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细英
淋巴瘤患者的人格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
吴细英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的人格特点和心理护理的措施。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50例老年淋巴瘤患者(观察组)和5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对照测试,对2组患者的E、P、L、N量化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E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良人格特征可能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治疗淋巴瘤疾病。
淋巴瘤;人格特征;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长期以来,医护人员和有关专家主要研究这类疾病的物理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的致癌作用,忽视了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1]。近年来,随着传统医疗模式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从不同角度研究研究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的整体情况,发现其与社会心理因素和人格特征联系紧密[2]。淋巴瘤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组织,这个疾病是由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发展而来的,也叫做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研究选取50例淋巴瘤患者,对他们进行人格特征的分析,从而揭示人格特征和淋巴瘤患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更好地治疗淋巴瘤患者提供心理学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3年在景德镇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淋巴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25~78岁,平均(50.8±24.5)岁,文化程度:大学学历16例,高中学历17例,初中学历9例,小学学历8例。治疗费用情况:公费医疗26例,医保16例,自费8例。患者均经过了临床和淋巴结穿刺物涂片的检查,然后确诊。排除标准:病情非常严重,危及生命的患者,有精神病病史的患者,不愿意配合的患者。
随机选择在相同时间段进行体检的居民50例作为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3~79岁,平均(51.8±21.7)岁。文化程度:大学学历16例,高中18例,初中8例,小学8例。治疗费用情况:公费治疗27例,使用医保卡治疗19例,自费治疗4例。对照组没有危及生命健康的疾病,精神状态良好,愿意配合治疗,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测评和计分方法 主要进行了4个因素的评分,分别是患者的内外向、患者神经质的程度、患者的掩饰度,分别用代码E、N、P、L表示。调查问卷设置了90个题目,主要是否定问答题和肯定问答题,先统计调查对象的结果,然后根据常规的模式,按照一定的公式,把得到的分数转换为T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E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N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分和L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的各维度(E、P、N、L)指标比较(x±s)
按照2组的E、P、L、N关系分为4种人格类型,淋巴瘤组患者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内向不稳定型,占42%,正常的对照组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外向稳定型,人格特征为内向不稳定型的占22%。2组患者的人格类型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的人格类型(EPLN)比较(n)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医学界和相关专家研究了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发现人心理因素的变化可以引起患者情绪的变化,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诱发了淋巴瘤的发生和恶化[3]。心理学家认为,性格特征决定了人们处理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因为性格因素和应激机制密切相关,性格因素可以引起应激,应激是患者体内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受到其心理和生理状况的影响,不良的性格会引起不良的情绪,不良的情绪就会诱发患者的病情,导致病情反复,患者的症状加重[4]。本研究中的淋巴瘤患者主要的性格是内向不稳定型,研究结果符合以往的研究记录。患者的主要表现有焦虑不安、过度忧郁、过度控制、情绪波动很大,容易激怒,缺乏情感控制力,遇到刺激时反应过于强烈,很容易陷入悲观绝望,孤独无助的状态,显示为C型人格,属于容易患癌症的易感型人格。对于淋巴瘤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应该始终坚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促进患者的精神恢复。情绪可以诱发癌症,也可以治愈癌症,临床医护人员不仅要对患者做常规处理,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和心理治疗方案。
对于刚开始患有淋巴瘤的患者,可以实行心理保护,患者初次患上该病症,还处在检查的阶段,没有确诊[5]。这个时候医护人员不能够向病人患者透露关于癌症的信息,以免患者和家属精神上接受不了,患者没有思想准备,得知病情后容易激动,影响患者的病情。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性格开朗、情绪稳定、非常乐观坚强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考虑提前告诉患者病情,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但是对于内心敏感脆弱、情绪波动比较大,甚至患有轻度忧郁症的患者,应该选择在恰当的时机告诉患者病情,等到患者感情上可以接受时再告知病情。
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化疗是治疗淋巴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化疗过程中,患者容易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脱发、四肢乏力、骨头酸痛的情况,给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压力,患者容易对化疗产生恐惧心理,对药物治疗和化疗缺乏信心。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应该让患者明白,不良反应只是暂时的,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安抚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淋巴瘤患者主要表现为内向不稳定的人格特征,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少患者的忧郁,帮助患者走出心理阴影,恢复乐观坚强的精神状态。
[1] 张冬娜.老年淋巴瘤患者人格特征及心理护理对策[J].广州医药,2012,43(5):9-11.
[2] 王敏.关于老年淋巴瘤患者人格特征和心理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5):351-352.
[3] 常双,赵静.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学装备,2014(B12):19-20.
[4] 潘永秀,徐银帆.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心理干预与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2):10-11.
[5] 曹琳琳.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6):9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78
江西 333000 景德镇第二人民医院 (吴细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