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英
利巴韦林与肠炎宁糖浆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观察
张惠英
目的 研究利巴韦林与肠炎宁糖浆联合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以随机方式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利巴韦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肠炎宁糖浆。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临床症状消失及改善时间、轮状病毒转阴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17.1±7.7)h、腹泻消失时间(33.3±14.5)h、恶心呕吐消失时间(16.1±6.7)h、体温恢复时间(18.6±7.2)h,各症状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72h轮状病毒转阴率70.0%,对照组转阴率为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巴韦林与肠炎宁糖浆联合对于小儿轮状病毒具有较为有效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利巴韦林;肠炎宁糖浆;轮状病毒;儿童
腹泻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多发的儿科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多种病原导致的以腹泻、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目前相关研究调查发现[1-2],轮状病毒性肠炎主要是由轮状病毒导致的急性消化道疾病,常发生于秋冬季节,因此也称其为秋季腹泻。主要患病人群为6个月~2岁婴幼儿,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患儿临床上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或可伴有病毒血症,累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等。本文旨在研究利巴韦林与肠炎宁糖浆联合对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治疗的8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本组患儿均经粪便镜检、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显示粪便轮状病毒抗原结果为阳性。以随机方式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6个月~2岁,平均年龄(1.1±0.9)岁;病程1~7d,平均病程(2.4±1.3)d。对照组40例患者,男17例,女23例;年龄6个月~2岁,平均年龄(1.3±0.7)岁;病程1~8d,平均病程(2.3±1.2)d。2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给予使用常规治疗,如补液、纠正酸中毒等支持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使用利巴韦林10mg/(kg・d),加入100mL生理盐水后静滴,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口服使用肠炎宁糖浆,5mL/次,3次/d。持续治疗3d。
1.3 观察指标[3]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临床症状消失及改善时间、轮状病毒转阴时间等。
1.4 疗效评价标准[4]痊愈:治疗72h内患儿腹泻、恶心、呕吐及脱水等症状均完全消失,粪便形状及性状均显示正常,镜检结果呈阴性。有效:治疗72h后患儿腹泻次数明显减少,4次/d,腹泻、恶心、呕吐及脱水症状均明显好转,粪便水分显著下降,镜检结果呈阴性。无效:治疗72h后患儿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统计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儿治疗效果 观察组共痊愈1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7.5%;对照组共痊愈11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治疗有效率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3,P<0.05)。
2.2 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及体温恢复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s,h)
表1 2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s,h)
组别例数腹痛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对照组4032.3±8.573.2±23.646.3±12.535.8±13.2观察组4017.1±7.733.3±14.516.1±6.718.6±7.2 t值8.389.1113.477.23 P值<0.05<0.05<0.05<0.05
2.3 2组患儿轮状病毒转阴率情况 观察组患儿72h轮状病毒转阴率70.0%,对照组转阴率为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P<0.05)。
2.4 2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 2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出现腹泻的病因之一。患儿临床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排黄色水样便,无黏液及脓血,排便次数5~10次/d,大部分患儿可伴发热[5-6]。病程通常较短,好发于秋、冬季节,常散发或小范围流行,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或以气溶胶形式通过呼吸道而引发感染。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轮状病毒进入机体消化道后通常侵犯十二指肠、空肠黏膜上皮细胞,致使绒毛顶端上皮发生脱落,并被隐窝新生成的上皮细胞所替代,上述上皮细胞均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缺乏必要的双糖酶,阻碍了乳糖向单糖的有效转化。由于乳糖无法转化为单糖并集聚于小肠腔内,导致晶体渗透压上升、水分子根据浓度梯度全部进入肠腔内,最终致使腹泻[7-8]。目前临床床上广泛使用。
[1] 王惠庭,汤卫红,池秀卫,等.肠炎宁糖浆联合米雅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2):156-157.
[2] 刘仁红,肖毅,张荣贵,等.肠泰合剂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2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3):464-465.
[3] 刘一鸣.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5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65-67.
[4] 吴君.利巴韦林单用及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8):323-325.
[5] 董枭,柳阳,马艳,等.双黄连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135-136.
[6] 彭细如,吕深,黄碧梅,等.利巴韦林联合肠炎宁糖浆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J].现代医院,2013,13(8):63-64.
[7] 张婉玉.葡萄糖酸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23.
[8] 曾德颖.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90例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6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95
新疆 831900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医院(张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