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合奏之美
——以绘本作文教学《大卫,不可以》为例

2016-06-16 00:56章静
湖南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卫绘本习作

章静



阅读与写作合奏之美
——以绘本作文教学《大卫,不可以》为例

章静

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绘本。于是,开始致力于绘本研究,试图找到绘本与习作教学的最佳契合点,探索以绘本阅读为背景的习作形式。笔者认为,基于愉快阅读体验基础上的读写一体的绘本作文,是阅读吸收之后的倾吐,感悟后的升华,是融积累、表达为一体的新的习作形式,是经典阅读与自由创作合奏的美妙乐章。

一、绘本阅读,美妙的开始

1.精选绘本,打开一扇美丽的窗户。绘本之所以备受孩子喜爱,是因为它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幼儿的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性的思维,是一种表象的思维。而绘本以画传递故事情节,比一般纯文本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也更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更能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这次,我从绘本中选择了《大卫,不可以》。这是一本外国经典绘本。全书内容简单: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画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这样的绘本不仅绘画精美,构图、色彩能使阅读者在视觉上产生愉悦,而且每张图画都有丰富的内涵,图与图之间呈现独特的叙事关系。

2.指导观察,步入精彩的绘本世界。绘本阅读从观察入手。(1)观察时要抓住主题(重点),才能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明确。指导学生观察《大卫,不可以》时,有一幅图是大卫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画面内容丰富,主人公很明确。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时,可引导学生将大卫作为观察重点。(2)观察要有次序,才能使思维表达有条理,特别是观察人物。老师问:这个小男孩就是大卫,大卫长什么样呢?别着急,咱们先仔细看看,他的头、眼睛、鼻子、嘴、身子、胳膊、腿。谁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来描绘一下?我们再来看看大卫在干什么,他是怎么做的。老师的语言提示明确,学生就能根据这些提示来观察和表达,做到言之有序。(3)观察要细致,形成清晰的形象,使文章内容更具体。绘本的魅力在于它的画面。画家的匠心往往体现在画面的每一个细节。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不要放过。在教学生观察大卫站在一叠书上颤颤巍巍去够鱼缸这幅图时,我说,孩子们再仔细看看,你还关注到这幅图的什么,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引到倾斜的书本、鱼缸上来。于是,学生看到了鱼儿四处逃窜的情景,看到了金鱼惊恐的眼神,下一秒鱼缸可能摔碎,下一秒大卫可能会掉下来,从而明白此刻调皮的大卫危险的处境。事实说明,观察细致才能使外在景物在头脑中形成生动鲜明的表象,进而写出内容充实、具体的好文章。

二、大胆想象,美好的体验

1.想象需要创设情境。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但这种潜能,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下才可能激活。在教学《大卫,不可以》时,我这样引导孩子:我们还是来看看“大卫,不可以”这句话是谁说的吧。哎,看不到此时妈妈的表情,你能想象一下吗?妈妈生气的神情你能用语言描绘一下吗?学生顿时冒出很多词句:怒目圆睁、眉头紧皱、火冒三丈、脸涨得红红的、双手叉腰……我不由得夸孩子们,你们想象得多好呀,每个人想象中的妈妈都不一样。这就是绘本的魅力!那么我们以后看绘本的时候就可以大胆想象。正因为老师自然贴切地情境创设,孩子们才一步步走入画境,把画上的大卫当作活生生的伙伴、对话的对象。造境的成功,才会有学生积极的、丰富的想象流淌。

2.想象需要感同身受。想象要合理,但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评判,更不能以教师的好恶为准绳。想象必须合乎儿童心智发展水平、认识规律,合乎儿童向善、向美之心。在教学大卫看电视里的超人,不愿去睡觉时,我说:刚才我们一直在仔细观察,现在我们要走进大卫的内心。看!电视里播放着大卫最爱看的超人,看得正起劲,妈妈在一旁喊,回房间去!如果你是大卫,你会怎么想?能不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此时大卫的心情?学生说出一串词:生气、郁闷、烦躁、扫兴、无奈、伤心……我继续让学生想象大卫可能的心理活动和语言,然后告诉学生:在这幅图中,我们虽然无法知道大卫的真实想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大卫的神情、动作,揣摩他的想法,从而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就是:用心感受。

3.想象需要思前想后。图片只是一瞬间的定格。指导学生看图时不能光看图上有的内容,得让画面动起来,让人物说话,让事情继续发展下去,因此引导学生想想事情的前因后果很有必要。大胆设想在这之前发生了什么,在这之后还会发生什么,这就叫思前想后。《大卫,不可以》中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这幅图特别有趣,仔细看,大卫下巴上的污泥里还扭动着一条小蚯蚓呢!于是我充分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在这之前,大卫都干了什么?谁有与众不同的想象?之后还会发生什么呢?贴近孩子生活实际而又趣味横生的场景在孩子们的想象世界诞生了。

三、编写故事,完美的呈现

有了前面的快乐阅读,尽情想象,充分表达,创编绘本故事也就水到渠成了。低年级的孩子作文才刚刚起步,为了减缓创编故事的坡度,课堂上还是遵循小组合作在前,个人任选一幅创作写话在后的步骤。

在教学《大卫,不可以》时,我让孩子们口头创编前面指导的画面。鉴于三年级孩子的学力,我觉得范文引路还是必要的。通过范文,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探究。在交流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故事抓住了角色的“动作、神情、心理”,不仅写了主要角色的表现,还写了周围的环境,所以很生动。然后我进行写作方法小结:要把一个场景写得像动画片那样吸引人,就要仔细观察,让笔下的人物动起来,说起来,想起来,如果还能用象声词对声音进行描摹,那就更加生动形象了。这样设计是希望把例文当成一个台阶,一根拐杖,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寻找到写好场景的方法、技巧。然后我问学生:你们有没有信心真刀真枪来写故事?把绘本中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两幅图一起呈现在屏幕上,请他们选择其中最喜欢的一幅,创造一个全新的绘本故事。传统“看图写话”的封闭被彻底打破,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成功地实现想象的大胆飞翔。在老师精彩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以自己的语言多角度重构这个有趣的故事,实现了语言重构与文本解读的完美融合,为作文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活水。

阅读绘本作品,对儿童来说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是由外到内的“意化”过程。而有了这种享受之后,儿童会产生一种美好的内心体验,教师引导其将这种内心体验诉诸笔端,这是由内到外的“物化”过程。这样的阅读和写作是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文本的意义在儿童兴致勃勃的参与中得以重构,文本的意蕴在儿童的个性化言语的召唤中得以延展。儿童在阅读和习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参与了文本的二度创造。习作的过程,是抒发情感的过程,更是创造美好的过程。

(作者单位:湘潭市雨湖区熙春路逸夫小学)

猜你喜欢
大卫绘本习作
绘本
绘本
大卫,不可以
绘本
大卫,圣诞节到啦
拯救大卫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