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民
如果我出一千万元,来换取你一双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相必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不愿意。本期的十位作曲家,都身患残疾:有先天生理缺陷的,有后天事故造成的;有双目失明的,有两耳失聪的,还有因小儿麻痹症落下的双腿残疾……但是,他们不仅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付出加倍的努力,获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如果连他们都可以如此奋斗,那么耳聪目明、四肢健全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言弃呢?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波恩的一个贫寒的音乐家庭,祖父和父亲均是科隆选帝侯的宫廷歌手。他1774年开始随父亲学钢琴,1779年师从宫廷管风琴师内夫,1784年起任宫廷副管风琴师。1786年,贝多芬去维也纳观光,拜见了莫扎特,他的钢琴即兴演奏赢得了莫扎特的赞赏:“有一天他将名扬全世界。”
1789年,贝多芬进入波恩大学攻读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腊文学,边求学边工作。1792年,海顿路过波恩,接见了贝多芬,看了他的作品,建议他去维也纳深造,并愿意收他为学生。同年,贝多芬定居维也纳,先后师从海顿、申克、阿尔布雷希茨贝格、萨列里等人,并以其出众的音乐才华迅速进入上流社会,受到皇亲贵族的宠爱。
1794年至1796年,贝多芬居住在里奇诺夫斯基亲王家。1798年,他不幸患上耳疾,日益严重,加上感情的挫折,一度消极厌世,甚至在1802年写下了遗嘱,企图自杀。但最终音乐战胜了病魔,他感到“在应该创作的作品都创作出来之前,似乎不可能离开这个世界”。1819年,贝多芬的双耳完全失聪,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许多传世名作,如《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第二十八至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第十二至十七首弦乐四重奏、《庄严弥撒》等。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病逝于维也纳,终年五十七岁,出殡时约两万人为他送葬。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九部交响曲、一部歌剧、五部钢琴协奏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七首弦乐四重奏,还有序曲、小提琴协奏曲、各类重奏曲、合唱曲等。他的音乐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生动而艺术地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和斗争精神。他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德国指挥家、作曲家奥托·克伦佩勒Otto Klemperer
克伦佩勒于1885年5月14日生于布雷斯劳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1年考入法兰克福霍赫音乐学院,后又进入柏林施泰伦音乐学院,师从普菲茨纳学习钢琴和作曲。1906年,克伦佩勒在布拉格首次登台指挥。1907年至1910年,他经马勒推荐,任布拉格德意志歌剧院常任指挥。1910年,马勒在慕尼黑排练自己的《第八交响曲》时聘请他任助理指挥。1910年至1912年,克伦佩勒任汉堡歌剧院指挥,1912年至1913年任不来梅歌剧院指挥。
1933年,克伦佩勒首次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指挥演出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后因犹太血统被纳粹解除一切职务,被迫辗转瑞士逃往美国。1933年至1939年,克伦佩勒任洛杉矶爱乐乐团常任指挥,将乐团训练成世界一流乐团。1937年,他参与了改组当时陷入困境的匹兹堡交响乐团,为该团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加入美国籍。
1939年,克伦佩勒不幸被误诊为患了脑瘤,手术导致局部偏瘫,只得和轮椅为伴。1946年,他健康的那条腿又遭遇骨折。1947年,克伦佩勒复出,任布达佩斯国家歌剧院音乐指导和指挥,在萨尔茨堡指挥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并开始与伦敦爱乐乐团合作。1955年,他去伦敦挂帅爱乐乐团,使乐团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957年指挥伦敦爱乐乐团和合唱团在皇家节日大厅演出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轰动世界乐坛。
1959年,克伦佩勒因躺在床上吸烟引起火灾而被严重烧伤。1961年至1963年,他连续在伦敦科文特花园剧院指挥歌剧《菲岱里奥》《魔笛》和《罗恩格林》。 1964年,他的著作《忆往小记》出版。1970年,他移居以色列,加入以色列国籍,并在以色列举行了最后的系列音乐会,曲目包括巴赫的六部《勃兰登堡协奏曲》和莫扎特的最后三部交响曲。1973年7月6日,他在苏黎世逝世,终年八十八岁。
作为作曲家,克伦佩勒创作了一部歌剧《目标》、六部交响曲、九部弦乐四重奏和一百多首歌曲,还留下了一部极富学术价值的论著——《回忆马勒》。
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加布里埃尔·福雷Gabriel Fauré
福雷1845年5月12日生于帕米埃尔。1854年至1865年,他在巴黎尼德迈耶音乐学校先后师从尼德迈耶学习素歌和宗教音乐,师从圣-桑学习钢琴,1865年毕业,获作曲一等奖。1866年至1870年,福雷任雷恩圣索弗尔教堂管风琴师,1871年至1874年任巴黎圣絮尔皮斯教堂助理管风琴师。1874年起,他接替圣-桑任巴黎马德莱纳教堂管风琴师,1896年至1920年任巴黎音乐院作曲教授。1904年,福雷双耳失聪。1905年至1920年,他任巴黎音乐院院长,1909年当选为艺术学院院士,1924年11月4日卒于巴黎,终年七十九岁。
福雷是法国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歌剧《普罗米修斯》《佩内洛普》,幕间歌舞《假面人和贝加莫舞曲》,管弦乐组曲《夏洛克》《假面人与贝加莫舞曲》,声乐套曲《美好的歌曲》《夏娃之歌》《封闭的庭院》《虚幻的地平线》,合唱曲《安魂曲》,以及大量的室内乐、钢琴曲和歌曲等。他还培养了拉威尔、布朗热、埃内斯库、施米特、凯什兰等作曲家。
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
华彦钧1893年8月20日生于无锡雷尊殿,父亲华清和是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母亲吴氏是无锡秦家少夫人。同年,他被送至父亲的老家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托亲戚抚养,1901年被父亲领回无锡雷尊殿,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对外以师徒相称。1904年,阿炳开始随父亲学习二胡、琵琶等乐器和道教音乐,1911年正式参加道教音乐演奏,与音乐家杨荫浏相识并传授其琵琶曲《三六》等。
1914年,阿炳的父亲去世,阿炳继任雷尊殿当家道士。1926年,因经营不善,雷尊殿的斋事活动逐渐减少,阿炳也抽起了鸦片,开始变卖家产,偶尔以吹鼓手维生。1927年至1928年,阿炳双目先后失明,被迫离开道门,以街头卖艺维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阿炳表演说唱《马占山打东洋》。1932年,他结识了江阴寡妇董彩娣,两人相依为命,结为夫妻。1934年,阿炳将琵琶曲《龙船》《大浪淘沙》《昭君出塞》传授给浙江桐乡琴友范伯寿,1938年完成二胡曲《二泉映月》的创作,1939年至1942年创作二胡曲《听松》。
1945年,阿炳表演说唱《金圆券满天飞》,嘲讽国民党的腐败统治。1948年,他被关进“独山戒烟所”受尽磨难,出来后因病停止街头卖艺。1950年夏,时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杨荫浏和曹安和到家乡无锡搜集民间音乐,9月2日在无锡三圣阁用钢丝录音机为阿炳录了七首乐曲: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龙船》《大浪淘沙》《昭君出塞》《梅花三弄》(此曲后因录“梵音锣鼓”而被擦掉);9月25日,阿炳在无锡市牙医协会成立大会上演奏了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琵琶曲《大浪淘沙》《梅花三弄》;同年,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邀请阿炳去该院举行“二胡琵琶演奏会”并任教,但未成行;12月4日,阿炳病逝于无锡,终年五十七岁。
1951年,中央人民广播器材厂出版了三张唱片,内收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琵琶曲《昭君出塞》《大浪淘沙》。1952年,上海万叶书店出版了由杨荫浏、曹安和、储师竹合编的《瞎子阿炳曲集》(此书后由音乐出版社和人民音乐出版社多次再版和重印)。
日本作曲家、筝演奏家宫城道雄Michio Miyagi
宫城道雄1894年4月7日生于神户,1901年双目失明,1902年至1905年师从日本筝演奏家中岛检校。1907年,他到朝鲜仁川以教授筝与尺八维生,1909年创作第一首筝曲《水的形态变化》。
1917年,宫城道雄移居东京,1918年创制十七弦筝,1921年创作三重奏《落叶舞》,1927年创作筝协奏曲《越天乐变奏曲》,1929年创作代表作筝与尺八二重奏《春之海》。1932年,法国小提琴家勒内·谢梅将《春之海》改编为筝与小提琴二重奏,并和作曲家一起录制唱片。1948年,宫城道雄被聘任为东京艺术院会员,1953年参加欧洲民间音乐舞蹈节。1955年,纽约爱乐乐团演奏了筝与尺八协奏曲《春之海》。
1956年6月25日,宫城道雄卒于爱知县,终年六十二岁。他一生共创作了千余首筝曲等,标志着日本传统民族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誉为“日本的刘天华”。
西班牙作曲家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
罗德里戈1901年11月22日生于萨贡达,三岁时因患白喉而致双目失明。1920年至1923年,他在巴伦西亚师从弗朗西斯科·安迪奇学习作曲。1925年,他以管弦乐曲《五首儿童乐曲》获西班牙国家奖。1927年,罗德里戈去法国,师从保罗·杜卡学习作曲。1933年,他与土耳其女钢琴家维多利亚·卡米结婚并回国,后又与妻子在奥地利、瑞士和德国巡回演出。
1936年起,罗德里戈任国立广播电台顾问和指挥,1947年起任马德里大学音乐史教授。他的主要作品有:吉他与乐队《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绅士幻想曲》、两把吉他与乐队《牧歌协奏曲》、四把吉他与乐队《安达卢西亚协奏曲》、交响诗《维里·布劳之花》、钢琴与乐队《英雄协奏曲》、小提琴与乐队《夏季协奏曲》、大提琴与乐队《风流倜傥协奏曲》、竖琴与乐队《月下情歌协奏曲》、长笛与乐队《田园协奏曲》等。他九十三岁时还写了《三首舞曲旋律》。
1999年7月6日,罗德里戈卒于马德里,终年九十八岁。他是二十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法国大提琴家皮埃尔·富尼埃Pierre Fournier
富尼埃1906年6月24日生于巴黎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曾因主持设计了巴黎亚历山大三世大桥而荣获拿破仑颁发的勋章;父亲从戎,屡立战功,晋升为将军后官拜总督之职;母亲是钢琴家。他从小随母学琴,1915年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右腿肌肉萎缩的残疾,无法踩钢琴踏板而改学大提琴。
1923年,富尼埃以头等奖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巴黎音乐院,1925年在巴黎首次公演,与爱德华·科罗纳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拉洛的《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925年至1929年间,他与巴黎所有著名的交响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并加盟“福雷四重奏组”。
1937年至1939年,富尼埃任巴黎师范学校大提琴教授。1943年,他与蒂博、科尔托组成“法兰西三重奏”,1947年在伦敦与西盖蒂、施纳贝尔组成“节日钢琴三重奏组”。1948年,富尼埃在美国首演,同年弗朗西斯·普朗克为他创作大提琴奏鸣曲。1953年,他被法国政府授予骑士级荣誉勋章,1956年移居日内瓦,1958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演。1959年,他与钢琴家古尔达合作录制贝多芬奏鸣曲全集,1961年在美国被评为“最佳古典音乐演奏者”。1986年1月8日,富尼埃卒于日内瓦,终年八十岁。
富尼埃的演奏含蓄内敛,儒雅大气,颇有英国诗人济慈的风范,因而被誉为“大提琴家中的济慈”。他录制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和贝多芬的《奏鸣曲全集》已成为众多演奏家和乐迷的珍藏。他演奏的法国作曲家的作品更是令其他演奏家难以望其项背。对于二十世纪的大提琴曲,他同样抱以满腔热忱,当代作曲家马丁、马蒂努和普朗克都曾将自己的作品题献给他。他是多项重大国际音乐比赛的评委,晚年的他更是致力于大提琴教学,成就卓著。
美国爵士乐钢琴家、作曲家、歌手雷·查尔斯Ray Charles
雷·查尔斯1930年9月23日生于乔治亚州奥尔巴尼市的一个贫困的黑人家庭。1935年,他亲眼目睹弟弟溺死在浴盆里。1937年,他因患青光眼而双目失明,入佛罗里达州一所盲童学校学钢琴。1940年至1945年,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他离开学校开始音乐生涯。1948年,他在西雅图组建自己的乐队表演。1951年,他的歌曲《宝贝,让我举起你的手》登上了排行榜。1952年,他与大西洋唱片公司签约,1954年,他的歌曲《这应该是我》登上“节奏与布鲁斯”排行榜。1955年,他的歌曲《我得到一个女人》名列“节奏与布鲁斯”排行榜第二名。
1959年,他与ABC Paramount唱片公司签约,开始进入通俗音乐市场,录制了第一首流行歌曲《我该说什么》。1960年,他演唱的伯恩斯为他改编的歌曲《我心中的乔治亚》登上了美国流行歌曲排行榜冠军,并打入英国市场。1961年,他凭借《我心中的乔治亚》获第三届格莱美最佳男歌手演唱奖,后又十二次获格莱美奖,同年他的专辑《雷·查尔斯的天才》发行。
1960年代初期,雷·查尔斯转入乡村音乐和西部音乐的创作和演唱,录制的乡村歌曲专辑热销,其中七十多首歌曲登上排行榜。他创办了自己的Tangerine唱片公司,但1965年开始吸食毒品。1966年,他因藏毒而被起诉,后被证明无罪并成功戒毒。
1977年,他转让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并与大西洋唱片公司签订了市场销售合同。1979年,《我心中的乔治亚》被选为乔治亚州的州歌。1982年,他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签约,录制了专辑《今晚希望你在这里》。1985年,他在里根总统的就职典礼上演唱了《美丽的美国》。1986年,他名列“摇滚名人殿堂”,1987年获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1993年,雷·查尔斯的最后一张专辑《为你写的歌》发行。2003年,《我该说什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全美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唱片之一。2004年,他举行了第一万场演唱会,并与B.B.金、诺拉·琼斯、威利·内尔森、詹姆斯·泰勒等十二位歌手联合录制了最后一张合唱专辑《真情奉献》。同年6月10日,他因肝病并发症卒于加州,终年七十四岁。
2004年9月,由泰勒·海克福德导演的拍摄了十五年的传记影片《雷》发行。2005年,他获得了第四十七届格莱美的八项大奖。雷·查尔斯被誉为“灵魂歌王”。
美籍以色列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Itzhak Perlman
帕尔曼1945年8月31日生于特拉维夫,父母是从波兰移民至以色列的犹太人。1949年,他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1950年至1958年,他在特拉维夫的舒拉米特音乐学校师从里夫卡·戈德加特学小提琴。1955年,他在美国举行了广播独奏音乐会。1958年,他随以色列天才儿童表演团去美国演出,斯特恩听了他的演奏后,为他争取了美以文化基金会奖学金,使之进入朱利亚音乐学院,师从加拉米安和迪蕾学小提琴,同年全家移居纽约。
1963年,帕尔曼在卡内基音乐厅首演,1964年在由美国主办的莱文垂特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第一名。1967年,他与小提琴家托比结婚,1968年在伦敦首演,1972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首演,并录制了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唱片。1979年,他与阿什肯纳齐合作录制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获格莱美奖最佳室内乐演奏奖。
1980年4月,美国《新闻周刊》将帕尔曼作为封面人物。1981年,他被美国《音乐杂志》评为年度最佳音乐家。1986年,耶胡迪·梅纽因赠予他一把1714年制作的斯特拉迪瓦里SOIL琴,美国总统里根授予他“自由勋章”。1991年,他为EMI公司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格拉祖诺夫的《小提琴协奏曲》唱片获格莱美大奖。
1992年,美国PBS公司拍摄的纪录片《帕尔曼在苏联》获艾美奖的最佳纪录片奖。1994年,他随以色列爱乐乐团访问中国和印度,在北京和上海举行音乐会。1996年,他与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美国专辑》唱片再次获得格莱美大奖。1999年起,帕尔曼任教于朱利亚音乐学院,2000年任美国底特律交响乐团首席客座指挥,美国总统克林顿授予他“国家艺术勋章”。2002年,他入选美国“古典音乐名人堂”,2003年获肯尼迪艺术中心荣誉奖。
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
波切利1958年9月22日生于托斯卡尼大区比萨省,天生弱视。他1965年开始学钢琴,后又学过长笛和萨克斯。1970年,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他双目失明。1987年,他毕业于比萨大学法律系,获博士学位,任职于比萨法院。1988年,他决定弃法从乐,师从贝塔里尼学声乐三年。1993年,波切利应邀与意大利摇滚乐歌星佐凯洛一起在欧洲巡演。1994年,他在意大利圣雷莫音乐节上演唱,获“最佳新人奖”,同年首张专辑《宁静的夜海》发行。他在摩德纳参加“帕瓦罗蒂与朋友们”的慈善音乐会,并在故乡比萨首次登台演唱歌剧,饰演《麦克白》中的马克杜夫。
1995年,他获圣雷莫音乐节声乐比赛第四名。1998年,他与莎拉·布莱曼合唱《告别时刻》,先后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和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举行演唱会,并在蒙特卡罗的世界音乐大奖颁奖典礼上获“最佳意大利歌手”和“最佳古典音乐诠释”两项大奖。1999年,在洛杉矶碗形露天剧场举行的格莱美颁奖典礼上,他与塞琳·迪昂合唱了《祈祷》,并获格莱美“最佳新人奖”。同年,他在维罗纳音乐节上参演《风流寡妇》,在密歇根歌剧院参演马斯内的歌剧《维特》,其自传《黑暗中的天籁》也在意大利出版。
2000年,波切利任卢卡波切尼音乐学院院长。2001年,他的专辑《托斯卡纳的天空》销量超过一百万张,获欧洲白金唱片奖。2002年,他在蒙特卡罗的世界音乐大奖颁奖典礼上获“全球最热卖的古典艺术家奖”和“最热卖的意大利艺术家奖”。2003年,他在美国巡演,并在上海举行独唱音乐会。2004年,他在普契尼音乐节上参演歌剧《托斯卡》,并在北京举行独唱音乐会。2008年,他与中国歌手张靓颖合唱奥运歌曲《拥抱爱的梦想》,其自传《别说再见》中文版在上海首发。2010年,他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演唱《今夜无人入眠》,2011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独唱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