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习18小时9岁小孩作息表刷爆朋友圈

2016-06-17 06:13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虎妈作息时间作息

据媒体2016年3月3日报道,日前朋友圈里一张内容为“小P孩作息时间表”的图片引发了网友热议。按照这张作息时间表,年仅9岁的“小P孩”每天5点起床,一直要学习到23点才能睡觉。每天学习18个小时、睡眠6个小时,课外要学习古文、钢琴、围棋、毛笔书法、奥数、跆拳道、游泳、英语、拉丁舞等九种课程。

“小P孩作息时间表”一经曝光,网上便出现了一边倒的对小孩父母的谴责声,有网友直言:“这孩子还有童年吗?”而小孩的母亲,来自重庆的30多岁的“北大虎妈”刘女士表示,她的北大同学都觉得这么安排很正常,培养时间观念和自律习惯很重要,而且每一种课外课程都有其针对性和学习目的,“实际上我从小也是这么长大的,我爸爸是当兵的,当时也是这么教育我的”。

“北大虎妈”给孩子的作息表不可复制

自己没有在“虎爸”的严苛教育下留下心理阴影,这应该是“北大虎妈”在对其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最自信的一点。当然,顺利跨入北大,更是她在虎式教育中,最能直观感受到的成功。而根据“北大虎妈”的描述,孩子各方面发展得相当不错,6小时的睡眠时间刚刚好。或许“北大虎妈”的成功,给旁观者提供了某种可以复制的教育经验,但未必能复制出与她一样踏进北大的结果。对于“北大虎妈”现在面对的“小P孩”来说,道理也一样。

这几年,中国的虎爸虎妈特别多,各种拿命来拼的教育方式层出不穷。一方面可能有教育方式代际影响的因素,另一方面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还是太片面和单一了。在很多家庭看来,成功就是上名校,就是为了一路的鲜花掌声而不惜一条道走到黑。在很多家庭的“成功”词典里,不允许有“第二名”,不允许有懈怠,甚至不允许孩子有其他的爱好和打算。从教育方式来看,对于成功的追求与心理塑造,并不能说是错的。但孩子天性的过早丧失,对于他们的今天和未来,未必是一件好事情。成功很美好,但很多人的成功,在价值观不同的人群中,有时候也会被视作失败,关键就看每个人对成功作何理解。因此,“北大虎妈”教育孩子的原理,或许可以学着一试,但她给孩子的这份作息表,可复制性注定有限。

读懂“小P孩作息表”的意义与争议

网友急于拯救“小P孩”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连轴转的作息,对“小P孩”而言,未必难以承受。而网友给“小P孩”设计的正常成长路径,也未必能给“小P孩”带来真正的快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学习就是一次勤为径、苦作舟的修行,需要十年磨一剑。也正是如此,网友在“小P孩作息时间表”中,看到的只有苦。这无疑是一个误区。你把学习当负担、当修行,觉得“累觉不爱”,但人家却可能把学习当兴趣、当爱好。怎能“将苦比苦”,主观臆断“小P孩”就一定学得很苦呢?更何况,在这份作息时间表里,各种兴趣拓展训练占了很大的比例。

事实上,“小P孩作息时间表”之所以存在争议,就是因为一些人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个误区——学习很累,只有给孩子放假,才是真正的放松。但事实却是,学习不止是一种修行,更孕育着很多快乐和兴趣。只要我们放下对千钟粟、黄金屋的膜拜,还原学习的本义,那么我们就能轻装上阵,快乐学习、终生学习。这也是“小P孩作息表”给我们带来的现实启示。其实,“小P孩作息时间表”的意义与争议并不矛盾。争议的矛头指向是应试教育,而“小P孩作息时间表”的意义是,启示我们怎样学习、怎样摆脱应试教育。而读懂了这些意义与争议,显然有助于广大家长合理设计孩子的成长路径,让他们热爱学习、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虎妈作息时间作息
爱心健康作息表
虎妈
三斗虎妈
让作息时间成为自我养成习惯之钙
你要当虎妈型父母还是“直升机”型父母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不用当虎妈,也可以把三个儿子送进斯坦福!
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
联合多元作息的激光雷达点云多核分类方法研究
伟人们的作息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