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

2016-06-15 14:35齐玫
前线 2016年5期
关键词:刘贺海昏侯西汉

齐玫

2016年3月2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的推出时值首博老馆建馆35周年、首博新馆开馆10周年这一特殊的日子,对于首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也是十分荣幸的一件事。展览汇聚了400余件文物珍品,比较全面地展现了典型的西汉列侯墓园,既有历史人物的传奇人生,亦有墓葬出土的金器、青铜器、玉器、漆器(仿制品)、陶瓷器等多种文物,正如展览主标题“五色炫曜”,引自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长门赋》中的名句“五色炫以相曜兮”,印证了西汉社会、文化发展的繁盛,以及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所呈现出的五彩斑斓的精彩模样。

源于盗墓

考古发掘的及时性、保护性、科学性,在海昏侯墓的整个发掘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据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先生说,2011年3月24日,他一接到被盗海昏侯的消息,就连夜赶到现场,盗洞长约1.8米、宽约50至60厘米。在盗洞旁看到盗墓贼挖出来的三四十厘米厚的椁木,还有木炭、白胶泥,根据这些分析,应该是一座西汉的大墓。于是连夜给国家文物局起草有关报告。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装上打井用的辘轳,杨军坐在吊篮中从盗洞口下到墓中,成为第一个进入海昏侯墓的考古科研人员。从地面下到底大约近15米深。他当时闻到一股奇异的香味,应该是椁木散发的味道,因为椁木主要使用的是樟木,说明这个墓等级很高。而且,盗墓贼打的洞很准确,他们从封土顶上打到了墓葬的正中央,按照一般礼制葬俗,墓室中间一定会有棺椁。但是恰巧这个墓真实地反映了汉代“视死如生”的葬俗,整个墓室是按照居室化的结构布局安排,正中心是空的,而且,汉代以东为上,所以其主棺在东室的偏北位置,使海昏侯墓躲过一劫。

抢救发掘

国家文物局很快采取措施,2011年4月6日批准了对海昏侯墓进行抢救性发掘;4月10日派出专家组,在南昌召开专家论证会。自2011年3月至今,已经对海昏侯墓园约4万平方米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勘探、发掘,发现了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海昏侯国都城——汉代紫金城址。截至2015年10月,海昏侯墓墓园内共发掘主墓一座、祔葬墓三座、陪葬车马坑一座、主墓前祠堂及便殿各一座、祔葬墓前祠堂三座、水井二座、祔葬墓封土周围排水沟七条,解剖了东、北两处墓园墙,清理了东门和北门,还发现了门外阙台。主墓前发现的祠堂及厢房,均为回廊式建筑,具有很高的建筑规制;已发掘的3座祔葬墓前均有祠堂建筑,是西汉列侯墓园考古的首次发现。

海昏侯墓葬椁室设计严密、布局清晰,由主椁室、回廊形藏椁、车库和甬道构成。藏椁分东、南、西、北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由隔板分隔。北藏椁分别为钱库、粮库、乐器库、酒具库。西藏椁分别为衣笥库、武库、文书档案库、娱乐用器库。东藏椁主要为厨具库(“食官”库)。甬道主要为乐车库。甬道东、西两侧的南藏椁为车马库。藏椁内共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编、草编、纺织品和简牍、木牍(遣策和奏章副本)等各类珍贵文物6000余件(套)。其中漆木器约2300余件,竹简、木牍约3000余枚,金属文物包括金银器、青铜器和铁器等约500余件,玉器包括宝石、玛瑙、绿松石等约30余件,陶瓷器包括漆皮陶等约100余件,纺织品5件。

北藏椁出土了整套乐器,包括编钟2套,编磬1套,完整的琴、瑟、排箫,以及近200件伎乐木俑等,显示出西汉列侯用乐制度的基本组合。其中的铁编磬为第一次发现,说明当时冶铁工艺的高超水平。北藏椁钱库出土的10余吨五铢钱,近200万枚,首次以考古方式证明了唐宋以来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方式最迟起源于西汉。当时由一个博士带着两个技术工人进行清理,每天从早8点到下午5点,清理了半年。在墓中还发现了五铢钱范。汉武帝时规范钱制,制作出规格统一的五铢钱币,并严禁私铸钱币。也许是因为海昏侯国地处偏僻,私铸钱币不易被发现,由此也说明了汉代私铸钱币之风较盛。在北藏椁还发现了大型的青铜蒸煮器、青铜温鼎,其中的青铜蒸煮器造型是第一次发现,里面装满了芋头、板栗、荸荠、菱角等植物果实,有些专家认为此器物是做白酒的蒸馏器,是否准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一件青铜温鼎,有专家称它很像现在的火锅,这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

在主墓室中每个功能区都发现有灯。其中的雁鱼灯发现在酒具库旁。雁鱼灯由雁首颈、雁体、灯盘、灯罩四部分套合而成。灯盘一侧附灯柄,可控制灯盘转动。灯罩为两片弧形板,可左右转动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的照度。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身和雁颈导入雁体内,防止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而且雁鱼灯的四个部分可自由拆装,便于擦洗。2000年前的古人就可以制造出如此完美的灯具,令人佩服。

东藏椁中出土了大量的铸有“食官”二字的青铜器、漆木器。漆木器有供案、几、盒、笥、耳杯、盘、奁、勺等。青铜器有壶、尊、鼎、釜、臼、杵、勺和计时用的铜漏、属度量衡类的铜权等,有的青铜器上有“昌邑食官”、“籍田”等文字。其中的“铜漏”是迄今发现的较早的一件古代计时器;带有“籍田”文字的青铜鼎,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佐证古文献记载的“籍田”礼仪的汉代实物例证。

西藏椁出土有铠甲、大量青铜兵器以及漆木器。青铜器有博山炉、各式造型灯、鹿镇、龟镇、雁镇和带有“汉”字的铜印。有的青铜镇和铜镜还镶嵌有玛瑙、绿松石和宝石。在一件青铜豆上,清晰地刻有“南昌”二字,这是关于“南昌”城的最早、最珍贵的实物资料。漆木器有围棋盘、琴、盒、笥、耳杯、盘、奁、镶玉金樽等,有的漆盒内还装有看似虫草类的名贵药材,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西藏椁内清理了数以千计的竹简和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还有大量书写“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的漆器,可谓珍贵的无价之宝。其中的木牍文字墨书,属汉隶,在全国汉代考古中是最集中的一次发现。

在南藏椁的东西两侧车库内,发现了多部偶车。甬道内主要出土了车马、随伺俑等,其中的三马双辕彩车和模型乐车,乐车上有实用的青铜于和建鼓,以及四件青铜钟,是我国汉代乐车的首次发现。

海昏侯墓园内分布着七座祔葬墓和一座车马坑。其中的祔葬墓已发掘了三座。墓前均有祠堂建筑,为西汉列侯墓园考古的首次发现。车马坑位于主墓西面,平面呈长方形。车马坑为实用真车马陪葬坑,用真车马陪葬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为首次发现。车马坑已清理出土文物3000余件,已清理的马具如青铜当卢等多为鎏金错银工艺,构图唯美,制作精致。

确认墓主

到目前为止,专家们所以确定海昏侯墓主为刘贺的主要证据有以下三点:一是在主墓内棺中墓主人遗骸腰部位置发现了印有“刘贺”字样的白色玉印一枚。二是在主墓西藏椁文书档案库中出土的木牍上,发现了海昏侯与侯夫人写给皇帝、皇太后的奏章副本,木牍上“海昏侯臣贺”、“陛下”、“呈太后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样清晰可见。三是在主墓中出土的金饼上,发现了模糊的墨书字迹:“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贺”字直接指明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而元康是汉宣帝刘询的第三个年号。

在文献记载中,刘贺一生经历王、帝、庶民、侯4种身份:4岁为王,18岁称帝,在位27天后遭废黜,其后以平民身份被幽禁在山东近10年,29岁又被封为海昏侯并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此后不到5年就在封地去世,终年33岁。

27天的帝王经历,给刘贺在汉书中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的罪名。然而,刘贺墓出土文物所反映出来的刘贺却与史书上的记载有所不同。从墓中出土的编钟、琴、瑟、排箫等礼乐用器,绘有孔子画像及生平的漆质屏风,各式漆砚、墨及竹简,漆木质围棋盘以及他的收藏品西周青铜提梁卣、东周青铜缶等文物,可以有力地说明历史文献对他的记载是有偏颇的,他应该是一个崇尚儒家文化且有情趣的人。

未解之谜

最终专家们一致认定: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

其实,在海昏侯墓发现之前,国内汉代大墓就已发现不少,其中北京著名的汉代大墓就有两座,分别是大葆台汉墓、老山汉墓。

1974年8月开始的大葆台一、二号墓发掘工作,是北京地区考古发掘目前规模最大的两座西汉中晚期墓葬,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首次发现的“黄肠题凑”墓。一号墓主人为元帝时广阳顷王刘建,二号墓主人为广阳顷王王后。墓室由前室(明堂)、后室(后寝)、内回廊(便房)、黄肠题凑、外回廊(外藏椁)、甬道、墓道(外藏椁)组成。墓中出土了鎏金嵌玉龙头枕、鎏金铜铺首、错金银八棱铜兵器、缠丝玛瑙饰件、透雕螭虎玉佩、玉舞人等珍贵文物。

2000年2月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开始的对老山汉墓的抢救性发掘,从规模宏大的墓室“题凑”结构,墓内使用的三重套棺、两重椁的葬具以及漆案之上女性尸骨的鉴定,可以推断墓主人应是一位诸侯王的王后。墓中出土了珍贵的彩绘漆案、丝织品棺罩等文物。通过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应用高空红外线遥感技术对老山的探测,经过考古勘探调查,初步确定老山汉墓周围是一处燕王陵区。老山汉墓的考古发掘虽然已经结束,但仍有一些不解之谜有待于后人去研究、破解……

汉代大墓的不断发现,一方面证明了汉代厚葬之风的盛行,同时也充分地说明了汉代社会的发展与繁荣。就海昏侯墓考古工作而言,尽管此次出土文物众多,目前很多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中,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如:墓中出土的竹简上到底刻有多少书?发现的名贵药材是冬虫夏草吗?青铜蒸煮器是可以做白酒的蒸馏器吗?主墓内棺中是否还会有官印出土?5号祔葬墓墓主人是谁?等等,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作者: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高 斌

猜你喜欢
刘贺海昏侯西汉
西汉
张敞救下废帝刘贺
正史的罅隙
人必其自爱
发现海昏侯
路温舒编蒲抄书
海昏侯墓,藏着废帝真相
苏武守节