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江
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观察
朱浩江
目的 探究侵袭性脑膜瘤在临床上的特征表现以及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择取30例患有侵袭性脑膜瘤并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观察其临床表现,并对所有患者予以病理学与影像学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侵袭性脑肿瘤在临床上最主要的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占53.33%;其次是颅神经功能障碍,占26.67%;最后是癫痫与其它,各占10.00%。侵犯位置为肌肉与骨骼的有20.00%,为脑硬膜的有43.33%,为蛛网膜的有16.67%,为颅骨增生的有20.00%。肿瘤分类结果WHOⅠ级63.33%;WHOⅡ级16.67%;WHOⅢ级20.00%。手术结果SimpsonⅠ级50.00%,SimpsonⅡ级有40.00%,SimpsonⅢ级有10.00%。随访结果显示,有86.67%患者术后痊愈,10.00%患者出现了程度较轻的功能障碍,3.33%患者复发。结论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较为典型,检查的结果能够为手术的展开提供一定的帮助。
侵袭性脑膜瘤;临床特征;外科治疗
脑膜瘤属于原发性肿瘤,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颅内肿瘤,在神经系统肿瘤中其发病率能够达到16.77%,侵袭性脑膜瘤会受到生长方式、瘤周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予以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性[1]。文中将以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侵袭性脑膜瘤在临床上的特征表现,并对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予以分析,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择取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患有侵袭性脑膜瘤并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有男12例,女18例;年龄11~69岁,平均(46.11±8.13)岁;病程20d~6年,平均(21.62±3.78)个月;肿瘤位置:小脑天幕与半球6例,大脑凸面9例,嗅沟3例,脑室1例,CPA区1例,蝶骨嵴2例,矢状窦旁与大脑镰8例。
1.2 方法
1.2.1 影像学检查 使用MRI与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对患者的头颅予以详细检查,部分患者需接受DSA与CTA检查。
1.2.2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的内容包括患者的脑膜瘤组织、受脑膜瘤侵犯的脑膜、颅骨以及蛛网膜。
1.2.3 手术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予以开颅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根据影像学检查的结果确定手术的入路,术中对颅骨、脑硬膜、脑组织、蛛网膜等瘤周组织予以密切观察,并有针对性的做出处理。
1.3 临床观察指标 (1)临床表现。(2)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的侵袭性脑膜瘤及其周围组织的现状。(3)病理学检查:以WHO制定的肿瘤分类标准为依据,对患者的脑膜瘤情况做出病理分级。(4)手术:以Simpson分级标准为依据,评估手术的切除程度。术后对患者予以1~2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有无功能障碍与复发现象。
2.1 临床表现 临床上最主要的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占53.33%,此类患者多出现视神经乳头水肿、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其次是脑神经功能障碍,占26.67%,此类患者可能会出现耳鸣、面部麻木、视力障碍或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最后是癫痫与其它,各占10.00%。见表1。
表1 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n(%)]
2.2 影像学检查 侵犯位置为肌肉与骨骼的有20.00%,为脑硬膜的有43.33%,为蛛网膜的有16.67%,为颅骨增生的有20.00%。影像结果显示,有43.33%(13/30)的患者其瘤-脑界面存在消失的情况,56.67%(17/30)的患者的肿瘤边界呈现出伪足状与结节状的突起,边界模糊且毛糙。见表2。
表2 患者瘤周组织受侵犯的情况[n(%)]
2.3 病理学检查 肿瘤分类情况如下,其中WHOⅠ级最多,占63.33%;其次是WHOⅡ级,占16.67%;最后是WHOⅢ级,占20.00%。见表3。
WHOⅡ级WHOⅢ级过滤细胞型合体细胞型纤维细胞型血管瘤型其它总计透明细胞型非典型性总计乳头状间变性总计3010(33.33)5(16.67)1(3.33)1(3.33)2(6.67)19(63.33)1(3.33)4(13.34)5(16.67)3(10.00)3(10.00)6(20.00)WHOⅠ级例数
2.4 手术情况 SimpsonⅠ级有50.00%,SimpsonⅡ级有40.00%,SimpsonⅢ级有10.00%。随访结果显示,有86.67%(26/30)患者术后痊愈,10.00%(3/30)患者出现了程度较轻的功能障碍,3.33%(1/30)患者复发。见表4。
侵袭性脑膜瘤较为常见,可发生于矢状窦旁、蝶骨嵴、嗅沟、大脑半球凸面等位置,该疾病具有病程长、生长缓慢等特点,且女性的发病率更高[2]。侵袭性脑膜瘤会向周围组织浸润,从而进一步增长,这种侵袭性的生长方式很容易导致术后的复发,因此对该疾病予以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
表4 患者肿瘤切除情况Simpson分级情况[n(%)]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最常见的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脑神经功能障碍与癫痫也时有发生[4];从影像学的角度来分析,侵袭性脑膜瘤的密度一般较为均匀,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结构侵蚀的现象,因此瘤-脑界面存在消失的可能,该肿瘤很少发生钙化或出血等情况,但存在明显的瘤周水肿[5]。MRI检查与CT检查各具优势,在检查中可以综合使用,以保证检查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手术是侵袭性脑膜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这类肿瘤的体积一般相对较大,且肿瘤多位于患者的后颅凹位置,其肿瘤有浸润生长与恶化的可能,因此手术具有较高的难度,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展开,应当借助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来确定手术的方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6]。本次研究中,手术结果显示SimpsonⅠ级有50.00%,SimpsonⅡ级有40.00%,SimpsonⅢ级有10.00%,痊愈率达到有86.67%,由此可见治疗效果是较好的。本次研究结果与李双、杜彦李[7]的研究具有一致性,在他们的研究中,49例患者有24例为SimpsonⅠ级,19例为SimpsonⅡ级,有6例为SimpsonⅢ级,病理结果也相似。由此可见本次研究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特征是较为明显的,因此可以对该疾病做出及时的诊断,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应当借助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患者颅骨受到侵蚀、破坏或者发生增生的情况,分析肿瘤对硬脑膜浸润的情况,然后再行制定手术方案[8]。
侵蚀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较为突出,肿瘤分级以WHOⅠ级为主,在疾病的治疗中应当充分利用影像学的检查结果,以提高治愈率。
[1] 牛树江,常成岳,刘玉光,等.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7):685-688.
[2] 殷尚炯,刘洪泉,王洪生等.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12(4):287-290.
[3] 张贵有.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2):97,99.
[4] 姚继伟.56例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8):198-199.
[5] 易垒,张宗平,叶锋,等.侵袭性脑膜瘤个体化治疗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335-1336.
[6] 龚铁逢,龚高新.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36-37.
[7] 李双,杜彦李.49例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手术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1):31.
[8] 刘忆,漆松涛,张喜安,等.不同病理类型脑膜瘤对周围组织侵袭性的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1,27(3):275-28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57
江苏 215633 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 (朱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