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旭辉
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邵旭辉
目的 探析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进行创伤骨科修复应用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68.11±10.02)min、(207.12±56.41)mL、(8.94±3.21)cm;对照组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109.36±21.45)min、(578.20±65.41)mL、(17.21±8.96)cm,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8.40±2.13)周,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4.21±7.86)周,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应用于创伤骨科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外固定支架;损伤控制性治疗;创伤骨科;修复
创伤性骨折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由于患者全身组织器官所受创伤情况多比较严重,容易出现多种损伤并发情况[1],对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机体功能具有较大的威胁,如果不能及时救治,容易引起终身残疾[2],对患者及其家庭都有极大的不利影响,是临床研究和关注的主要病症之一。本文选取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12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效果,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7.2±8.4)岁,因车祸引起的创伤骨折患者29例,高处坠落引起的骨折患者13例,意外损伤引起的骨折患者11例,其他情况引起的骨折患者7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7.6±8.6)岁,因车祸引起的创伤骨折患者31例,高出坠落引起的骨折患者10例,意外损伤引起的骨折患者9例,其他情况引起的骨折患者10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控制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前,首先应注意结合患者骨折损伤情况,通过初期修复手术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外固定处理,在避免骨折创伤引起的污染同时,对骨折创伤部位的出血情况进行控制;然后,对意识模糊陷入昏迷患者实施复苏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做好患者病情观察与监测,同时对患者开展水电解质平衡以及生理功能维持治疗,以确保在患者病情未定情况下,对患者实施相应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手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对一期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患者,结合患者治疗情况,对需要患者进行二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以确保患者骨折愈合与恢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手术创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乳酸消除时间等手术指标变化[3],同时对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对比,以分析其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4],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观察组48例行二期切开复位手术,56例经治疗后愈合,4例死亡,治疗有效率约为93%;对照组34例行二期手术,且44例治疗后愈合,16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约为73%,2组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变化均比对照组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对比(x±s)
表2 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x±s)
2.3 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术后出血呼吸窘迫以及感染等并发症比率约为14%,对照组约为3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创伤性骨折作为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情况,其治疗方式主要以延迟手术以及早期全面处理、损伤控制等治疗措施为主[5],其中,以早期全面处理为损伤骨折治疗的最突出方法,但是临床研究显示,以早期全面处理原则进行创伤骨折一期确定性手术治疗,其作用效果并不突出[6]。损伤控制在创伤骨折治疗中,主要以维持患者骨折完整性、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影响为治疗原则[7],早期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相对较少。
近年来,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创伤骨折临床发生率的不断提升,常规手术治疗所引起的创口感染情况也越来越突出,成为创伤骨折手术治疗中所关注的重点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在进行120例创伤骨折患者治疗中,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外固定与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结果显示,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患者死亡率以及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等,均比对照组突出,疗效显著。这是由于创伤骨折患者由于骨折情况严重,且多合并有其他器官损伤,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再加上常规手术治疗时间较长[8],术后复发率较高,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骨折损伤控制则是在对患者骨折损伤情况进行稳定控制基础上,实现骨折创伤出血的有效制止,同时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口,以避免术后感染发生,提升治疗效果。
总之,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应用于创伤骨科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 王文龙.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及疗效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27):23-24.
[2] 吕岩.肱骨髁间陈旧性C型骨折克氏针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5):96-97.
[3] 张勇.保留髌骨法膝关节融合术与三维多功能骨科外固定架(普通型)的联合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32):87.
[4] 方文广.外固定和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0):38-39.
[5] 柳申鹏,万广,梁秋冬,等.外固定架结合泡沫敷料覆盖负压引流修复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四肢开放性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18(44):7157-7161.
[6] 程勇.外固定支架在创伤骨科严重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2):1533-1534.
[7] 陈辉强,章莹,夏虹,等.单侧外固定支架联合腓骨移植修复胫骨缺损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23-27.
[8] 钟万润,汪春阳,韩培,等.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一期治疗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11):935-93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18
河南 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中医院 (邵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