降至房屋周围、田间或是树梢上,带来“视觉污染”,影响了农村的环境景观。
2.大气
近些年来,人们通过检测大棚内大气发现,大棚内空气存在大量有害、有毒气体,主要包括氯气、氨气及各类亚硝酸气体。其中氯气主要由于塑料薄膜的挥发而产生的,氨气及各类亚硝酸气体则主要是由于施肥及施药而产生的。这些有害、有毒气体会给作物的产量及质量带来的严重影响。如当大棚内的氨气浓度达0.1%以上时,在晴天高温环境下,约1-2小时,黄瓜植株就会直接死亡;而当大棚内的亚硝酸气体浓度达5-10mg·kg-1时,各种蔬菜作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其中受到危害最严重的有番茄、茄子、芹菜、莴苣等,其品质及安全会严重下降[4]。
3.土壤
设施农业是高产农业,在进行生产时,其需要大量肥料,大量肥料的长期使用,又缺乏雨水的淋失,再加上土壤自身的降解能力较差,使得土壤存储了大量有害、有毒物质,最终导致土壤的污染程度超标。而土壤污染程度超标一方面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得土壤的肥力降低,加大土壤有害生物含量而减少有益生物含量,进而对作物的生产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存于土壤当中的有害、有毒物质在作物不断生产的过程当中慢慢被作物吸收,进入作物的茎、秆、枝、叶及籽粒当中,最终被人畜食用进而影响人畜身体健身。另据大量实践表明,若施肥不当,大棚蔬菜当中的土壤会因生理酸性而出现板结情况,进而导致蔬菜出现肥害现象,另还会使得土壤中的硝酸盐和亚硝盐含量超标,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进入人体之后会与肠胃当中的铵类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亚硝铵,亚硝铵是一种致癌物质。若人们食用了这种蔬菜很容易出现食道癌、胃癌等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4.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有害生物不仅会影响栽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且还会对产品的产量及质量产生危害;第二,人们所使用的化学农药会给设施农业环境带来污染,进而影响蔬菜质量。很多浓度较高且易残留的化学农药,如含有有机磷、有机氯等物质的农药,在施用之后,其会慢慢渗入土壤和作物内,这样不但会污染设施农业环境,而且还会增加部分产品的有害污染物残留量,导致蔬菜质量受到影响,营养成分下降,口味变差,品质变低。
四、促进设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措施
1.控制环境
促进设施农业生态化发展,需要从环境控制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尽量避免设施农业当中各因素对于生态环境建设及发展的影响,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合理调控设施内环境,包括设施内的光线、温度、湿度、大气等。第一,科学设计设施结构,并选取优质农膜进行覆盖,同时注意及时施肥和浇水,以合理调控设施内环境,保证作物拥有最好的光线、温度、湿度、及大气环境,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第二,针对大棚蔬菜,应增加其开棚、开窗次数,并适当延长开棚、开窗时间,以加强棚内光照,使蔬菜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得以减少。其次,注意节水灌溉。要大力推广并应用节水技术以为土壤及时补充水分,如沟浇、地膜内浇灌、喷灌、滴灌等,这样作物既不会出现旱害,也不会出现涝害,同时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加强了生态储水功能,设施农业投入少,不但提高了农业产业经济效益,而且还提高了农业产业的社效益。再次,防治农膜残留污染。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导向的原则,加强残膜污染管理为核心,同时将残膜进行回收利用,并不断研发替代产品等方式,积极防治农膜残留污染。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注意及时清理残膜并将其进行回收利用,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的回收利用政策,以提高残膜的回收利用率,真正减少残膜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污染。
2.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
施肥方式直接影响了肥效,从而影响土壤土质,进而影响作物质量及生态环境。为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首先,对土质进行测试以平衡施肥,大范围推广使用蔬菜专用型复合肥。第一,对化学氮肥的使用要进行严格控制,多施用磷钾化肥;第二,尽量避免使用含氯化肥,如氯化钾、氯化铵等,以免蔬菜淀粉含量下降,导致蔬菜品质及产量下降,同时有效防止土壤因脱钙而引发板结情况;第三,适当使用硫酸镁、硫酸铵等类型肥料,以免肥料中的硫酸根离子阻碍蔬菜的生长发育;第四,适当施用碳铵,以免氨气挥发而导致大棚内氨气超标引发危害。其次,大力推广使用生物肥料,尤其是生物有机复合肥和卢博士有机液肥的使用。生物肥料主要是由有机肥、无机肥、菌肥及增效剂复合形成的肥料,生物肥料含有大量微生物活化菌,可有效改善土壤性质,加强土壤肥力,为大棚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再次,避免使用激素。很多激素会对作物产生催熟、催长作用,如赤霉素、多效唑、乙烯利等,导致蔬菜过早成熟,蔬菜品质下降,人们长期食用此类蔬菜也不利于身体健康。为此,设施农业应禁止使用激素。
3.合理防治病虫害
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当中,首先要加强对农民科学、安全用药方面的技术指导。第一,要提高农民科学、安全用药的意识,并提高其用药水平,以从根本上保证作物质量;第二,严格禁止生产或销售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同时还要加强培训农民的安全用药技术,以尽量改善现存的作物农药残留偏高的情况;第三,植保部门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依照各地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以做好科学、安全用药的指导、宣传及培训工作。其次要注意使用安全、合理的农药。第一,实施病虫害的防治时,务必要使用能效高、毒性低、残留少的农药,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第二,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作用,采取联合协作、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方式,鼓励农民多使用所推荐农药品种;第三,在示范基地广泛推广各种农业、物理及生物技术等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应用,如防虫网、昆虫信息引诱剂、苦参碱、尼效灵等,尽量少用化学农药,全面实施无农药污染病虫草害治理措施,以满足作物病虫害防治需求。再次,要加强农药的监督管理力度。第一,各植保部门应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如《农药管理条件》、《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以加大对科学用药的管理力度[5];第二,针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生产、经营及使用行为要严厉打击,以加强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及使用者的法制意识,坚决杜绝生产、经营及使用违法农药等行为,以为安全、合理使用农药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结语
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设施农业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农业的变革性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但是在发展设施农业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合理控制环境,并采取科学的施肥方式,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以免因设施农业的生产发展而给生态环境带来污染,尽量发挥设施农业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生萍.施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探析[J].福建农业.2015(04):27.
[2]杨曙辉,宋天庆等.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思考[J].财税金融.2011(03):21-26.
[3]谈春成.浅谈发展设施农业的意义及举措[J].天津农业科学.2011(03):122-124.
[4]黄秋銮.论设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辣椒杂志.2011(02):40-43.
[5]马秋.发展设施农业要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105.
作者简介:江 泽(1964-),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现代农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