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
摘要: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校园不同功能区环境噪声进行的等效连续A声级测定。评价渭水校区声环境质量的高低,分析造成噪声污染的原因,分析其成因,提出了噪声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声环境;分析
1.实验目的和测点的选择
本实验目的:掌握校园周边环境噪声情况,通过仪器监测,对所处高校的声环境质量做出一定的分析。
监测点的布设:本实验选取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校园内选取4个不同功能要求的位置作为测点:测点1选择南门临街处,测点2选择操场中心,测点3选择图书馆广场中心处,测点4选择9号楼中心处。
2.监测方法
(1)采用定点移动测量法。
(2)每个测点每20秒读取一个瞬时A声级,共计读数100组。
(3)保持声级计距地面1.2米高度,保持每次测量的位置和高度保持不变。
3.测量仪器和数据处理
仪器型号为HS5671A型噪声频谱分析仪
对原始数据并加以分析,计算等效连续A声级;整理累积分布声级L10、150、L90。结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对噪声进行分析和评价。
4.测量结果:(单位:dB)
监测地点:测点1(南门临街处)
监测时间:2015年11月8日14时00分至15时06分
Leq=63.00,L10=67.1,150=56.6,L90=47.5
主要噪声源:建筑施工,交通噪声(公交、高铁)、行人
监测地点:测点3(图书馆广场)
监测时间:2015年11月8日15时38分至16时11分
Leq=52.75,L10=59.7,150=49.1,L90=44.9
主要噪声源:施工噪声(辅),人流(主)
监测地点:测点4(9#宿舍楼后公共绿地处)
监测时间:2015年11月8日16时15分至16时49分
Leq=53.14,L10=57.7,150=51.6,L90=48.1
主要噪声源:来往人流、学生活动发出的噪声
监测地点:测试点2(东区操场中心处)
监测时间:2015年11月8日17时0分至17时33分
Leq=53.83,L10=56.1,150=53.4,L90=51.0
主要噪声源:飞机、运动的同学、周围施工噪声、校外车辆
5.数据分析
(1)南门临街处,其起伏噪声的峰值为67.1分贝,背景噪声值为47.5分贝,该地的环境噪声波动大,在测量时,不时有泥头车、公交车从路边经过,导致数据的峰值监测值非常高。该地区的连续等效A声级为56.6分贝,超出文教区域的噪声规范标准1.6个分贝,已经属于轻度声污染区域。
(2)图书馆前广场中心处,其起伏噪声的峰值为59.7分贝,背景噪声值为44.9分贝,实际测量时(连续等效A声级为49.1分贝可看出),图书馆前广场的整体环境比较安静舒适的,由于图书馆周围在施工,导致偶尔产生一些较大的噪声。
(3)9#宿舍楼后公共绿地处,其起伏噪声的峰值为57.7分贝,背景噪声值为48.1分贝,从数据上看到,该地的噪声波动并不大。由于处于宿舍楼之间,同学们的居住场所,此时的主要噪声源仅来自于过路的同学们所发出的言语交谈声。
(4)东区操场中心处,其起伏噪声的峰值为56.1分贝,背景噪声值为50.0分贝,从数据上看出,作为一个发噪单体的运动场噪声的波动值和峰值似乎偏低,可能与测量时间为周末傍晚,运动场内的人数不多有关。且整个体育场是开放式露天体育场,聚声效果强。
6.声环境评价总结
从整体角度上来看,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的整体声环境还是符合规范标准的,但是连续等效声压级对偶发噪声不明感,所以单单从数据上看是感觉不出那种存在的短频却经常出现的噪声。由于位于西安的北郊三环,为工业经济开发区,不难解释,学校的南门有高铁穿过,偶发噪声对正常教学干扰大,且学校的周边尚在施工中,噪声大。
以下为一些对周围声环境的改善措施的建议,希望能够奏效:
(1)可在学校的外围墙处(紧挨教学楼这一区域)设立声屏障(有条件设混凝土墙)。也可考虑构筑绿化带(例如德文式堤)
(2)适当考虑将教学楼与宿舍楼的窗玻璃改为双层中空玻璃,防噪降噪。同时也满足保温要求。
(3)建议在宿舍楼与宿舍楼之间多种灌木以及一些乔木,除了起到声屏障的作用以外,还可以达到调节局部环境气候和改善居住舒适度的作用。
(4)建议在体育场的内部做一些吸声处理(例如在雨篷部分的张拉膜上使用吸声材料,在体育场看台的下边的石材表面做吸声处理)从而从噪声源处减少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