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红杰:戏里戏外演绎沧州好女儿

2016-06-17 16:17咸红杰
女子世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紫花评剧沧州

咸红杰

2015年10月30日晚9时30分,沧州大剧院内1300多名观众的掌声,标志着大型现代评剧《紫花丁》的首演成功。

谢幕后,垂悬多日的那颗心终于落地了,安宁了,平静了。现场的氛围、社会的赞扬,专家们的肯定、领导的认可,使我们由衷感到兴奋和欣慰。几年时间的心思,一年半来的心曲,4个多月的心血,终于在那晚了却了心愿。

创作心思

几年前,我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看到了青县金牛镇养老院院长周汝珍的报道,很受感动。周汝珍作为“中国好人”和全国“道德模范”,以自己的崇高道德和人品,书写当代沧州人的伟大风范。联想到沧州在创建“好人之城”中所取得的成就,我深深被周汝珍的事迹所吸引。

作为家乡培养出来的演员,我对这块热土和家乡父老乡亲有一种深深的爱。家乡多元素、多门类、多行业的文化资源和亮点,是特有的地域性文化财富,而周汝珍的先进事迹正是这种财富中的瑰宝,她为评剧这门艺术的创作表演,提供了最佳素材和切入点………想到这里,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和强大的责任心触动了我,激发着我的艺术灵性,创作的灵感油然而生。

2014年6月,我先后找到沧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青县县委宣传部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并与沧州市委宣传部领导达成一致意见:利用沧州的“中国好人”代表作为题材,创作一部具有沧州文化特色和文化标志的评剧戏曲精品。

之后我们又先后几次深入到周汝珍的养老院体验生活,同她及院里的老人们谈心,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揣摩每一个人的心理反应,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生活细节,充实了编剧和自己的创作内容。

排练心声

2015年6月9日,我和剧团结束了在南皮乌马营镇的当年春夏最后一场演出,演员们放假20天后,于7月初开始集合,全力投入到《紫花丁》的排练中。在放假期间,我却不能独自歇脚,每天紧锣密鼓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紫花丁》的筹备中,初稿剧本的指导改编、聘导演、请作曲,筹措资金、调配演员,确定场地等等,一系列的工作不分先后的交叉进行着,可以说是多管齐下,一人打多差、一身兼多职。多少天都是起早贪黑,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奔波在北京、天津、石家庄、沧州之间。有时是上午在东、下午到西、晚上宿北。车后座的背包里,始终放着熟鸡蛋、饼干和矿泉水,饿了垫补一点儿,随时充饥,渴了喝几口水解渴,困了在车上迷糊一会儿。在每去一地前,我都是早早地打过去电话预约好时间,提前赶到在门口坐等人家,生怕耽误见面时间,错过见面机会。

在省文化厅老厅长、著名剧作家孙德民的全力支持下,《紫花丁》剧本经过几次精雕细琢,初稿基本定型进入座排阶段。我在每天外出工作的路上坐在汽车里熟悉剧本,背默唱段台词,分析剧情,揣摩周汝珍的主人公内心情感,寻找人物的坐标基点。在谷文月大师姐的悉心指导下,一位自认为比较满意的周汝珍人物形象,渐渐地在我脑海里成形。

在角色塑造的基点座标上,我把周汝珍定格在她既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平民老百姓,同时又是一名平凡的共产党员。虽然在年轻时当过青年“铁姑娘”队长,并担任过多年的妇女主任,但其终究还是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平常中年女人。她不是什么大领导,但她是一位共产党员,她听组织的话,需要她挺身而出担当的时候,她虽也对困难产生过顾虑,但终究还是听从了领导的安排,坚定地出现在最艰难的岗位上。

在人物的定调上,我确定了周汝珍本质上纯真、朴实、真诚、善良为塑造角色基调。以内刻外画贯穿全剧,情感出于心、体现表于身,以情触景、以景触形,达到形神兼备,使情感与柔情,工作与形象既形成一致又体现出反差。面对一位位身老病残、无儿无女无依靠的老人,她把一位位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在见到李明白因解手困难时,周汝珍顾不得去考虑“男女授受不亲”和生理有别不方便的因素,她把解除老人痛苦当做首要事情,毫不犹豫地搀扶着老人去厕所。

周汝珍的脾气、性格和美好善良,除对老人外,还淋漓尽致表现在对待婆婆和丈夫及孙孙身上,每次婆婆或丈夫出场时,我处理成始终都是先笑后说、不笑不说话的方式来表现。哪怕是婆婆的责备和丈夫的怪罪,我都乐乐喝喝地柔情似水,“妈、妈,您先坐下,歇歇脚”地和风细雨地面对他们。因周汝珍平时照顾婆婆和丈夫少,所以我始终表现出自感欠缺和惭愧的表情,并用歉意的心情和理直气壮的双层心态来处理表演。

创作心绪

拉上帷幕的一瞬间,离开剧场的一刹那,我突然清醒了。首次公演,只是面对领导、专家和观众的一个小小暂时亮相。这份答案还需让所有人给予审卷判分,是及格、是合格、是良好、是优秀,只有大家说了算数,且是最有权威性的。然而,我塑造的周汝珍形象却给了我心灵上的感受,那就是平凡与伟大、朴实与崇高、传统与本分、善良与正直,都将体现在敬重与爱戴、文明与真诚之中,这就是周汝珍的价值和《紫花丁》的艺术真谛。

在排练过程中,我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下来,靠的是对评剧的一腔热爱。中国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万素老师在《紫花丁》座谈研讨会上,以呜咽的语气和声调评说我是个“女汉子”,几十年带领50多人在无援无助的压力下,自负盈亏地经营着剧团常年地为农民演出,并在负债缺资的情况,敢把当今活生生的“中国好人”形象搬上舞台,体现出演员本身就具备了“好人”的本能和素质。各界领导的一致好评更坚定了我把《紫花丁》打造成全国精品评剧的决心和信心,让周汝珍这一“沧州好人”形象像张五可、杨三姐、刘巧儿那样唱响全国、唱响评剧的未来,在中国的评剧史上盛世流传,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树立“沧州好人”和“好人文化”在全国的品牌。

“戏是人磨出来的、艺是人练出来的”,这戏曲界行规我很清楚。苦和累,难和罪既然已经过去,那我的努力和心血才是不会白白花费的。为我家乡的美丽,为大有希望的沧州百花苑里,能绽放一朵小小的奇葩,我由衷地欣慰和自豪,因为我是沧州女儿,应该的。

编辑/张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

猜你喜欢
紫花评剧沧州
评剧《女儿》
评剧《花为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舒筋活络丸中绿原酸、阿魏酸及紫花前胡苷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紫花泡桐(节选)
评剧《大山里》剧照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