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晶晶
摘 要:交通是区域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高速铁路的开通深刻地影响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从旅游经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空间结构及旅游合作方面全面分析高铁的旅游影响。结果显示,高铁降低了旅游交通成本,增加旅游需求,增加了旅游客流,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促发了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高铁也导致了空间竞争的变化,影响着旅游地的空间布局;促进了区域旅游合作蓬勃发展,旅游合作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铁;旅游影响
一、前言
交通是旅游系统的三大空间要素之一,也是国内外旅游学者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1]。高铁,作为一种高技术、高速度的客流运转纽带和经济大动脉,成为改善区域一体化的通道经济,使中国旅游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武广高铁、杭长高铁等相继建成通车,长江中游城市群沿线城市旅游环境受到了冲击和影响。2012年鄂湘赣三省旅游总收入增速达20%以上,很大程度上体现着高铁对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高铁网的形成大幅度地拉近了区域内部各城市的经济距离,促进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高铁带来的变化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本文全面剖析高铁对区域旅游的影响,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业在高铁影响下如何发展提出建议,这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合作和各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情况概述
2003年10月12日秦沈客运专线开通,标志着我国开始迈进高速铁路时代。根据我国的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 2020 年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将达到 1.6万千米,连接所有省会和人口达50 万以上的大城市。截止到2015年,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四横四纵”的高速铁路网初具规模。
已开通的高铁线路中,直接经过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城市的高铁路线有京广高铁,郑武高铁,杭长铁路,沪汉蓉高铁,沪昆高铁,京福高铁等。目前,湖北、湖南境内高铁覆盖率已达到
70%以上,武汉、长沙一跃成为中部地区高铁枢纽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中心城市武汉与长沙、长沙与南昌已形成2小时旅游圈(经济圈),区域内部高铁网络基本形成。
三、高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
(一)高铁对区域旅游经济效益的影响。高铁降低了居民出行的交通成本及时间成本,增加旅游需求,扩大单个旅游目的地市场规模和促进旅游市场共享等给沿线旅游目的地带来更多的客流,促进旅游经济增长[2]。
图1、2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历年来国内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数均呈现较大增长。高铁开通前2009年,区域国内旅游收入为2222.99亿元,旅游人数为33036.19万人次,高铁开通后2010年区域内国内旅游收入达2935.025亿元,旅游人数为41934.23万人次,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增幅分别达32%与26.9%。此后每年区域国内旅游收入增幅均在24%以上,旅游人数增幅也在20%以上,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各城市旅游发展情况来看,2010年,武汉城市圈国内旅游收入及旅游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7.1%、39.1%,位居第一位,襄荆宜城市带位居第二位,增长率分别为38%、31.2%。由旅游收入增长态势来看,区域内武汉城市圈、襄荆宜城市带、环长株潭从2009年开始旅游收入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但是其增幅程度呈逐年下降的状态;环鄱阳湖城市群国内旅游收入增幅则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波浪式起伏,但2012及2013年旅游收入增幅呈逐年递增态势。总体上来讲,高铁开通后,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的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高铁对区域旅游需求的影响。相较于其他交通工具,高铁的运行速度更快等优点能够极大地节约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在理性考虑旅游交通成本后,旅游者的兴趣将会转移到交通更便捷的旅游目的地,引发旅游消费者的欲望。从某种程度上说,旅游交通的快捷成为影响消费需求的推动力。
武广高铁使湖北、湖南、广东形成了不到四个小时的交通旅游圈,合武快速铁路以及延伸到沪宁高铁这一铁路线路大大缩短了长三角地区与湖北省的距离,影响了游客的心理预期,减少了心理距离,从而缩短了出游时间,大大提高了这些潜在游客的出行可能性。
据相关数据分析,在 2009 年春节黄金周,武汉市共接待旅游团队 351 个,同比增长 160%,这是武汉市自 1998 年以来,第一次出现游客量“进”大于“出”的现象,使武汉市旅游市场性质有了历史性的突破。2016年春节黄金周,湖南省共接待旅游者1830.85万人次,同比增长26.95%。其中接待人次在100万以上的地区有:长沙、衡阳、湘潭、怀化、岳阳等。快捷的出游方式及优惠措施是游客量增长的重要因素。沪昆高铁江西段开通以后,在南昌和杭州、上海、张家界之间往来的游客增幅较大。以江西新余仙女湖为例,高铁开通前,仙女湖的游客一般固定在“三小时车程圈”,旅游距离相对较远的游客几乎很少。高铁开通后,仙女湖客源市场半径扩大,其中来自新疆、西藏、宁夏等地的游客数量增长显著。高铁通车使得沿线城市旅游资源凸显集群效应,客源地半径明显扩大,客源数量和客源结构发生改变。
(三)高铁对区域旅游供给的影响。随着高铁的开通,大量游客的到来对沿线城市旅游产业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旅行社而言,高铁激活了区域内城市的短线旅游线路,各地旅行社创新设计旅游线路,一日游二日游及高端旅游产品及服务增多。同时,旅行社经营方式也受到冲击,大多旅行社开始由组团社转变成地接社。
对旅游景区而言,高铁的开通极大地提高了旅游目的地景区的可进入性,景区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以湖南省为例,衡阳、岳阳等地景区依靠京广高铁吸引客源,而中部益阳、娄底等地则曾因交通不便而“塌陷”,沪昆高铁途径长沙、韶山、娄底、邵阳等多个旅游景点,贯穿湖南东中西部,给跨城市联游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对旅游饭店而言,高铁的发展对饭店行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饭店接待量和入住率显著增加。2010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武汉市实现旅游收入6.36亿元,其中旅游饭店收入达3.6亿元,同比增长15%[3]。另一方面,高铁的开通也促进了沿线城市饭店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改变。据统计,武广高铁开通前,武汉市共有五星级饭店10家,四星级饭店23家,三星级饭店48家。高铁开通后,随着高铁游客的不断增加,饭店业相应地增加了投资规模。截止到2013年,武汉市五星级饭店增至14家,四星级饭店31家,三星级饭店40家。
高铁“时空压缩”效应极大激发了公众外出旅游欲望的同时,也给当地旅游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伴随高铁旅游者涌入,一些旅游地暴露出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旅游基础设施不足、旅游功能不完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等旅游产业结构体系不健全的“乱象”。另外,旅游发展过程中“马太效应”的出现使得部分景区、乡村旅游目的地无法分享到高铁带来的经济效益。
(四)高铁对区域旅游空间发展格局的影响。交通的改变导致了空间竞争的变化,也显著影响着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高铁时空距离更加接近,城市与城市的边界区域逐渐减淡,沿线各城市物质、信息、能量流动加快,“同城效应”得到凸显。武广高铁使得广州、武汉、长沙等城市产生了明显的“时空压缩”效应。江西省内部城市也形成了旅游“1小时圈”,如在赣西地区,新余、宜春、萍乡已成为省会南昌的“1小时远郊区”。
高铁也产生了“替代效应”,这种效应不仅凸显在交通方式上,也造就了旅游地的“过闪效应”,高铁在快捷抵达的同时,减少了游客在外停留时间,缩短了主体性旅途的时间,使过夜停留较少,对旅游地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另外高铁的“节点效应”表现在节点城市间客源互动性增加,短线旅游产品需求持续增加,游客可以依高铁停靠站为节点进行辐射性目的地选择。此外,高铁也产生了一定的“溢出效应”,高铁的网络性和外部性特点,强化了省会城市的扩散性,产生高铁的正溢出效应;同时交通要素的改变导致旅游要素向高级旅游目的地的流失,对弱势目的地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产生高铁的负溢出效应。
(五)高铁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影响。高铁的开通不仅激发了沿线各城市、各区域发展旅游业的热情,而且还提升了地区间旅游合作的意识。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地市旅游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从2010年3月到2015年5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各主体签订的旅游合作协议达13余项,联合开展的旅游宣传活动达4余次。旅游合作主体不仅仅涉及到城市群区域内的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省会城市,还逐渐扩展到高铁沿线的广东、香港、株洲等地;合作的主体单位逐渐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扩展到旅游企业、媒体等;旅游合作内容从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到市场主体培育、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人才培养等,旅游合作内容不断深化而具体;旅游产品的开发也从单点景区发展到联合开发高铁旅游产品,如美丽中三角、红色高铁游、一江两山”经典款、周末高铁游、“感恩温泉季”等。
参考文献:
[1] Khadaroo J, Seetanah B.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7,34(4):1021-1032.
[2] 覃成林,郑海燕.武广高铁对粤湘鄂沿线区域旅游发展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3):113-115
[3] 李锋.旅游交通对湖北旅游发展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 窦璐.高铁的发展对我国三大旅游企业的影响[J].全国商情,2010(19):70-71
[5] 汪德根.武广高铁对沿线都市圈可达性影响及旅游空间优化[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9): 110-117.
[6] 黄爱莲.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10):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