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在7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分析

2016-06-15 02:46霞,朱艳,张佩,符
重庆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肥胖症白血病生存率

魏 霞,朱 艳,张 佩,符 刚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血液科,重庆 400038)



肥胖在7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分析

魏霞,朱艳,张佩,符刚△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血液科,重庆 400038)

[摘要]目的探讨肥胖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2例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肥胖在AML和APL的发生率,以及肥胖因素对APL的预后和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non-APL、APL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分别为(26.13±5.42)、(32.24±3.74) kg/m2,肥胖人数比例分别为31.75%、60.2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L非肥胖组与APL肥胖组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4.48%和59.09%,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3.10%和75.00%,早期病死率分别为6.90%和25.00%,5年生存率分别为89.66%和68.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数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不仅是APL的患病因素,还影响APL的预后和5年生存率。

[关键词]肥胖症;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预后;生存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在医学界中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肥胖与恶性肿瘤存在密切的关系[1]。流行病学证据显示肥胖是多种血液系统癌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2]。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一种特殊类型,该病多发于中青年群体,中国APL发病率高出西方国家约10%, 占世界同期APL发病率的18%左右[3]。Estey等[4]报道,随着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增加与APL的发病率有密切的关系。作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25例 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PL患者73例,为探讨肥胖与APL的患病和预后关系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血液科住院的AML患者325例,均经临床症状,血常规及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及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检查并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5]确诊为AML,其中APL患者73例。将325例AML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不包括APL患者的AML患者组(non-APL组)和APL患者组(APL组);将APL组又分为非肥胖APL组和肥胖APL组。根据WHO将BMI分为4类:体质量过轻(BMI<18.50 kg/m2)、正常体质量(BMI 18.50~25.00 kg/m2)、超质量(BMI>25~30 kg/m2)、肥胖(BMI>30 kg/m2)。在本研究中非肥胖APL组是指BMI≤30 kg/m2的APL患者,肥胖APL组是指BMI>30 kg/m2的APL患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分为诱导缓解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并发症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参照AML治疗指南[6]。

1.2.2观察指标分析325例AML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体质量因素;统计分析73例APL患者的实验室检查、预后及5年生存率。

2结果

2.1non-APL组和APL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325例AML患者中,APL患者占22.46%(73/325),两组患者患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MI及肥胖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non-APL组和APL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

2.2非肥胖APL组和肥胖APL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非肥胖APL组和肥胖APL组男性比例分别是34.48%和59.09%,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在年龄和入院前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数量(WBC)、血小板数量(PLT)和血红蛋白(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非肥胖APL组和肥胖APL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

2.3肥胖与非肥胖APL患者的疗效、感染性病死率和5年生存率比较肥胖APL组和非肥胖APL组患者的预后及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肥胖与非肥胖APL患者的预后及5年生存

3讨论

APL以颗粒异常的早幼粒细胞为主,90%左右患者有标志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ZI)和(或)特征性融合基因PML/RARα,早期多因出血较重或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而死亡。有研究显示,年龄、WBC、PLT、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DIC、诱导方案等是影响APL长期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7]。针对肥胖在各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Estey等[4]研究显示,BMI与APL的发病率有密切的关系。BMI的增加和脂肪组织增加密切相关,脂肪组织分泌瘦素调节脂肪组织的代谢,在正常的早幼粒细胞中不存在瘦素受体,然而在APL细胞中存在瘦素受体[8]。由骨髓脂肪细胞在白血病细胞分泌的瘦素,在APL细胞的增殖和存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9]。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肥胖会促进APL的发生,并且证实肥胖可以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通路影响APL的疗效[10]。同时,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也发现肥胖是发生APL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表明,APL组患者较non-APL组患者有更高的肥胖患者比例,在平均BMI方面,APL组也远高于non-APL组,说明肥胖与APL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肥胖会促进APL的发生。

在APL患者中,无论是肥胖患者和非肥胖患者的年龄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明显差别,说明肥胖并未影响APL患者的WBC、PLT和Hb水平,这对判断患者的一般情况有重要作用。然而,在肥胖APL患者中,男性的发病率却比非肥胖APL患者高,说明男性更易发生肥胖型的APL。对于相关机制现在还不明确。

APL的病情是急性白血病中病情非常凶险的一种类型,早期多因出血较重或并发DIC而死亡[7]。自全反式维甲酸和砷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后,APL 的疗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患者的完全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及临床治愈率均明显高于以往的传统化疗,因此APL成为AML预后最好的一种亚型[11]。 尽管如此,仍有12%~30%的患者不能长期生存[7]。在肥胖和非肥胖组的APL患者中,完全缓解分别是75.00%和93.10%(P=0.044),早期病死率分别是25.00%和6.90%(P=0.044),5年生存率分别是68.18%和89.66%(P=0.030),充分说明肥胖的患者预后差,长期生存率低,表明肥胖对APL患者的预后和长期生存率的重要影响。

总之,影响APL预后的因素较多,本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不仅影响APL的发病,还影响APL的治疗预后和长期生存率,是影响预后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减少APL的患病和改善预后,通过干预肥胖相关因素,调节饮食,适当减肥可能成为未来防治APL和治疗APL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Soderberg KC,Kaprio J,Verkasalo PK,et al.Overweight,obesity and risk of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a cohort study of Swedish and Finnish twins[J].Eur J Cancer,2009,45(7):1232-1238.

[2]Castillo JJ,Reagan JL,Ingham RR,et al.Obesity but not overweight increases 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leukemia in adults: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Leuk Res,2012,36(7):868-875.

[3]王海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6):151-152.

[4]Estey E,Thall P,Kantarjian H,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increased body mass index and a diagnosis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J].Leukemia,1997,11(10):1661-1664.

[5]张之南,沈涕.白血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3-106.

[6]卫菊,王椿.急性髓性白血病治疗指南[J].世界临床药物,2004,25(8):459-464.

[7]岳军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长期生存预后因素分析[D].南昌:南昌大学,2009.

[8]Tabe Y,Konopleva M,Munsell MF,et al.PML-RARalpha is associated with leptin-receptor induction:the rol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adipocytes in APL cell survival[J].Blood,2004,103(5):1815-1822.

[9]Konopleva M,Mikhail A,Estrov Z,et al.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leptin receptor isoforms in myeloid leukemia 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proliferative and anti-apoptotic activities[J].Blood,1999,93(5):1668-1676.

[10]魏辉.第55届美国血液学年会研究热点报道——急性白血病[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4,35(3):270-271.

[11]Tallman MS,Andersen JW,Schiffer CA,et al.All-trans retinoic acid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long-term 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r analysis from the North American Intergroup protocol[J].Blood,2002,100(13):4298-4302.

作者简介:魏霞(1981-),中级,大学本科,主要从事血液学研究。△通讯作者,Tel:1359405302;E-mail:fugangdavid@163.com。

doi:·经验交流·10.3969/j.issn.1671-8348.2016.06.027

[中图分类号]R5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16)06-0804-03

(收稿日期:2015-09-22修回日期:2015-11-16)

猜你喜欢
肥胖症白血病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针灸推拿用于肥胖症治疗的作用探究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阅读理解Ⅰ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28例
我国科学家发现导致肥胖症新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