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学 刘海宏 刘赵帆 李喜娥 俞锦晖 张亚星 柳发财 李雅洁(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甘肃平凉 744000)
辣椒新品种平椒8号的选育
李广学 刘海宏 刘赵帆 李喜娥 俞锦晖 张亚星 柳发财 李雅洁
(平凉市农业科学院,甘肃平凉 744000)
摘 要:平椒8号是以自交系0135为母本,以自交系986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鲜食辣椒一代杂种。果实长羊角形,果面光滑,青熟果黄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长24.1 cm,果肩宽4.3 cm,果肉厚0.36 cm,肉质脆嫩,辣味适中,平均单果质量81.4 g,每667 m2产量4 300 kg左右,田间对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陇椒2号,适宜甘肃省内及陕西、宁夏等类似适种地区露地及春大棚栽培。
关键词:辣椒;平椒8号;一代杂种
李广学,男,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专业方向:蔬菜育种、栽培,电话:0933-8223123,E-mail:18093311501@163.com
母本0135是由朝阳牛角椒群体中的优良变异单株经8代连续自交定向选育而成,中早熟,生长势中等,株高48.2 cm,分枝性中等,侧枝较直立,结果多而集中,单株青椒产量1 000 g以上,青熟果浅绿色,牛角形,辣味中等,肉质脆嫩,商品性状及口感品质优良,抗疫病、病毒病,较耐低温弱光,抗逆性强。父本9866是从保加利亚尖椒与寿光大羊角杂交的F2分离群体中选择单株,经连续9代定向纯化选育而成的稳定自交系,中熟,生长势较强,分枝较直立,株型紧凑,株高60.9 cm,开展度57.4 cm,青熟果绿色,羊角形,果表光滑,辣味适中,肉质脆嫩,口感好,抗病、抗逆性强。
2006年试配组合,2007年进行一般配合力测定及综合性状比较分析,组合0135×9866表现突出,2008年和201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0~2011年进行多点区域试验,2011年进行栽培技术试验,2012年进行大面积生产试验,2013年开始进行生产示范。2015年1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平椒8号。目前已在甘肃省内各地及陕西、宁夏等周边地区示范推广703 hm2。
2.1 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08、2010年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崆峒试验站钢架网棚内进行露地品种比较试验,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8.0 m2,对照为陇椒2号。平椒8号两年平均每667 m2前期产量1 744.0 kg,比对照陇椒2号增产9.04%;每667 m2总产量4 387.0 kg,比对照增产28.91% (表1)。
2.1.2 区域试验 2010~2011年由平凉市种子管理局主持,在平凉市崆峒区、庆阳市镇原县、天水市秦城区、固原市原州区、宝鸡市陇县进行区域试验,露地栽培,各试点按统一方案实施,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8 m2,以陇椒2号为对照。平椒8号两年平均前期产量1 645.5 kg·(667 m2)-1,较对照陇椒2号增产9.95%;总产量4 413.0 kg·(667 m2)-1,较对照陇椒2号增产31.09% (表2)。综合评价认为:平椒8号为早中熟、丰产、稳产的鲜食辣椒一代杂种,其果肉较厚,肉质脆嫩,辣味适中,果实商品性状符合西北地区消费习惯,且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甘肃省内及陕西、宁夏等类似适种地区露地及春大棚栽培。
2.1.3 生产试验 2012年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崆峒试验站、平凉市静宁县、庆阳市镇原县、固原市原州区、宝鸡市陇县进行大面积生产试验,露地栽培,以当地主栽品种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表3),平椒8号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 386.4 kg,较对照增产29.92%~37.17%。2012年10月平凉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平椒8号生产试验进行了现场测产,平椒8号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 565.2 kg,较对照平均增产30.48%。
表1 平椒8号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表2 平椒8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3 平椒8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2 抗病性
2011~2012年秋在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崆峒试验站的栽培技术试验、生产试验中,对平椒8号田间自然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表4),平椒8号和对照陇椒2号疫病、炭疽病、病毒病均有轻度发生,平椒8号对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的田间抗性均强于对照陇椒2号。
2015年8月4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平凉市崆峒区白水乡司家沟村对平椒8号进行了辣椒疫病、炭疽病的田间抗病性调查:平椒8号辣椒疫病和炭疽病的病株率分别为11.0%和 18.4%,病情指数分别为7.6和6.2;对照陇椒2号的病株率分别为25.0%和19.7%,病情指数分别为17.8和9.0。平椒8号对辣椒疫病和炭疽病的田间抗性水平高于对照陇椒2号。
表4 平椒8号田间抗病性调查结果
2.3 品质
2012年9月,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测试中心测定:平椒8号鲜椒干物质含量88.0 g·kg-1,VC含量497.1 mg·kg-1,可溶性总糖40.8 g·kg-1。
平椒8号中早熟,从定植到始收50 d(天)左右。陇东地区地膜覆盖栽培平均株高82.0 cm,植株开展度95.9 cm,茎粗1.4 cm,生长势极强。叶深绿色,卵圆形,最大叶长14.3 cm,宽7.5 cm,始花节位为第11节。花冠淡黄色,柱头黄绿色。果顶向下,果柄较短,单株平均结果21.4个,青熟果黄绿色,老熟果鲜红色,长羊角形,果顶渐尖,果基平展,果面光滑无皱,果实长24.1 cm,果肩宽4.3 cm,果肉厚0.36 cm,3心室,平均单果质量81.4 g。果肉脆嫩多汁,中辣,宜鲜食。田间对疫病、炭疽病、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陇椒2号。较耐寒、较耐弱光,适应性强,一般每667 m2产量4 300 kg左右。适宜甘肃省内及陕西、宁夏等类似适种地区露地及春大棚栽培。
露地栽培:陇东地区2月上旬育苗,5月上旬定植,苗龄90 d(天)为宜;单苗栽植,每667 m2栽植3 500~4 000株,行距50 cm,株距33~40 cm;整地前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5 000 kg、过磷酸钙50 kg,起垄时每667 m2施磷酸二铵30 kg、硫酸钾7.5 kg,施于定植带并与土壤充分混匀。定植时灌足水,3~4日后补苗并浅灌缓苗水,地表见白后及时松土,高温季节要保持足够的土壤水分,秋季注意排水防涝;分别于定植10 d(天)后、首次采收后和采收1月后追肥,使用追肥枪每株追施尿素3 g,追肥后及时灌水;灌水或大雨后及时扶倒,及时中耕除草,门椒以下侧芽及时抹除;青熟后及时采收,间隔期7 d(天)为宜;整个生长期注意防治蚜虫。
春大棚栽培:陇东地区12月中旬育苗,翌年3月上中旬定植,苗龄90 d(天)左右为宜。单苗栽植,行距50 cm左右,株距40 cm,每667 m2定植3 500株左右。定植前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5 000 kg、过磷酸钙50 kg、磷酸二铵35 kg、硫酸钾7.5 kg;门椒采收后开始追肥,分4次(间隔半月)每667 m2随水追施尿素10 kg,盛果期追肥量适当加大。定植初期要注意保温防寒,缓苗后适当控制土壤水分,以利提高地温,晴天要及时适量通风。6月中旬以后揭去棚膜改为露地生产。
A New Pepper F1Hybrid —‘Pingjiao No. 8'
LI Guang-xue,LIU Hai-hong,LIU Zhao-fan,LI Xi-e,YU Jin-hui,ZHANG Ya-xing,LIU Fa-cai,LI Ya-jie
(Pingliang City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Pingliang 744000,Gansu,China)
Abstract:‘Pingjiao No.8' is a new pepper F1hybrid developed by crossing self-line ‘0135' as female parent with self-line ‘9866' as male parent. Its fruit is of sheep-horn shape with smooth surface. The young fruit is green and yellow in color,and the ripen one is bright red in color. The fruit is 24.1 cm in length,4.3 cm in width and 0.36 cm in thickness. It tastes very crisp and tender with moderate-hot polished peel. The average single fruit weight is 81.4 g. It can yield about 64.5 t·hm-2. Its 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 blight,anthracnose and virus disease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ast ‘Longjiao No.2'. It is suitable to be cultivated in Gansu Province and Shaanxi,Ningxia,etc. regions in open fields and greenhouse in spring.
Key words:Pepper;‘Pingjiao No.8';F1hybrid
收稿日期:2016-02-05;接受日期:2016-04-12
基金项目: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GNCX-2011-24),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014G1000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