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策略的研究

2016-06-15 17:08北京小学长阳分校武维民吴桂菊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情境数学学生

北京小学长阳分校 武维民 吴桂菊

基于儿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习策略的研究

北京小学长阳分校 武维民 吴桂菊

武维民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核心组成员。27年来一直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先后参与教育部农村教师远程培训、小学数学课标网络培训、国培等项目的培训工作,曾荣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全国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编或参与了《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听吴正宪老师评课》等10本书的编写,《让思维历险》等26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教育》等国家级刊物上,并应邀在北京、河北、河南、内蒙古、兰州、合肥等地做教学交流。在实践中始终坚持让儿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数学教育观点,坚守和践行“友善儿童”立场,努力站在儿童的视角下看待数学学习,受到一线教师的认可。

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1.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但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落实数学课程目标的需要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把“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从强调“分析与解决问题”到还强调“发现与提出问题”,这是数学课程目标的一个发展。

3.改善课堂学习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关于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研究,首先改善了课堂中的人际关系,真正实现尊重和平等,正如巴西教育家保罗·费莱雷在1970年出版的《受压迫者教育学》中所说,班级实施提问式教学时,以朋友对话的形式接近学生,这样营造了一种希望、爱、幽默以及信赖的氛围。其次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真正激发,使他们不仅仅是学习的经历者,而且是学习的创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会在这样的学习中得到心灵的解放和思维的提升。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及价值

1.研究的主要问题

(1)影响儿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提高儿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具体效果怎样?

(3)提高儿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要路径是什么?

2.研究假设和核心概念界定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路径和情境创设、更换条件、否定假设等提问策略,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中,去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或者找到数量、空间方面的某些矛盾,并且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

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已知情境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已有的数学信息的观察、分析,进而发现和产生新的数学任务或数学问题的过程。

3.研究设计

第一步,对一年级学生以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学生提出问题的基本情况,包括是否能提出问题、能提出什么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维活动等。积累研究案例,为设计策略提供依据。

(1)测试框架。

在现实生活的情景中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数学情境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数学学习中学生提出问题

(2)访谈框架。

学生教师家长1.围绕学生的提问习惯访谈:你爱提问题吗?爱提哪方面的问题?老师和家长对你提出的问题有什么反应?2.对学生在测试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进行访谈:(1)你是怎么想到提出这个问题的?(2)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再仔细观察一下,想一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1.在你的课堂中,学生爱提问题吗?爱提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在什么情况下爱提问题?2.您被学生问倒过吗?还记得是什么问题吗?3.您对鼓励学生提问有什么想法?4.如果让你鼓励学生提问,您有哪些方法?1.平时您的孩子爱提问题吗?2.孩子爱提哪方面的问题?3.孩子提问后您有什么应对方法?4.您对鼓励孩子提问有什么想法?5.如果要鼓励孩子提问,您有哪些方法?

(3)评价框架。

评价因素具体指标问题的数量问题的种类无意义的问题数量有意义的问题数量非拓展性一般拓展性抽象拓展结构水平问题的新颖

第二步,通过数据分析及访谈分析明确相关策略和实施路径。

第三步,实施干预策略,及时调整,并总结出具体路径,收集优秀课例。

第四步,尝试总结提出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出问题现状的调研和分析

1.测试题目

主要利用两幅情境图,要求学生根据情境图尽可能多地提出数学问题。其中,题目1取自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单元情境图。题目2是《中美学生数学学习的系列实证研究》一书第六章“研究考察美国和中国学生在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提出方面的思维特点”,作为学生问题解决与问题提出的第一对任务。

2.问卷调研情况及分析

参与测试的是北京小学长阳分校一年级的107名学生,主要从问题个数、种类进行整理分析。

一年级提出问题情况统计(题目1)

一年级提出问题情况统计(题目2)

3.学生测试统计结果对比分析

(1)提出问题数量:平均个数基本在2个左右。

(2)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存在个体差距:主要体现在会提问的学生,会观察,善于将信息进行联系;不会提问的学生,不理解题意,没有逻辑顺序。而且,我们发现,提问能力较强的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也是较强的。

通过调研学生能提出问题的经验和不能提出问题的困难,促使我们想到今后的教学工作。首先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提问的情境,调动学生提问的兴趣。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之前和学习问题之后,要让学生说说想了解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其次,要努力创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对于共性的、创造性的问题更要大力表扬,树立好榜样。最关键的是要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问,尽量减少简单的模仿性提问。

四、研究成果

在学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1.形成了“三问”课堂教学模式

三问,即问图、问人、问己。问图,“图”即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提问;问人,“人”即他人,包括老师、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互问;问己,“己”即自己,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学习过程,自主提出新的问题。

(1)导入环节“问图”——利用大情境提问,聚焦小情境提问。

教师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大情境图,类似单元情境图。学生利用大情境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然后,聚焦小情境图(从大情境中截取小情境),学生根据小情境中的信息提出问题。选取与本课要探究的问题,引入新课。例如,教师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哪两个数学信息有关系,可以得到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找关系提问题,可以问:有多少个羽毛球?分给(一)班8个后,还剩多少个羽毛球?……

(2)探究环节“问人”——师生、生生互动提问。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教师提问学生,无形中给了一种问的方法;学生问学生,学生之间在不断质疑、不断引导的思维碰撞中,获得来自同伴的肯定、鼓励,获得对新知的深刻理解,自然而然习得一种提问方法。当学生有困难表达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单纯说理,可采用这样的语言,在提问中使学生获得启发——“你在哪里出现问题了?你现在想到哪里了?”利用提问引导的形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利用情境进行提问。学生们自己分析图中已知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尤其是关键句“我们比鸡少13只”,通过这个关键句进一步分析谁是较大数谁是较小数。

学生进行提问,生生互相质疑互问解答。①你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了?②你能分析关键句吗?③你是怎么知道“我们”指的是谁的?④你是怎么分析出谁是较大数谁是较小数的?⑤求的是较大数还是较小数?⑥你为什么要用减法呢?

(3)总结练习环节“问己”——自我反思、发散思考

教师围绕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发散思维的题(如用算式讲故事),鼓励学生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思考过程,形成自己问自己的意识:“我有什么收获?我还有哪些问题?”一节课从“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

通过以上逐层进行分析,学生们对于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能够用更精准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生生互动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度。问图、问人、问己并不拘泥于特定环节的使用,而是作为贯穿数学课堂的始终,也是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脚手架”。

2.设计专项提问训练课

在实践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学生在提问过程出现了以下问题:不会提问,提问时会把信息和结果再重复说一遍;只是模仿别人的提问,提问角度单一,好问题标准模糊……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尝试设计系列专项训练课,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中学会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具体设计如下:

训练点具体内容什么是问题从现实生活中和数学四个不同领域进行设计如何互问从学生提问的内容、语言、状态、辩论等进行训练提出问题的策略运用多种策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多角度提出问题从数学四个不同领域进行设计

3.总结了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能提出数量多、种类全、有创新性的问题创造条件。

(2)抓住关键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培养学生整体观察、联系思考、完整表达的能力,逐渐积累活动经验和提出问题的经验。

(3)通过训练,使学生尽可能地提出创新性问题。例如,让学生根据给定问题的数学结构编制新问题。让学生根据算式或方程提出问题;让学生应用what if not的方法提出问题。♪

猜你喜欢
情境数学学生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赶不走的学生
护患情境会话
学生写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聪明的学生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