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麦香
父母批评宝宝时要讲究语言艺术,一旦语言使用不当,不仅收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宝宝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断犯错、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在宝宝犯错误时,父母给予适当的批评是塑造宝宝良好性格的手段之一,但批评一定要讲究语言艺术,否则,要么伤害宝宝的心灵,要么激化亲子矛盾,最后父母精疲力竭,却收效甚微。以下四种不恰当的批评是父母们常犯的错误,希望引以为戒。
宣泄情绪,伤害自尊
【场景】 3岁的帅帅爸下班时接到违章停车的罚款单,很恼火,到幼儿园接帅帅时,又被老师留下来谈话,因为帅帅今天下午打小朋友了。帅帅爸怒不可遏,上去就给帅帅两记耳光,吼道:“你的手为什么那么贱!打人之前为什么不想想后果?”他的愤怒镇住了帅帅,也吓坏了老师。从那天以后,帅帅就不大愿意跟爸爸说话了,每天早晨起床时都磨磨蹭蹭,不肯去幼儿园。一周后,帅帅又在幼儿园攻击小朋友,而且下手比以前更狠。帅帅爸纳闷:上次批评得那么严厉,为什么不管用?
【分析】 在批评宝宝的时候,父母应该认识到,批评是为了帮助宝宝,而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怒火。父母如果分不清发泄自己的愤怒与帮助宝宝的界限,宝宝的一点小错误就会引发父母的极端情绪,有些生活中的烦恼也会借着批评宝宝的机会发泄出来。发泄之后,父母感觉舒服多了,可怜的宝宝却成了父母情绪的垃圾桶。这时,宝宝不会去想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如何改正,他只会感到恐惧。恐惧之后,宝宝还可能感到委屈,甚至学父母的样子把坏情绪发泄到小朋友身上。爸爸当着老师的面对帅帅大打出手,严重伤害了帅帅的自尊心,所以他不愿意再去幼儿园,更不愿意跟爸爸说话。
6岁以前的宝宝,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成人以左脑的理性思维为主,而儿童以右脑的直觉感性思维为主。以成人的思维和视角来看,有时可能把孩子有积极意义的探索理解为捣乱、闯祸,这样的批评和处罚,就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孩子喜欢把玩具和一些东西拆散弄坏,或喜欢玩水和泥巴,经常把衣服弄湿搞脏,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但如果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等的地位上,可能就会了解宝宝的行为是受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想了解这些玩具和机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玩水和泥巴的过程是在发展想象力,这些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创造性是有好处的。只有在理解前提下的批评才不容易冤枉宝宝,而且更入情入理。同样道理,帅帅打小朋友难道没有理由吗?
【策略】 父母批评宝宝时,首先要压制怒火,端正态度。态度要和善,用词可以严厉一些,但不能说脏话;声调可以高一些,但不能大喊大叫;表情可以庄重一些,但不可失态,切勿咄咄逼人,最好在没有外人的场合批评宝宝,别让宝宝当众丢脸。
父母尽量不要在清晨、吃饭时、睡觉前批评宝宝。在清晨批评宝宝,可能会破坏宝宝一天的好心情;吃饭时批评宝宝,会影响宝宝的食欲,长此以往会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不利;睡觉前批评宝宝,会影响宝宝的睡眠,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发育。批评过后,父母不要长时间板着脸和孩子说话,或是取消已经许诺给孩子的某件东西。要让宝宝知道,做错了事就应受到批评,但父母决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就不再爱他,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好翻旧账,失去靶心
【场景】 因为在幼儿园骂老师是“丑八怪”,5岁的莉莉回到家就被妈妈批评。莉莉妈没有发火,语气也很温柔:“说了你多少次,对老师要礼貌,这样老师才会喜欢你,可你就是听不进去。上次你在小区游乐场骂点点是‘野种,把人家都骂哭了,到现在她还不理你呢。你为什么不接受教训呢?还有上次在电影院,旁边的叔叔手机响了,你就骂人家没教养,让妈妈多难堪!还有上次……”莉莉忍无可忍,气愤地顶撞妈妈:“好了好了,我是坏孩子,行了吧?反正你又不爱我,干脆把我卖掉算了!”
【分析】 借着批评宝宝当下所犯过错的机会,将其以前的过失统统数落一遍,会让宝宝觉得他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这种翻旧账的做法由于牵扯得太多,冲淡了当前主题,主要矛盾就容易被弱化和忽视,失去了批评本身的效用。宝宝打碎了鱼缸,就是打碎了鱼缸,不要再批评宝宝爱吃零食,更不要批评宝宝学习不好,因为如果你动不动就翻旧账,而旧账里全是宝宝的错误,要么会让宝宝觉得自己罪大恶极,很容易自卑,要么让宝宝破罐子破摔,形成逆反心理。宝宝会想:反正我在你心里什么都不好,反正我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错误你都看不到,反正我就是天生挨批评的料儿,干脆以后随便犯错误,然后让你随便批评去吧!
【策略】 父母批评宝宝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不要因为现在的错误,将以前的老账都翻出来。另外,批评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帮助宝宝改正错误,所以父母批评宝宝时,要引导宝宝把注意力放在今后,即如何改正错误上。
反复唠叨,徒劳无功
【场景】 5岁的亮亮是个赖床的宝宝,每天早晨都要妈妈叫上七八遍。吃早餐时,亮亮妈不停地数落亮亮磨蹭,害得一顿美餐没有时间慢慢享用。去幼儿园的路上,亮亮妈还是不停地唠叨,还说如果迟到了都怪亮亮。妈妈愁眉不展地说,亮亮却一脸的无所谓表情,第二天照样赖床。亮亮妈很奇怪,为什么自己说了那么多,一点作用都起不到呢?
【分析】 亮亮妈的做法,是只批评现象,不说明宝宝的错误在哪里,也不分析宝宝犯错的原因,更不引导宝宝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泛泛的批评最终只会被孩子当成背景噪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自然起不到作用。
【策略】 父母批评宝宝时,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切忌反复唠叨。雷同的讲话内容,对孩子缺乏有效性,反而使其心生厌烦。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可以重复强调一下,一般的事情父母只需要说一遍就可以了。假如宝宝每天生活在父母的唠叨声中,就会变得麻木不仁,甚至自暴自弃。有些事,如果一时没有解决方法,索性不批评宝宝,改用冷处理的方式,促使宝宝自我反省。在关键时刻用沉默代替语言,实际上是对犯错的宝宝进行无言的谴责。在这个沉默的空间里,宝宝卸除了被迫自卫的武装,有了自我感受和思考的空间,并且受到强烈刺激,迫使他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对父母的痛心和难过产生深切体会。一旦宝宝能站在父母的立场思考问题,许多冲突就可以迎刃而解。
人格攻击,后果严重
【场景】 4岁的瑞瑞跟妈妈要求了好几次,想要一块能打电话的手表,还说幼儿园小朋友大多都戴这种手表,自己没有很没面子。瑞瑞妈认为不能助长瑞瑞的攀比心理,坚持不给瑞瑞买。有一天,瑞瑞在洗手池的旁边发现有一块那样的手表,他就悄悄塞进了自己的口袋。手表的小主人找不到心爱之物,急得大哭。老师问大家是否捡到了,大家都摇头,瑞瑞也跟着摇头。老师用自己的手机拨打丢失手表的号码,瑞瑞的口袋里响起了铃声……晚上回到家,瑞瑞妈非常生气,把瑞瑞痛打一顿,骂道:“你这么小就偷东西,长大了肯定是小偷,会被人骂,被人打,还会被关进监狱!我怎么生了你这个没出息的东西!你让我绝望了!”瑞瑞自知理亏,不敢顶嘴,但妈妈的激烈批评让他一连数周不开心,在幼儿园他不再跟小朋友玩游戏了,大家唱歌时他也不再张嘴了。
【分析】 4岁的孩子还分不清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别人的,可能见到喜欢的玩具就抢,捡到喜欢的东西就据为己有,完全没有偷窃的概念,所以,瑞瑞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至少是应该原谅的。瑞瑞妈对瑞瑞的批评明显失当,把小错误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粗暴地否定了瑞瑞的一切,伤了瑞瑞的自尊心,而一旦失去了自尊心,瑞瑞便会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如果再发展下去,瑞瑞有可能出现孤独、自闭、抑郁等心理障碍。
【策略】 成功的批评应达到让宝宝明辨是非,内化为自我批评和自我激励的目的,所以,在批评宝宝时,父母一定要就事论事,多问宝宝犯错时的心理活动,找到犯错的心理动因,而不是匆忙就下结论,甚至上纲上线,把批评扩大化、严重化。
总之,为了宝宝的顺利成长,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尽量少批评宝宝,多对宝宝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不得不批评和惩罚时,也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最后提醒家长朋友们,以下几种情况不宜批评宝宝:一是孩子因能力不及而搞砸事情,二是事实真相还没弄清楚时,三是因缺乏经验而导致过失,四是孩子已经认错,并尝试用行动来补偿时。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