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芳
摘 要:随着离婚率的飙升,婚姻关系的稳定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卡方检验发现性别、父母关系、生源状况三个因素对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着差异,最后通过合理的措施以期能够为大学生正确的婚恋观有所借鉴。
关键词:婚恋观;卡方检验
一、引言
当前,我国年轻人群的婚恋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又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群体。社会上流行的“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白富美”、“高富帅”等,其中“富”、“穷”成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此外,许多城市离婚率飙升,一些城市离婚结婚率达到1:3,许多年轻夫妻刚结婚就离婚,“短婚未育”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标签。同时随着娱乐明星中的“金童玉女”、“模范夫妻”,一个个被“小三”、“出轨”、“婚外情”等击倒,婚恋行为失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无法回避的现象,这些无不昭示当代年青人的婚恋观发展路径已经发生重大转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探寻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以及影响他们的因素,以此为依据对大学生婚恋观问题进行指导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15年郑州市10余所高校,分布有本科、专科、民办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全部层次。问卷采用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组合的方式,采用拦截式访问。此次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433份问卷。本问卷主要包括7个维度,23个问题,主要包含了大学生的婚恋态度、恋爱观、婚姻观、择偶条件、性爱观、家庭观以及生育观等方面内容。
三、大学生婚恋观整体分析
(一)大学生婚恋观主流健康理性。(1)恋爱态度理性积极。大学校园,总能遇到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异性,面对心仪的对象,你是否会产生爱情冲动呢?调查中,选择“非常积极主动”的仅占5.8%,28.9%的大学生表示会比较主动,最高的是“不确定”的为37.2%“,比较被动”的为26.3%。恋爱过程中,总会面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问题,那么一旦面临被拒绝的局面,众多90后的大学生又会如何选择呢?调查数据显示,74.6%的学生会理性冷静地面对这种情况,有21.7%的学生选择了坚持,但也有3.7%的人选择了报复。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整体趋于理性,不单单只考虑激情因素。(2)恋爱动机多数认真严肃。人们常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那么当代大学生到底如何看待“恋爱和婚姻”之间的关系呢,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应该以结婚为目的,认为恋爱和结婚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表明了大学生恋爱动机的主流还是相当严肃的。此外被调查者中,认为恋爱与结婚没有必然联系的约占28%,显示了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的比例是以其他目的而谈恋爱的。(3)大学生婚姻观积极向上。婚姻观主要包含人们对婚姻本质、作用的观点和看法。为调查当代大学生婚姻观,调查主要围绕婚姻与幸福、婚姻与事业、婚姻促进成熟以及婚姻中的责任等问题进行提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婚姻能够带来幸福、婚姻能够促进人们成熟、婚姻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另外,仅少量的人表示了怀疑和担忧。(4)孩子依然是美满婚姻的重要核心。当代社会,由于多方面问题,许多家庭遭遇生育危机,另外受国外思潮影响,“丁克”家族也成为国内一种常见现象。同时,传统观念认为,孩子是一个家庭坚固感情的纽带,一个没有孩子的家庭是不完整的。那么在传统和西方文化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家庭婚姻中的孩子问题呢?调查表明,传统思想仍然占主流:41.8%的人认为没有孩子的婚姻不美满,38.9%的人选择就算自己没有孩子也要领养一个,另外5.1%的人甚至保留重男轻女的思想,不但认为必须要有孩子,还必须有个男孩。
(二)大学生婚恋观念渐趋开放。(1)性观念整体保守,渐趋开放。传统的婚恋观中,性关系应该只限于夫妻之间,否则将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和审判。然而从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追求“独立、自由”文化观念的影响,性开放观念大行其道,传统性观念甚至被视为落后的标志。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性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仍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不能接受自己的恋人曾经有过性行为,而23.6%的大学生也认为可以接受对方的性行为,其中2.8%的完全能够接受对方曾经的性行为,显示了当代大学生的性容忍度逐渐扩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身边总会出现各种难以抵制的诱惑。那么,对于自己的配偶发生了婚外情这样的现象,当代大学生又如何看待呢?调查中,40%的人表示不能容忍对方出现婚外情,这与当前社会上“出轨”成为离婚的头号杀手的现象相符。与此相对应的是,37.2%的大学生表示难以接受,12.5%的人表示要看情况,另外表示会接受的比例超过10%,其中3.5%的人表示可以理解。可以看到,随着社会中出轨现象的增多,大学生开始逐渐地承认甚至认可这样的社会现象,表现出大学生婚恋观的一定的开放性和理性思考。(2)婚恋方式趋向多样化、开放化。随着电视相亲节目的热播,对于传统的相亲形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变看法,对相亲开始接受。数据显示,63.1%的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相亲,其中16.4%的大学生表示,相对于现代网络等形式,相亲更加容易接受,只有5.5%的大学生表示,不能接受相亲这种形式。在询问“你能接受的年龄差距”时,84.7%的大学生表示能接受5岁以内的差距,3.7%的被调查者表示能接受10岁以上的年龄差距。
(三)重视物质基础成为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为婚恋行为和家庭生活奠定了充裕的物质基础,但同时,丰富的物质生活也增强了人们的功利化心理。在“为了谋取利益是否会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调查中发现有16.4%大学生表示能接受或不确定,而不是拒绝,这样的比例值得人们担忧。在婚恋交往中,“对方能否给自己带来帮助”等功利性的因素现在也成为很多大学生的考量依据,如在被问到“是否看重对方在生活工作中能够为自己带来帮助”时,22.2%的被访者选择“很看重”,高于不看重(14.5%)此选项的比例,而63.3%的学生都是具体看情况而定。在关于择偶标准的调查中,我们让被调查者分别对“学历、职业、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和城乡差异”等条件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除“城乡差异”外,选择“在意”的比例要高于选择“不在意”的比例,其中“职业”和“经济条件”等关系到物质条件的选项的“在意”比例远高于“不在意”的比例,其中
55.4%的大学生在意对方职业,44.5%的大学生在意对方经济条件。这表明当代大学生虽然对于婚恋对象的“出身”并不在意,体现传统观念中“英雄不问出处”,但对于与物质基础有关的条件却比较在意,反映了大学生的功利化思想。
(四)当代大学生追求婚恋质量。人们通常认为兴趣相投的人更容易一见钟情,那么当代大学生是否也是这样认为呢?
在调查大学生对恋爱对象的优秀品质中选择时,结果发现,所有优秀品质中,“性格”、“责任感”和“专一性”被排在了前三位,“能力”被排在了第四位,而“兴趣”、“爱好”则被排在了最后。这表明,当代大学生更注重恋爱的稳定性和长久性,而“兴趣”、“爱好”这些只能带来一时欢娱的品质并不受大学生重视。
近段时间,社会上流行着一首歌《嫁人就嫁灰太狼》,针对此现象,我们专门做了一个调查“你认为抓不到羊的灰太狼是好丈夫么”,结果只有11.5%的被访者表示“言听计从的灰太狼绝对是个好丈夫”,而80.1%的人认为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有8.3%的人表示“能力最重要,灰太狼不是好丈夫”,并且此选项上男女差异并不大。可见,现实并不像歌词中所唱那样,人们也并不是那么地认可“灰太狼”先生。其实对“灰太狼”先生的两难选择揭示了婚恋生活中人们对于婚恋对象各种品质的选择偏好困境。
(五)平等意识在大学生婚恋观中得到彰显。平等的夫妻关系成为维系婚姻、维系家庭的基本因素,夫妻成为了共同支撑家庭的平等主体。问卷中,我们通过问题“如果在沙漠中,只剩最后一瓶水,你认为应该给谁”来体现这种平等。结果显示,
42.7%选择“一人一半”,39.5%选择“看情况”再决定,只有3.7%的大学生选择“自己”优先,而另外有14.1%的大学生则将对方放在了首要位置,说明“平等、理性”观念在婚恋观中占据主要位置。
在家庭中,一般掌握家庭收入的在家庭中通常掌握主动,成为所谓“当家的”,在传统家庭模式中,一般为男性。调查中,31.2%的认为应该妻子管钱,远超过认为应该丈夫管的9.7%,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4.2%的人认为可以AA制,34.9%的大学生则选择了“不确定”,这表明当下,女性已经超越了“半边天”,平等独立的意识在大学生中越来越盛行。
经常在新闻中听到,很多女人抱怨自己对家庭的付出多于丈夫。那么大学生是如何看待在家庭付出中的男女差异呢。数据显示,选择比例最高的是“看情况”,达到57.5%,而认为丈夫较多的比例达到32.8%,远高于认为妻子付出较多的比例。通过调查一方面,显示了对男性在家庭中付出的认可,另一方面超过半数的人选择“看情况”也彰显了女性独立平等的思想。
四、大学生婚恋观相关因素影响分析
(一)大学生婚姻观念性别差异。在恋爱观方面,在面对心仪对象时,男女生的反映态度会因性别产生差异。数据显示,在面对心仪对象时,女生选择“比较被动”的比例要远高于男生,同时选择“比较主动”的男生要远多于女生,在面对拒绝时,女生往往也会比男生更理性。在婚姻观上,无论是婚姻与幸福还是婚姻与事业,或者婚姻能促进成熟等观点上,女生往往比男生更倾向于“不确定”,反映出女生在面对以后的婚姻生活时,往往缺乏信心。在性爱观上,表现出相当的保守和独立。在择偶条件上,女生在意的比例也要远远超过男生。在家庭关系上,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占重要地位,但女生往往比男生更注重平等关系。
(二)大学生婚姻观中父母婚姻关系差异。大学生婚恋观因其父母婚姻关系差异而存在变化。经过分析发现,父母婚姻关系正常的大学生在面对拒绝时能够更加理性,而父母离异的大学生在婚姻观特别是性爱观上则相对更加开放。
(三)大学生婚姻观民族差异。民族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性爱观的差异上,体现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性爱观相对来说更加开放。
(四)大学生婚姻观生源差异。大学生生源地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不大,仅在恋爱次数、择偶条件等项目上存在差异,经过交叉数据显示,农村大学生更在意择偶的经济条件,以及对方能力。
结论: 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对于高校,要以生为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对于父母,以爱为纽带,构筑温馨、美满家庭;对于社会,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创造健康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自己,要端正婚恋动机,调适婚恋心态。
参考文献:
[1] 王美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04).
[2]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课题组.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J].调研世界.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