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玉香
摘 要:培养职业农民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重点工程。通过对湖南省部分职业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职业农民培养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个体特征、农民家庭特征和农民培养要素的选择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性别影响培养意愿,男性参与培养的意愿强烈些;年龄、家庭总收入与培养意愿负相关;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土地经营规模、对职业农民培养的了解程度、培养经历与培养意愿正相关。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职业农民;培养意愿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农业兼业化问题不断加重。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需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扶持和培养大量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职业农民培养的研究成果颇多,主要集中于从定性和理论层面研究职业农民的涵义,培养的必要性、存在的障碍因素,培养的基本思路、模式、途径、政策,以及国外培养的经验启示等方面,而对其培养意愿进行研究的不多,代表性的有:Blundell Dearden & Meghir(2002)发现男性比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比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更可能参加与职业培养。杨晓军和陈浩(2008)认为性别、年龄、打工年限和培养经历对职业农民培养意愿有显著影响[1]。柳菲(2010)等将影响因素扩展至农民个体特征、农民家庭特征和农民对培养要求的选择 [2]。汪传艳(2012)得到包括实际年龄、初次外出务工年龄、性别、婚姻、收入状况等个体特征对培养意愿的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则没有显著影响[3]。王佳(2014)认为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对农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意愿存在显著影响。上述诸多研究为本文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对职业农民培养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从城镇化视角进行实证研究缺乏,本文拟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期望能为政府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职业农民培养意愿的影响因素
(一)农民个体特征。(1)性别。一般情况下,男性是农村家庭的顶梁柱,承担家庭主要生计负担,面临着更大的维持家庭生计的压力,因此接受培养的愿望比女性要强得多。因此,性别差异对农民参加培养的意愿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男性参加培养的意愿可能会更高一些。(2)年龄。农户年龄越大,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和吸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前置信息的影响,思想较为保守,培养意愿可能越低;年龄对农户参加培养意愿负相关。(3)受教育程度。农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对从事行业以及自己收入预期的选择。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吸收、运用能力相对较强,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较强,风险承担能力、决策能力比文化程度低的农民高。因此受教育程度与参与培养的意愿呈正相关。
(二)农民家庭特征。(1)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劳动力人数越多,劳动力越充足,可以灵活安排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降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雇工成本和监督成本,发挥家庭成员的协作精神和技术专长,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全员生产效率。因此,家庭劳动力人数与培养意愿呈正相关。(2)土地经营规模。家中耕地越多,农民更需要获取相关的技能知识。同时,家中耕地越多的农户,其农业收入和家庭经济条件也相对要较好,也相对具有经济实力去参加培养。因此,农民家庭经营土地面积与其参与培养的意愿呈正相关。(3)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收入对农民培养的影响方向不明确。一方面,家庭总收入越高,农民家庭的经济能力较强,有较多可支配的收入用于参加培养,提高自身能力和经营水平。另一方面,农民的家庭总收入越低,生存压力越大,迫切需要改变当前现状,摆脱贫困、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环境,需要通过培养,提高自身能力、掌握技术技能、获得增加收入的机会。
(三)农民培养要素的选择。(1)对职业农民内涵的了解程度。一般来说,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了解程度越深,对自身重要性的理解越深,越有愿望提高自身从业水平和经营管理技能,参加培养的意愿越强。因此,农民对职业农民内涵的了解程度越深,越希望参加培养。(2)培养经历。培养经历会影响农民再次参与培养的选择。之前有过培养经历的,如果培养效果较好,再次参加培养的愿望更强烈;如果之前的培养经历效果不好,参加培养的意愿会降低。因此,农民的培养意愿会受到培养经历的影响。
三、样本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
(一)样本数据来源。为研究湖南省职业农民培养意愿影响因素,在湖南省各县(市、区)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80份。回收率达到93.33%,其中有效问卷270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6.43%。在调查对象中发现,有188名农民愿意参加职业培养,占总人数比例的69.5%;有82名农民不愿意参加职业农民培养,占总人数的30.5%。
(二)模型构建。由于职业农民的培养的影响因素均是分类型变量,需要借助非参数检验方法,这里进行卡方检验,其公式为:
其中,r为培养意愿的各影响因素的行数,c为培养意愿的各影响因素的列数,fo为实际观测频数,fε期望观测频数。
四、湖南省职业农民培养意愿的实证分析
(一)交叉表分析。运用SPSS19.0对调査数据进行卡方分析,检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二)实证结果分析。(1)性别影响培养意愿。调查显示,男性农民愿意参加培养的比例达到52.9%,女性农民愿意参加培养的比例达到16.6%,说明男性和女性农民参加培养的意愿都较强,性别的卡方值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卡方值为0.022<0.05,表明性别是影响农民培养意愿的因素,男性参与培养的意愿越强烈。(2)年龄与培养意愿负相关。在调查对象中,愿意参加培养比例最高的是41-50岁年龄组,达到36.6%,最低的是6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调查总数的0.3%。其卡方值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证明年龄是影响农民培养意愿的因素,且年龄与培养意愿呈负相关。(3)受教育程度与培养意愿正相关。从卡方检验结果来看,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民参加培养意愿的一重要变量。从比例上来看,初中文化不愿意培养的比例最高,占
22.2%,而大专以上不愿意参加培养的比例没有。结果表明,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农民参加培养的意愿逐渐增强,受教育程度与农民培养意愿呈正相关。(4)家庭劳动力人数与培养意愿正相关。家庭劳动力人数为3个以下、3-5个、5个以上的农民家庭不愿意参加培养的比例分别为20.4%、9.2%、0.9%。劳动力人数在3个人以下的不愿意参加培养的比例最高。卡方检验的结果为0.022,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家庭劳动力人数与培养意愿呈正相关。(5)土地经营规模与培养意愿正相关。土地经营规模面积越大。培养意愿越强烈。0.5公顷以上的培养意愿最强烈,没有不愿意参加培养的,其卡方值为0.006〈0.05。表明土地经营规模是影响农民培养意愿的因素。(6)家庭总收入与培养意愿负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家庭总收入的增加,农民愿意参加培养的比例越低,参加培养的意愿越低。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家庭月总收入越低,培养意愿更高。因此,家庭月总收入与培养意愿呈负相关。(7)对职业农民培养的了解程度与培养意愿正相关。对职业农民内涵了解程度越低,参加培养的意愿比例越少。而比较了解和知道的比例很高,分别占22.5%、44.2%。卡方检验值为0.01,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对职业农民内涵的了解程度与培养意愿呈正相关。(8)培养经历与培养意愿正相关。没有培养经历的农民,不愿意参加培养的比例高达
29.8%,有培养经历的农民,不愿意参加培养的比例仅为0.7%。卡方检验结果为0.01,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是否有培养经历与培养意愿呈正相关。
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完善湖南省职业农民培养的对策
(一)加大职业农民的政策扶持。职业农民的成长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要将强农惠农等扶持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力度,将现有扶持家庭农场、专业生产的各项政策落实到职业农民头上,形成综合性的职业农民扶持政策体系。加强与信贷部门沟通,争取在创业资金上有所突破,从简化贷款手续,减免或降低贷款利息等方面着手,帮助职业农民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扶持职业农民稳步发展。
(二)理顺管理制度,形成工作合力。打破现有多头管理、头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建立省、市、县、乡四级管理体系,省委省政府要下文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能职责,协调一致,负责做好培养的信息反馈工作,针对反馈的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形成农业牵头,科技、教育、人社等相关部门配合的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格局,联合出台一些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争取出台《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条例》,切实保障参加培养的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建立培养制度,遵循培养规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个复杂而又艰难的工程,必须狠抓制度建设,以制度来规范和引导职业农民培养的健康运行。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首先是建立农业职业准入制度。二是要创立农业就业制度。将大多数的在农村工作的农民、返乡农民工、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建立激励约束制度。建立健全的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农民的参与培育的积极性,职业农民自愿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四是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在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情况下,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的集体土地主动流转,职业农民自愿接收土地的积极性。需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流转平台、土地流转方式及相关的土地流转政策法规。五是建立教育培养制度。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纳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农民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责任,作为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实行培养、管理和考核三分离。
参考文献:
[1] 杨晓军,陈浩.城市农民工技能培养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46-53.
[2] 柳菲,杨锦秀,杨启智.四川省农民培养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1):105-109.
[3] 汪传艳.农民工参与教育培养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东莞市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2(8):35-40
[4] 王佳,余世勇.农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