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奏鸣曲

2016-06-16 08:38徐杨烽
音乐爱好者 2016年5期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普氏奏鸣曲

徐杨烽

苏联时期,音乐人才辈出,直到现在,原苏联各成员国的音乐人才依旧星罗云布。而在苏联的作曲家当中,一直有一颗闪耀着奇特光彩的大师,那就是普罗科菲耶夫。普氏的风格是难下定论的,有古典的一面,亦有革新的一面;有西方的一面,亦有斯拉夫的一面。普氏被指责过,亦被褒奖过;他既是鼎鼎大名的作曲家,又不能算是炙手可热、音乐会的宠儿。然而,研究苏俄音乐,普罗科菲耶夫绝对是不可绕过的高峰。

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同样是包罗万象的,既有古典音乐入门级别的《彼得与狼》,亦有相对艰涩的《第五交响曲》,更有歌剧上的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普氏师承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与里亚多夫,他们都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实力干将,从普氏的管弦乐作品当中,不难听出其师傅的绚烂多姿。普氏本身是一位极其杰出的钢琴家,从其留下的作品与录音当中,可以判定其绝对是俄国流派之佼佼者。十月革命及在美法的辗转之后,他最终没有像那个时期的很多俄国艺术家那样逃离苏联,而是回到了他母国的怀中。或许,如果他没有回到苏联,其人生将是一条不同的路。

普氏的钢琴作品与技艺,听众多为了解,但其小提琴作品亦是珍宝,本张专辑就能让大家略尝一二。曲目是《第一小提琴奏鸣曲》(Op.80)、《第二小提琴奏鸣曲》(Op. 94b)、《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及《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五条旋律》。通过此张专辑,大家可以对普氏之小提琴作品有一个大致了解。和许多作曲家的情况相同,这里的《第一小提琴奏鸣曲》要比《第二小提琴奏鸣曲》完成得晚。第一首的创作时间在1938年至1946年间,这个时间段的世界也可谓是纷纷扰扰,大战的始与终都在于此,所以这个年份出产的作品,想必也不可能是甜蜜悦耳的。确实,《第一小提琴奏鸣曲》是作曲家最阴暗艰涩的作品之一,用作曲家自己对其的描述,是“阵阵刮过墓园的风”。漫长的创作过程也让作曲家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性,这种撕裂感在第一乐章感觉最明显,尤其有小提琴特有的干涩感陪伴着。整个第一乐章无论是速度还是情感基调,都像是用音符作为向导,带着听众将作曲家心中的墓园参观了一番。次乐章一开始的钢琴有力的强音,与小提琴进行了一种暗哑的对话。这种对话除了需要两种乐器有很好的技巧应对,更是展现纷杂战场的最好时机。普罗科菲耶夫的对位法一直有着过硬的根基,这些都是构造出普式音色风格的基础。第三乐章展现的是一种病态的美,小提琴尝试着拉出悠扬的旋律,却落得个苟延残喘。终乐章是热闹的,旋律犹如瀑流般一柱柱往下倾泻,时而突显争斗的激烈,但是终归流入黑暗。是啊,普氏的奏鸣曲里,小提琴和钢琴皆是主角。

《第二小提琴奏鸣曲》的原身,是一部长笛奏鸣曲,同样创作于战争年代,作曲家在避难所里完成小提琴版本的改编。到了二十世纪,为长笛单独谱曲的作品鲜见,普氏之作无疑具有代表性,只是小提琴版知名度更高些。此作比起第一首,少了些阴霾,多了些古典样板。但是在曲调及节奏上,仍然是强烈且现代的。第一乐章可听性很高,需要小提琴有较高的表现力。第二谐谑曲乐章则是小提琴充分展示其幽默与技艺的机会,和钢琴的配搭灵巧得很。这个短促的乐章也在一下斩钉截铁的拨弦下结束。第三乐章算是有抒情性的,但是这个“情”似乎让人感受不到过多的温暖,仍然让你在貌似温暖的背后,疑问丛生,或许这就是普氏作品之丰富。慢之后,是快;静之后,是动。终乐章有种乐观的情绪在其中,演奏起来斗志昂扬,曲目也在壮阔中完美落幕。比起第一首,这部作品应该更容易听懂。

在两部大作之后,专辑还收录了一首篇幅较短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Op.115)。这部十五分钟不到的作品亦分三个乐章,是作曲家受苏联艺术家委员会委托,为拥有过人天赋的小提琴家而创作,但在作曲家生前并未上演。曲式典雅,有舞曲的风格,时而抒怀,时而狂洒,结束得干净利落,确实为小提琴手的“试金石”。

至于专辑中的最后一首,《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五条旋律》,则是普氏早年的作品。和《第二小提琴奏鸣曲》一样,它亦是改编作品,原身为《为女高音和钢琴而作的五首声乐曲》。这五条旋律有真挚的感情,带点实验性质,已能预示作曲家之后的风格。

猜你喜欢
普罗科菲耶夫普氏奏鸣曲
手机上的奏鸣曲
春天的奏鸣曲
普氏野马数量恢复至400余匹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音乐表现探究
施耐德电气荣获2014普氏全球能源管理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