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住院护理中的效果探究
陈英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状况(GC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情况,并观察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护理前,2组患者的GCS评分与NIHS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GCS评分与NIHSS评分分别为(13.77±5.59)分与(10.35±5.3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住院期间,观察组共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院内感染1例,压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共发生消化道出血5例,高热3例,院内感染2例,压疮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意识障碍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护理路径(CNP);脑出血;护理;并发症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指以某种疾病(或手术)为核心,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检查、诊断、治疗、护理、出院计划等为纵轴,以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1]。近年来,CNP在我国临床中逐步兴起,其凭借充分的护理计划性与预见性,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同时,CNP能够让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其满意度。脑出血是临床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病因复杂,而且发病危重,患者发病后经常伴有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等症状,致残率与病死率极高[2]。因此,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相关预后至关重要。本文中将通过临床病例资料分析CNP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与效率,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7~71岁,平均(54.61±7.45)岁;出血部位:脑干19例,基底节11例,丘脑14例,其他6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6~70岁,平均(53.17±5.65)岁;出血部位:脑干17例,基底节12例,丘脑14例,其他7例。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组研究,研究前由家属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以及恶性肿瘤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部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CNP。见表1。
表1 观察患者CNP护理工作表
1.3 评价标准[3]
1.3.1 意识障碍 患者意识障碍评价参照GCS量表进行,轻度昏迷:13~15分;中度昏迷:9~12分;重度昏迷:3~8分。
1.3.2 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功能缺损评价参照NIHSS量表进行,(1)轻型:0~15分;(2)中型:16~30分;(3)重型:31~45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GCS评分与NIHSS评分 护理前,2组患者的GCS评分与NIHSS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GCS评分与NIHSS评分分别为(13.77±5.59)分与(10.35±5.3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GCS评分与NIHSS评分对比(s)
表2 2组GCS评分与NIHSS评分对比(s)
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GCSNIHSSGCSNIHSS对照组507.26±1.5717.75±4.8210.11±4.7314.21±6.42观察组507.64±1.7517.28±4.0513.77±5.5910.35±5.39 P值>0.05>0.05<0.05<0.05
2.2 并发症 住院期间,观察组共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院内感染1例,压疮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共发生消化道出血5例,高热3例,院内感染2例,压疮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n(%)]
脑出血发病原因复杂,其诱因主要与用力过猛、情绪激动等有关,发病突然,患者发病后生活自理能力会严重下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有研究表明[4],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够增强其患者的康复信心,预防发热、院内感染等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报道称[5],脑出血患者体温每升高1℃,机体的代谢率增加13%,颅内压升高5.5%,脑耗氧量增加6.7%,加快脑细胞的死亡,甚至导致脑疝。而且脑出血可影响患者的呼吸中枢,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如果出血量较多会对心血管中枢产生影响,导致心率不稳及呼吸困难等[6-7]。因此,在护理中要加强体温、脉搏以及心率的监测,以便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及时处理。
本组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的GCS评分与NI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开展CNP,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意识障碍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1] 李存英.脑出血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4):197-198.
[2] 陈新华.脑出血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1,24(5):1053-1055.
[3] 郭园丽.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7(32):509-511.
[4] 张利霞,郑蔚,杨展,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335-336.
[5] 李馨蓉,李艳霞.脑室出血的观察及护理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9):261-262.
[6] 陈友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6):116-117.
[7] 尹金平.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前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16):112-1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2.070
吉林 132011 吉林市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