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发展的范本
——邵阳市北塔区大力推进教育均衡纪实

2016-06-16 00:56刘秋泉吴秀娟通讯员黄燕华
湖南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北塔学校教育

本刊记者 刘秋泉 吴秀娟 通讯员 黄燕华



城镇化进程中教育发展的范本
——邵阳市北塔区大力推进教育均衡纪实

本刊记者刘秋泉吴秀娟通讯员黄燕华

北塔区四大家领导深入学校调研

位于资江北岸的邵阳市北塔区,于1997年10月区划调整时成立,因明朝万历年间“北塔”而得名。建区时,这里完全是一片乡村。经过城镇化进程,现在则是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新城区。

“北塔教育的发展也伴随这一进程。我们从农村教育薄弱的底子起步,以城区教育的标准,进行了脱胎换骨般的转型与提质。如今,基本实现了‘四个一’,那就是:城乡学校一样美丽、城乡课堂一样活跃、城乡教师一样敬业、城乡孩子一样可爱。”区教育局局长黄国民介绍说。

透过黄国民的这番话,记者仿佛看到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北塔教育之花在资江北岸次第绽放。

发展中的问题用发展来解决

2013年7月,黄国民从区政府党组成员、区政府办党组书记、主任的任上,主动要求挑起了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的担子。在不少人看来,这是“水往低处流”,可对于黄国民,却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我在原郊区的学校工作过17年,后来又在各个岗位接触和联系教育,可以说与教育有很深的情缘。回归教育干老本行,一是圆自己的教育梦,二是北塔教育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节点,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我觉得应该为此做点事情。”黄国民表示。

开学啦,我们在国旗下茁壮成长

其时,北塔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路网拓城、商贸活城、生态秀城”发展战略,正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滨江新城”。美丽新城的建设,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北塔区因此把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正是这样的背景,给了黄国民鼓舞,也给了他施展拳脚的舞台。

在黄国民眼里,一个地方教育的发展,关键在党政重教,对北塔这样一个处在飞速发展中的新城区尤其如此。对于党政重教,他感慨颇深,面对记者如数家珍——

2013年,区里召开“党政议教9.9联席会议”,解决了八大教育问题;2014年8月28日,召开党政议教联席会议,解决了六大教育问题;2015年,区政府常务会议一次性增加教育投入327万元……

区委书记肖拥军说:“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民生问题。在教育上抢得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全区上下要顺势而为,迎难而上。”

区委副书记、区长仇珂静说:“兴办教育是一种责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全区孩子共享教育的蓝天。”2015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她就到偏远的五七学校检查操坪硬化和校车安全。看到崎岖的乡村道路,她要求有关部门设置标识标牌,并加固悬崖路段的防护措施。

主管教育的副区长刘鹏高则在上任第一时间走遍了全区所有的学校……

“抓铁有痕,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也是我们北塔教育的特点。”区教育局主管学校建设的副局长陈付利介绍说。

投入任务艰巨而财力“捉襟见肘”,是北塔教育面临的现状。对此,北塔区采取“全力落实教育保障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区直部门联系帮扶学校机制、向上争取经费、招商引资、爱心企业人士捐款”等措施来破解。5年来,筹集资金3亿多元,新建校舍12800余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5000余平方米,完成了8所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及3所(城区1所、农村2所)“市级园林式单位”学校建设,原址重建学校2所,完成了2所学校的煤改气工程,全区17所中小学校舍装修美观,有围墙、硬化操场(运动场),全区所有学校班级中老式陈旧的课桌椅全部换成标准式的钢木课桌椅。

状元学校由三个村小合并而成,现在是北塔区最大的小学。学校分三个阶段投入到位:1998年投入380万元建成教学大楼;2001年投入100多万元修建科教楼;2013年,花40多万元旱厕改水厕,花50多万元进行操场硬化;2015年暑假,花200多万元对所有教室进行装修,花30多万元将课桌椅全部换成钢木课桌椅,花60多万元建设“班班通”。其发展过程简直就是北塔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因为财力有限,北塔区采取外“穿衣戴帽”,内“翻个底朝天”的方法,做到既夯实底子,又有面子。

比如,他们投入170万元,完成高撑中心学校、协鑫阳光学校、状元中学、状元学校等4所学校的厕所改建和高撑中心学校、陈家桥学校、茶元头中学等3所学校“园林式单位”创建。还为北塔小学改建了大门,修建了学生食堂,硬化了操场,更换了状元中学教室的门窗,美化教室墙壁,硬化了枫林文华希望小学操坪,为协鑫阳光学校修建了花坛等设施。又如,投入250万元完成田江小学校舍安全(建筑面积1198.41平方米)主体工程和室外装饰,投入300万元完成田江高撑学前教育中心建设征地工作,修建了围墙,土地平整全面完成。茶元头中心完小则整体搬迁完成了立项,形成了规划设计图,完成了招投标工作。还投入76万元,完成了陈家桥乡中心幼儿园7334平方米土地征地工作……

“平安校园的建设是‘重头戏’,我们先后投入近200万元,为8所规模较大的学校各聘请2名专职保安,实行24小时门卫值班,其他学校聘请1名兼职保安,招募了350名平安志愿者,每天在各校门口学生上学、放学时段轮流值班护校,还为全区学校配备了防爆器材;2015年,我们又在全市率先设立校园校车电子监控管理平台及校车管理办公室,在校园安装了48套监控系统、334个视频探头,在35台校车上安装了车载3G视频监控系统,对全区17所中小学、21所幼儿园进行了实时网络监控。”教育局主管安全的副局长李峰华说。

这样,一大批美丽平安的新校园应运而生,连素有北塔区“黄土高坡”之称,贫瘠、偏远的茶元头乡六十村,都有了一所“邵阳市绿色环保学校”——六十苗圃希望小学。

当然,北塔教育同样不乏“大手笔”。

2014年1月28日,北塔区委、区政府与邵阳市铭志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招商协议,创立“湘郡·铭志学校”。该校征地77337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为一所12年一贯制、6000名学生规模的高标准民办学校,采用长沙市长郡中学托管办学模式,2016年秋季实施招生计划。学校的建成,将改写北塔区没有高中教育的历史。

好习惯,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

其中,有46669平方米土地属于一地踏三乡的搭界之地,征地矛盾突出。区委书记和区长亲自高位协调,并且拍板把这70亩商业用地变更为教育用地。区里明确区委副书记杨韶辉、区政协副主席林道藩具体抓。项目启动后,由于符合全市三年化解“大班额”行动,又被列为市重点项目,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邵刚、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胡颖、李志雄负责。

而将商业用地变更为教育用地,政府少赚1亿元。

“教育信息化,钱从哪里来?这曾令我们一筹莫展。但我们下定了决心要搞。”黄国民的语气非常坚定。

2013年以来,结合区域小、学校相对集中的实情,北塔区参照华容经验,采用“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PPP模式”,报请区委、区政府同意,与湖南领信教育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投资390万元(分5年支付),受益20年,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全区17所中小学校接入光纤网络,建成交互式“班班通”网络教室182间、多媒体教室7间、学生机房17间、录播教室2间,建有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育局及中小学校教育空间网络平台、师生个人学习空间等。还投资210万元,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471台,全区专任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由此,北塔区荣获“2014年度市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称号,被省教育厅评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市、区),奖金100万元。

“发展,解决了发展中的问题。现在回头看当时这个决策,确实给北塔教育带来了教学手段的彻底革命。”黄国民高兴地说。

美丽安全校园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吸引了大批学生“回流”。状元中学、状元学校、北塔小学、高撑中心学校、协鑫阳光学校都是生源爆满。2013年11月,偏远的五七小学开通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一台校车,又调配了9名年轻本科教师,学生数一下子由70余名增至目前120余名。“自从有了‘班班通’,上课好方便,学生们好快乐,不少家长将孩子从其他市区学校转回来啦。”协鑫阳光学校校长孟应周也欣喜地对记者说。

2014年和2015年,北塔区成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差异系数达标县(市、区),是邵阳市唯一系数达标县(市、区);区教育局连续两年年度绩效考核被评为“区良好单位”,2015年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北塔新城在市区教育大格局中已成鼎立之势。

立足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提质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昔日的乡村学校纳入北塔区教育版图。那么,转型发展过程中,乡村教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以适应城区教育,又如何让已有的师资成为优质教育资源中的“标配”呢?

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根教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是北塔教学模式的常态。借着教育信息技术这一东风,近年来北塔区踏上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他们的思路就是,通过课改对课堂教学进行“提质改造”,同时实现教师队伍的“转型升级”。

2014年初,区财政安排课改专款,区教育局与中国学景教育中心签订课改培训协议,先在状元中学七年级、协鑫阳光学校三至五年级等14个班级试点;2014年秋季,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在区内180余个班级铺开施行。

最初那会,部分教师出于一种惯性,出工不出力,还与教育局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开弓没有回头箭”,黄国民下了“狠心”,要“先强按牛喝水,然后让牛觉得水好喝”。为此,他深入学校、课堂,亲自抓课改,也因此被许多老师调侃道:“差不多把所有学校给踩烂了。”

状元学校教师曾玉兰清楚地记得黄国民第一次“突袭”课堂听课的场景。那是2014年9月初,她执教四年级的写字指导课。黄国民坐在教室后排,听课之余,还留心观察学生的听课笔记、课堂纪律,翻看孩子们的练习册。这些课堂教学常规看似细枝末节,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课后,黄国民找来曾玉兰,跟她分享自己的听课心得,诚恳地提出了几点建议,并鼓励道:“班上的学生,总体来说学习习惯还不错,取得优异的成绩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那堂课之后,黄国民依旧关注着这个班级的情况。曾玉兰也不负众望,她教的班多次在语文教学检测活动中取得喜人的成绩。

走进枫林文华希望小学,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声音——“同学们,请先跟我一起读题……”四年级学生蒋芙蓉站在黑板前,落落大方地讲解着数学习题的解题思路,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班上的其他学生则在她的身边围拢来,聚精会神地听着,时而凝神思考,时而小声讨论。

“这就是我们的课堂,孩子们落落大方,没有一丝扭捏、羞涩的神情。”面对课堂教学改革给学校带来的改变,校长杨文昕掩饰不住内心的那份自豪。

在状元中学的录播教室里,语文教师王丽正在给九年级学生上《答司马谏言书》一课。课前,学生拿出导学案,注音、释义、辨词等预习环节早在家里便下足了功夫。课堂上,王丽用教学一体机将有待学生探讨的问题展示出来——“这篇书信体驳论文中,作者批驳了司马光的什么观点?”“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王安石对变法的态度?”学生被分成6个小组,同伴之间相互合作、探讨、质疑、交流。

与这间录播教室实时连接的,还有陈家桥中学和茶元中学两所学校的录播教室。这两所学校虽然位于城镇偏远地带,得益于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上同一堂课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王丽坦言,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生搬硬套地套用固定的模式,而是让教师尝试着走自己的路。教育信息技术为课改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教师不再是关起门来自顾自地摸索,不同学校的教师、学生之间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进行切磋交流,使现实中的课堂延伸开来,老师们得以走进更多的课堂,倾听不同的声音,课改之路才会走得更远、更好。

据状元中学校长陈善逵介绍,学校借助录播教室,采取“一托二”的授课方式,如此一来,状元中学的课改课堂将在这两所乡村学校“同步直播”。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同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跨越了空间的阻隔,一问一答之间,智慧自然生成。

全员参与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见证着北塔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步履。2015年,在邵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市级决赛中,北塔区茶元头乡中学教师郑丑生荣获初中物理组一等奖,状元学校教师雷艳伟荣获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组特等奖第一名。近两年来,该区有3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获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比赛市级决赛一等奖。

落脚于课堂推进课改,这是着眼于“点”,为教师的提升积蓄力量。而关注师资队伍结构的调整,则是立足于“面”,让北塔教育拥有恒久发展的动力。

王雄云,乔梁希望学校新进语文教师,同时身兼美术、品德、信息技术和科技课教师,2015年9月加入到这支仅有12人的教师团队中。此前,除了校长余亮外,另外10位都是女教师,余亮也因此时常被老师们戏称为“万花丛中”的那“一点绿”。

据北塔区政府主任督学、教育局副局长肖新良介绍,近年来,北塔区陆续招聘年轻教师,小学以专科学历为起点,中学以本科学历为起点,师资结构相对合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依然主要是女教师,这在农村中小学校尤为突出。”肖新良说,“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不能单单依靠女教师,男教师的阳刚之美也是教育所需。”

2014年,在全区组织的教师招聘中,25位入选者是“清一色”的“女将”。因此2015年北塔区致力于改善教师性别结构,鼓励符合条件的男性应聘教师职位。在24位最终入选者中,有9位男性,男教师录用比达37.5%。王雄云便是其中的一位。

此外,北塔区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还定下了这样一条“规矩”:新近招聘的年轻教师都得下到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任教,做到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的优先充实、优质配备。在北塔,农村地区偏远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一批批志存高远的青年教师坚守在农村学校的三尺讲台上。近5年来,北塔区将招聘的111名教师、定向委培的5名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

目前,北塔区农村学校50岁以下教师比例为74.8%,城区为79.3%;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农村学校比例为86.8%,城区为87.4%。面对这一新举措的推行,甚至有城区学校的校长羡慕地说:“我们区里最年轻、最有发展潜力的老师都在偏远农村的教学一线。”

让乡村教师同样能够享受到优质、即时的教育信息服务,这也是黄国民和教育局一班人挂在心头的一桩大事。为此,区教育局着手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中小学校教育空间网络平台和师生个人学习空间,向各校拨付2至5万元不等的教研经费,“研”优秀课例,“晒”活力课堂,上传信息,分享资源,探讨疑难,交流经验。

在黄国民的办公电脑上,他一打开教育空间网络平台,北塔区任何一位教师的备课笔记、教育日志、课堂实录、教学感悟等内容便能够生动地呈现出来。

区内名师的教育教学空间面向全区所有教师开放,教育智慧的探索与启迪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在网络世界延展开来。“虽然有些乡村学校的老师出行时有不便,但他们的视野不会因地域而受到局限,就算是在最偏远的村小任教,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依然可以即时送达。”黄国民说。

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

“铃声一响,我的心就飞了起来,下象棋、练书法,真是太有意思了。”高撑中心学校五年级学生曾伟高兴地说。早在2009年,北塔区便成立了青少年活动中心;2011年,该区先后在高撑中心学校、协鑫阳光学校等6所学校创办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和城市孩子一样,这里的孩子们也有了一片快乐成长的天地。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在希望的田野上……”随着悠扬的旋律响起,口风琴班的孩子们信手拈来,一连吹奏了好几支曲子,让伫立一旁的欣赏者大饱耳福。这是协鑫阳光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里的寻常景致。每周二、周四下午,学生可自主选择舞蹈、唱歌、美术、手工制作、电子琴、计算机、乒乓球等数十个兴趣班课程,体验多姿多彩的童年时光。每到开课前,常常是教室门还没打开,就有好些个孩子等在那儿。

“学校就应该把快乐还给孩子。”在黄国民的理解中,快乐理应是童年生活里最鲜活的记忆,不论城市还是乡村,每一个孩子都要拥有快乐的童年。

据协鑫阳光学校校长孟应周介绍,校内教师可依据自身特长与喜好申报兼任少年宫辅导员。在这里,51岁的语文教师端坐在琴房,指尖流淌出美妙的音乐;年轻的数学教师现身于舞蹈教室,用曼妙的舞姿与孩子们一同感受这无声语言的魅力……她们在教学之余,从网上搜罗相关的课程资源,自己先做回“学生”,再把所学的内容教给学生,那份在专业上的执着、严谨,一点也不逊色于专职的任课教师。此外,乡村学校少年宫还聘请有专业特长的社会人士来校任教;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还统一组织区内有才艺特长的名师在各少年宫巡回上辅导课,乡村孩子们的快乐童年因为有了他们的参与,变得愈加绚烂多彩。

在乡村学校少年宫为学生提供多彩活动的同时,北塔区教育局还通过各种整合方式,将少年宫打造成真正的儿童乐园。北塔小学少年宫投入资金20多万元,将旧教学楼整修一新,开辟了电脑室、科技制作室、图书室与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体育室、棋艺室、十字绣等10个活动室,并建立了高标准的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场地。协鑫阳光学校少年宫依照一室多用、一地多用原则,对教学设备设施进行有效整合,设有开放式漂流书屋、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电钢琴室、科学实验室等13个活动室,电子琴、美术画架、计算机、呼啦圈等教学设备也一一配备到位。

在高撑中心学校,科技教师雷红全饶有兴致地介绍着学生的发明创造:停水自动闭锁装置、防滴水式雨伞、老人防摔倒座椅……“有时,你真是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在科技室的展厅里,摆放着欧阳一平研发的“伪钞自动打孔验钞机”。“这孩子的父母是开文具店的,有时收到假钞,只能退还给人家,但还是不能减少假钞在市面上的流通。他便突发奇想,尝试着在验钞机上联动一个打孔装置,假钞被发现后,机器会自动在票面上打孔。”

除了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之外,学校也为孩子们营造了体验科技神奇魅力的多种选择。防震减灾科普室里悬挂着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的防震减灾手抄报,地震逃生十大法则、户外避震有巧招等科普知识融进了那一张张创意盎然的手抄报之中。孩子们一个个化身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讲员”,原本看似枯燥无味的科普知识就这样走进了他们的心中。农场种植园里的小花小草,每个班级都有人定时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校园气象站则成了学生即时观测气象状况的天堂,大自然的万千气象成为学生触手可及的课程资源。每当出现日食、流星雨等天文现象时,校园的天文台总是人流涌动。“看,太阳在一点点地缩小,先是变成小船,然后变作柳叶眉,最后只剩下一条线,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一切显得那么神秘……”学生陈静在观测日全食后,兴奋地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从习惯养成教育起步,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奠基,这同样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必修课”。

在一所偏远乡村学校调研时,这样的一幕曾让黄国民久久地不安。“仅12名学生的乡村小学,教室里摆放着5个空空的垃圾桶,却依然是垃圾满地。”看着那些在阳光下奔跑、嬉闹的孩子,安静的校园成了“菜农学堂”,黄国民暗下决心,将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列为北塔区教育版图里的重要内容。

这不,黄国民身先士卒地向自己立了条“规矩”。素来是“老烟枪”的他,常常是烟不离口,但只要是到学校视察,再大的烟瘾他都强忍了下来。“创建无烟校园,首先得从咱自己做起吧!”黄国民笑道。

自2012年以来,全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导向,从学习、礼仪、卫生、安全四大行为习惯的养成着手,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黑板报、升旗仪式、德育基地、橱窗、校园广播、图书室、心理咨询室等悉数成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阵地”。

茶元头中心完小以“我是茶元人,我爱茶元校”为主题构建乡土校园文化;协鑫阳光学校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教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北塔小学开设“诚信书屋”,让书香溢满校园;陈家桥学校创建“乡村园林式学校”,师生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

习惯养成教育成了督导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月一评比,并在区教育网站上进行公布,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每学年结束时,经区教育局综合考评,“习惯好学生”“习惯好班级”“习惯教育优秀教师”“习惯教育优秀家长”等荣誉称号成了对习惯养成教育硕果的最大嘉奖。五七小学二年级学生唐诚的妈妈羞涩地说:“我真的没想到,我不经意在家乱丢垃圾,女儿就随手捡起,并强调说大人也要讲卫生。”2014年,北塔区“习惯成就未来”系列活动被市文明委评为“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常言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乔梁希望学校校长余亮出生于农家,深知行为习惯的养成看似细枝末节,却影响着孩子们的一生。他组织学生开展“传米”活动。学生在操场上一字排开,将手中的几粒米击鼓传花般地传递下去,最后将所传递的米粒收集起来,煮成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念诵古诗《悯农》成为孩子们每天中午餐前的“必修课”,教室里贴着珍惜粮食的标语……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孩子们散落在餐桌上的米饭越来越少,他们的心间种下了一颗爱惜粮食的种子。

双树学校,一所乡村小学,10位教师,67名学生。2015年暑假,区财政投入30余万元,将学校原有的旱厕改为水厕。以前夏天的时候,常有刺鼻的气味窜出来,飘荡在教室和走道里,让人无处逃遁。在该校校长刘红旗看来,从“土厕所”到“洋厕所”,对农村的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学生行为习惯的改变。“在这之前,农村里长大的孩子有时难免不注重个人卫生,时常是一副脏兮兮的模样,如厕也很少用卫生纸,有时甚至会把废弃的作业本拿来救急。”刘红旗说,“现在,随着厕所的‘升级换代’,照着以前的做法,厕所必堵无疑。于是,老师们从最基本的行为习惯教起,饭前便后要洗手、如厕时要随身携带卫生纸、废纸必须放到字纸篓里……”

就这样,孩子们慢慢地改变了以往的随性、散漫,变得温文尔雅起来。

猜你喜欢
北塔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京津冀诗歌
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北塔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京津冀诗歌
学校推介
评《苍老的北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