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峰
【摘要】在应用型大学转型中,一些地方新建高校在探索过程中面临很多难题,以历史专业古代汉语教学而言,对它的基础地位认识不足、没有一本该专业的专用教材、教学方法跟不上转型步伐、考评方式单一等,为解决上述问题,应该作出相应调整。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 历史专业 古代汉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41-02
应用型大学经过十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在高校越来越深入人心,很多新建地方院校向着这一方向转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由于转型牵涉到方方面面,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值得深入探索。历史专业古代汉语课有其鲜明的特点,在转型中面临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面临的问题
一是对古代汉语在该专业的地位认识不到位。很多地方院校历史专业没有配备专职的古汉语教师,同时很多教育管理者认为这门课程对历史专业的学生作用不大。因此,开设该课程时大量压缩课时,任用资质不够科任教师等,导致学生的古籍阅读能力难以形成。
二是教材内容与学生能力培养脱节。从现有的古代汉语教材来看,目前还没有为历史专业学生量身定制的专用教材。大多数高校主要使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等,这些教材虽然对培养该专业的学生古代汉语的素质和能力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这些教材没有充分考虑历史专业学生的特殊要求,文选部分以文学类为主,史籍内容比重不高,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汉语言基础,在专业基础课课时普遍大量压缩的背景下,学生的知识体系难以构建,能力难以形成。
三是教学方法跟不上大学转型的步伐。迫于课时被大量压缩,学生基础薄弱等现实,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照顾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只得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台上口若悬河,学生台下忙于笔记,课业结束,学生仍然是满脸茫然,一无所知。稍微得法一点的教师能够深入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让学生以简驭繁。这些处理仍然只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在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与人才培养目标尚存在很大差距。
四是考评方式单一,缺乏层次性。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依然采用传统的考评方式,即通过书面考试,考试测评的重点则落在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由于大学向应用型转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由传统重知识体系完整性向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方面转变,由于能力和素质本身具有多层面性,自然需要有特殊的测评方式对各个层面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测评。因此,创新考评方式成为当务之急。
二、几点建议
一是正确认识古代汉语课在历史专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古代汉语由于解决历史专业学生的古代史籍能力问题,它对其他专业主干课程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该门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主干课程和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尤其影响到学生未来发展潜力的充分发挥。因此,教育管理者应将古代汉语置于基础课程的位置,课时量设置应适当,配备的教师应有相应的资质,让其真正发挥专业基础课应有的作用。
二是加强教材建设。必须编写与历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用教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构建起该专业所应有的知识体系,形成以后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在教材编写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规划教学内容,紧扣人才培养方案。二是要充分考虑专业特点,以历史典籍和出土文献的内容为主。三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体系。历史专业的学生没有开设现代汉语等课程,在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差,学习起来难度大,因此,教材编写应将现代汉语的一些内容编排进来。
三是妥善处理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任务。由于教学任务的重心发生改变,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能力培养,因此,教学上也要作出相应改变:一是围绕学生能力培养设置教学内容,如教学中应以文选阅读为重心,没有必要将古代汉语的文字、词汇、语音、语法、修辞和文化知识独立出来作专门和系统讲授,这些内容可以在文选讲授中穿插进行。二是合理分配学生学习时间,将古代汉语的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如布置课外小作业或课前预习。三是课堂上注意师生互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谈话式、讨论式、启发式、自学指导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四是充分发挥古汉语教学对学生人格塑造和素质提高方面的优势。依照蒋冀骋师的观点,教育的功利有三个层次,最基础的是知识教育,包括能力训练和部分素质培养,其次是道德教育,最高层次则是灵魂教育。如果只追求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是机器或奴才,只有三者兼顾,才能培养真正的人。[1]我们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培养学生素质之外,有必要适当吸纳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来完善学生人格和提高人文素养。在中国历史典籍里,有很多思想值得借鉴,它对坚定学生的人生信念、牢固树立自己的信仰是很有帮助的,如《春秋》中的微言大义,牵涉到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多种义理,至今闪烁着人文光辉,与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相辉映。
五是采用丰富多样的考评方式。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单就历史专业的古代汉语课而言,培养的是学生史籍阅读能力。不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很重要,“不温故而知新,其病也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应作为考评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传统的闭卷考试仍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温故而不知新,其病也庸”,只掌握基础知识而形成不了能力,也就达不到应用型大学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应该借助于平时课堂提问、小作业和读书指导等形式。此外,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和素质也应纳入到考评中,比如搜集整理地方文献。所以只有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对学生能力进行考评,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状况,教与学才能相互促进。
侯长林指出,“我国对应用技术大学与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还存在概念不清、认识模糊、基本规律把握不准的现象”,“都需要进行研究,否则理论研究落后,将会影响其健康发展。”[2]古代汉语教学实践与探索既需要在宏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和探索,同时它的实践和探索也可以为丰富宏观理论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蒋冀骋 《论大学功利的三个层次》,《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第1期。
[2]侯长林《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