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2016-06-15 16:02万志华
当代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缺氧性脑病符合率

万志华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万志华

目的 分析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儿分为CT组、EEG组,各36例,分别采取电子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方式、脑电图诊断(EEG)方式,最后分析2组患儿诊断结果。结果 CT组特异性为100.00%,明显高于EEG组的6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颅内出血显示率为50.00%,明显高于EEG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患儿符合率、检出率分别为91.67%、100.00%,明显高于EEG组的77.78%、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窒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临床诊断中应用CT诊断,其符合率、检出率、特异性明显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CT;EEG;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作为一种严重的新生儿疾病,主要是由胎儿宫内窘迫、围生期窒息引起的,从而造成新生儿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性损伤。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意识模糊、神经反射及肌张力出现异常等,病情变化迅速,严重危急新生儿生命健康,降低患儿生存几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幸存患儿,会出现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严重的后遗症[1],影响患儿生长发育,降低患儿生命质量。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因素多种多样,需要采集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才能改善患儿预后情况。为了分析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诊断中应用CT检查的诊断价值,选取7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取CT诊断与EEG诊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江西省都昌县中医院收治的72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遵循随机原则,将患儿分为CT组、EEG组,各36例。CT组中男19例,女17例,胎龄38~42周,平均胎龄(39.56±5.92)周,胎儿平均体质量(3.34±1.57)kg。EEG组中男20例,女16例,胎龄38~41周,平均胎龄(39.55±5.93)周,胎儿平均体质量(3.45±1.78)kg。2组患儿性别、平均胎龄、平均体质量等一般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儿入选标准:生后3d内住院、生后Apgar评分1 min≤3分、家属知情并签知情同意书、并且排除严重并发症患儿。

1.2 方法 EEG组通过EEG检查方式,设备为日本光电4418 K型18道EEG仪,遵循国际10~20系统安装电极标准,将导电膏固定在头皮上,记录时间为40 min,其中包括清醒、活动睡眠、安静睡眠周期等过程。

CT组采取CT检查方式,设备为日本东芝单排单螺旋CT扫描机,120 kV,70 mAs,层厚与层距均为5mm,扫描时间2.8 s,将OML作为扫描基线,均为平扫。在扫描前,给予患儿使用100 g/L水合氯醛0.5 mL/kg灌肠,发挥镇静效果,使其处于自然睡眠状态。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儿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对比 根据临床诊断结果,CT组敏感性为98.00%,EEG组为97.00%,两种诊断方法敏感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组特异性为100.00%,EEG组为66.94%,两种诊断方法特异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儿显示颅内出血结果对比 CT组中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16.67%)、脑室内出血4例(11.11%)、脑室周围出血3例(8.33%)、基底节区出血5例(13.89%),颅内出血显示率为50.00%;EEG组中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8.33%)、脑室内出血2例(5.56%)、脑室周围出血0例(0.00%)、基底节区出血1例(2.78%),颅内出血显示率为16.67%;CT组患儿显示颅内出血结果明显高于EE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儿符合率、检出率对比 经过检查,CT组发现轻中度患儿15例,重度患儿21例;EEG组患儿发现轻中度患儿17例,重度患儿15例。CT组患儿符合率、检出率明显高于EE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儿符合率、检出率[n(%)]

3 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可能是缺氧性酸中毒时,各种酶促反应严重,轻度患儿可能会出现脑细胞局部水肿,随着病程的拖延,血乳酸以及脑水肿逐渐消失,部分患儿会恢复正常。部分病情严重患儿,由于堆积大量的脑中磷脂酶,导致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

目前,新生儿急救医学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了重症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生存几率,特别是在临床中采取各项支持治疗、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等方案,可改善患儿预后情况。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电子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以及心电图(EEG)等诊断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2],采取早期影像预测诊断可有效改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情况,降低神经后遗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脑电图检查方法,可合理评估新生儿脑发育成熟程度、脑损伤程度,并且可提供全面的预后判断,其诊断价值得到人们的认可。在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早期,EEG可明确掌握脑细胞病理生理改变,及时发现脑部异常,对脑部疾病采取及时的对症治疗等[3]。

CT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清楚显示颅脑的解剖结构,对各种颅内出血较为敏感,提高临床诊断率。患儿

CT表现低密度影的主要病理基础为脑水肿[4],成为疾病出现的早期征象,持续性较长。在本研究中的扫描结果也证实这点,CT组特异性明显高于EE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组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基底节区出血等颅内出血显示率为50.00%,明显较高。这是由于CT检查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通过影像学改变可反映出颅内物质能量代谢障碍以及神经元损伤等造成的异常表现,特别是在临床诊断中应用低剂量辐射条件下的CT扫描,可有效保护辐射损伤组织,因此提高了诊断与鉴别的诊断率。但是CT检查可能无法全面显示脑部缺氧缺血所致的早期损伤,对人体有辐射性损害,因此需要严格控制CT检查[5-7]。

刘华奎等[8]认为,将CT应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中,阳性率高达100%,全面掌握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及并发症等。本研究中的CT组患儿符合率、检出率分别为91.67%、100.00%,明显高于EEG组的77.78%、88.89% (P<0.05)。此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8]相符合,由于CT检查脑水肿、颅内微小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从而提高诊断水平。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诊断中采取CT检查,可合理判断其病变程度,合并颅内出血定量定性诊断准确,可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等。

[1] 邓益平,曾旭,周文秀,等.CT平扫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附60例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19-20.

[2] 周昌谷,余永清,华平,等.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0,23(17):70-71.

[3] 武建利,刘振茂.磁共振影像与CT对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影像诊断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3(6):3847-3849.

[4] 方长海.双螺旋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J].安徽医学,2013,34(7):982-985.

[5] 刘学荣,贺杰.螺旋CT检查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12(16):101-102,111.

[6] 粱经亚.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扫描的剂量选择与优化[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15-16.

[7] 戴洪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与正常儿颅脑CT对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8):57.

[8] 刘华奎.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2,33(23):5059-506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09

江西 332600 江西省都昌县中医院 (万志华)

猜你喜欢
缺氧性脑病符合率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黄芪百合颗粒对亚硝酸钠中毒致缺氧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亚低温治疗中的价值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IGF-1与缺血缺氧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